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案例】知名电商售卖假酒“赖茅”乱象当摒除
2013年10月23日 10:13
【全球财经案例】
【事件介绍】
央视曝电商卖假酒京东假酒确认为假冒伪劣产品
10月13日晚间,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曝光了国内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售卖假酒“赖茅”乱象,引发消费者和电商业高度关注。消费者呼吁,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电商环境,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据了解,“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非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生产“赖茅”牌白酒,只要这个白酒质量没有问题,就能上市销售。因此,即使天猫、京东、酒仙网上出现大量“赖茅”白酒,也不能判断这些白酒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不过,《经济半小时》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京东、天猫、酒仙上销售的许多“赖茅”酒类商品,其厂名都标注为“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而经此公司负责人的辨认及查看,表示其从未生产过此类“赖茅”白酒。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由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生产的“赖茅”牌白酒,是不折不扣的假酒。
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董事长王运万表示,该公司此前确实生产过“赖茅”牌白酒,但由于有大量酒企都在造仿“赖茅”,导致酒类市场异常混乱,公司在2012年1月份之前就已经停止了赖茅的生产,目前市场上及电商平台上打着“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销售的赖茅,均为假冒产品,公司从未授权过任何经销商和电商企业销售。黔国酒业总经理王超丽也向媒体表示,电商在酒类销售乱象中起到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电商在上架产品前没有担负起相应的查验责任,导致其网站出现各种假冒酒品。
前几年,淘宝上假货横行,一度被广大网民所诟病。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电商环境,逐步扭转消费者对网购不放心的戒备心态。然而,无孔不入的假冒伪劣产品,并没有放弃对知名电商平台的渗透,消费者在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上购到假货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这次“赖茅”假酒事件被曝光,表明电商环境的改善仍然是任重道远。
央视曝电商卖假酒天猫京东售假酒喝了让人头痛不已
据悉,“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使用“赖茅”商标生产白酒。其价格差异很大,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标称为“赖茅”品牌的产品就有十多种,但却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包括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世家酒业公司、贵州赖世玲正衡酒业公司、贵州英雄渡酒业有限公司等。且这些“赖茅”产品售价不等,从80余元至800余元,都有标价。当记者询问,同为“赖茅”,却由不同厂家生产,如何分辨这些白酒的真假优劣?销售员不置可否。
销售员自称,店里卖的都是真酒,他坦承,“赖茅”生产商家确实良莠不齐,有些商家浑水摸鱼。他还自曝“曾经在茅台镇,喝了一款也叫‘赖茅’但是另一家公司生产的酒,结果是‘歪’的,喝了后头疼不已。”
央视曝电商卖假酒电商回应称涉事产品已下架
电商诚信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心头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块“心病”,近日,具有颇高知名度的酒品牌赖茅,在天猫、酒仙网等知名电商网站售卖假酒乱象遭曝光,这无疑再次加重了消费者的这块“心病”。京东、天猫等电商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已将涉事产品进行下架处理,而行业专家则认为,有投机空间、有市场需求、监管缺乏等是导致假酒泛滥的重要原因。
电商回应称涉事产品已下架
10月13日晚间消息,央视财经频道今晚《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曝光了具有颇高知名度的酒品牌赖茅在天猫、酒仙网等知名电商网站假酒售卖乱象。
据央视报道,白酒品牌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而非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国家商标局还未将赖茅商标核准给任何企业,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使用赖茅商标生产白酒。贵州仁怀市工商局亦表示,茅台镇的众多商家都在生产赖茅酒的行为并不违法,已经成为公共品牌。
对此,京东商城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已在第一时间下架了所有赖茅商品,针对此次白酒行业内爆发的问题,已敦促供应商尽快核实相关信息,并将根据核实的情况,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问题做相应的处理。
