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开“天气”证明,收费“天价”?

2013年10月23日 14:53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开50字天气证明 气象局要价800

爆料网友名为@小一,其发微博的时间是10月8日16时23分。

据@小一微博中的照片,该证明的内容是:“气象证明,根据江西省气象台观测资料查证:二零一三年10月07日11时59分南昌县出现极大瞬间风18米/秒_北东北风米。落款为“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二零一三年十月八日”,并盖有“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服务科”的公章。除了证明,@小一的微博中还有一张地税发票,收款单位为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项目是气象服务费,金额800元。

@小一告诉记者,其所属公司的车辆因为风大,车顶被吹走,报车险时被要求出具气象证明。他说,自己本来要去南昌市气象局,但那边说要找省气象局,还给了电话。“电话打到省气象局时,那边的人说要不要钱可以商量,可后面去开证明就直接说该项服务是收费服务,一定要交800元才行,可以开发票。”

对于这笔服务费,@小一充满困惑,“请问是否合理?”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是江西省气象局直属处级事业单位。@小一说,办理时她曾质疑费用过高,但工作人员没有透露收费标准。

回应:不是打几十个字那么简单

@小一的上述微博被@路边社江西分社转发后,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江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一位胡姓处长对记者说,该局气象服务收费标准是按该省财政厅与物价局联合发文的赣财综字[1992]109号和赣价费字[1992]98号文件执行的,第九项收费叫财产保险理赔气象论证凭证,每一宗都是面议的,收费含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和交通差旅费等。

他解释,“所用资料多,最后价格就高一些;所用资料少,付出劳动少,总价就低一些。”至于此次提供定时定点天气信息服务(包括风速、风向)的收费是怎样算的,胡处长称,需回头向业务人员了解。

另据江西本地的大江网报道,江西省气象局办公室喻主任给他们提供的说法是,开气象证明对私人不收服务费,但网友@小一办理的是单位汽车理赔需要的气象证明,因此被收取了一定费用。

不过,这位主任也没有解释具体的收费标准,而称气象局办理一份证明并不是“打几十个字”那么简单,它需要很多专业仪器、技术的支持,服务收取一定费用是合情合理的。

 

违法气象证明应在清理之列

天气信息被气象局垄断,并以经营的方式谋利,这背离了公共服务的本意。

事实上,天气信息应该属于一种公共资源,它的知情权与使用权属于广大公众。气象部门理应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时向公众免费公开信息,而不是用其谋利。即使民众需要气象部门开具气象证明,收费也应是公益性的,块八毛的就可以了。因为气象局建设、正常运转以及人员的工薪、福利待遇等都来自公共财政。

对于已经发生了的气象情况,气象局早已记录在案,工作人员照抄一份盖上公章,谈不上支出了多大的成本,800元的有偿收费明显不合理。虽然江西省气象局收取气象证明费,表示有当地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相关规定。但笔者揣测,收费规定显然是十年前制定的,如今仍在执行,我认为是典型的政府违法行为。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依法设定行政许可,省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法定条件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虽然我国气象法第三条规定:气象台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同时,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气象台站和其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范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据本法规定。

依此来看,江西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有关气象证明收费规定有违先行实施的气象法。而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江西省财政厅和物价局也没有了收费许可的权限,此前的这个收费通知应当自动作废,或者必须得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复核,审查许可后方能继续实施。

显然,当下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积弊还很深,正如近年来有关部门打着经营、管理的幌子,出售公共资源的例子并不少见。政府高层应有所作为,继续加大清理各级政府不合理收费的力度,让政府提供服务,不该收的钱都不能收成为公共服务部门的共识。

气象局开“天价”证明,背后乱象丛生

气象局开出“天价”证明,800大洋只为证实“当日风大”,这一高昂“服务费”着实令人咋舌。惊愕之余,深感为何为民服务的事业单位却有敛财之嫌,同时不禁思考“天价”证明背后究竟呈现的是何等乱象丛生的格局?

乱象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乱。面对四面八方的质疑,气象局负责人却给出了不负责的解释:此类收费的标准并无细节性规定,通常视办理的复杂程度协商而定,由所用资料的多少而定。这如此模棱两可的说辞的确难以说服各方的质疑之声。行政事业性收费缺少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一直是一颗“定时炸弹”,如不引起重视妥善解决的话,当民怨积聚到一定程度,这颗“炸弹”一定会炸得“有关部门”叫疼。

乱象二:行政事业性收费高。一纸值800?领月薪的普通民众确实难以承受。然而气象局却称:办理一份证明并不是“打几十个字”那么简单,它需要很多专业仪器、技术的支持,收取一定费用合情合理。为群众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