天猫方面负责人则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为避免可能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即日起(14日)平台方面将对此次报道指向的相关商品先行下架处理,同时对相关商品的搜索规则进行调整。此外,该负责人称,天猫已将相关商品所涉及商家的材料进行汇总,择日将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将会清退商家停止对其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专家称高价酒太高为低价酒提供了空间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工商局曾经发布过一份数据,全国市场有近470余户厂家使用赖茅商标,业内人士估计,赖茅每年在全国的销售额高达数十亿元。
食品产业观察家王毅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和天猫是平台型网站,和专业的酒仙网、酒美网的赢利模式都完全不同,而酒的真假从某种意义上讲很难辨认,这就给假酒产业链一个很大的投机空间。“我估计假酒卖得便宜,一定程度上,也是满足了当下高价酒无人问津、低价酒漫天飞的行情需求”。
除了有投机空间和市场需求之外,王毅认为缺乏监管也是假酒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政府对假酒的打压力度不够,都把精力放在限制高价酒这个焦点上了,监管有些缺失。”
王毅还表示,电商的保真对于名酒、名表、名牌奢侈品本来就是一个挑战、所以第五大道、唯品网等专门经营品牌的网站全都不是平台公司,而是专业销售网站公司。平台公司就是集贸市场,经营的是流量,靠的是服务和低价;而专业销售网站主要靠精品的选择、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一个是精品发展路线、一个是大杂烩发展路线。
但同时,王毅也坦言,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平台网站公司为了提升流量,单纯的鼓励低价的行为,为供应商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提供了造假的机会。
14日晚,记者搜索天猫、酒仙网等几大电商网站发现,输入“赖茅”之后,已经查询不到相关信息。
京东假酒,网购也不应是假货之地
网购便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购大军也与日俱增,网店更是雨后春笋,出现了“买卖两旺”的大好局势。买卖好,“价实”货更要真,网购决不能成为假货之地。
京东假酒,有专家说,是平台所致。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有投机空间、有市场需求,事实上,背后折射着顶层设计的缺失、监管不力、执行乏力等乱象。现在网购平台该归谁管?工商?网络办?至今没有一个单位具体管理。
任何一个行业,初期都是处于一个自发的状态,在税收、工商等各类监管没有触及前,这些行业钻的就是监管的空子。而现实中,职能部门也习惯先放水养鱼,等鱼大了、多了,再进行管理规范,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网购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不适合监管尺度过高,但不是代表不应该去管理,应该适当管理。这个度掌握在监管部门手中,假货泛滥也会把一个行业搞掉。
【启示与思考】
酒类电商混乱疏于管理,监管,多家酒类电商受波及。曝光内容或许导致茅台镇产区赖茅酒整体沦陷。
商家的良心等于消费者的生命。童叟无欺是商家的起点,更是检验良心的无形砝码。品牌网络营销,如果一味没有底线、重口味、哗众取宠的去迎合网友,那么品牌运动的结果一定是灰暗、负面、过眼云烟。无论网络环境如何变化,正能量才是永恒的主旋律,才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策略。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网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庞大的年轻、网购消费群,电商自然成为众企业追逐的对象,酒企也不例外。然而,电商是新兴的传播渠道,关于电商的法律还未完善,要规避电商假酒乱象,除了电商平台自我约束外,法律的规范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企业可以建立防伪查询平台,提高防伪技术。
自从白酒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低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摸索自己的电商之路。而各大电商平台对于酒企的入驻也是求之不得、来者不拒,加上酒企对于电商的陌生与顾虑,让众多不法商贩趁虚而入,将白酒电商这潭水越搅越浑。
在酒企曲折的电商之路上,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便是电商平台和服务的提供者,但这些电商平台和服务的提供者并没有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也没有履行好应尽的义务。一个商家能否入驻电商平台,作为平台的提供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商家的资质进行验证和评估,并且对于入驻商家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杜绝其超范围、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相关部门对于电子平台和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予以严格的监督,明确其责任与义务,一方面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另一方面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白酒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宣传,及时给消费者传递产品和相关服务信息,一方面提升自身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只有各个环节严格履行自身职责,才能为酒类电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3/7409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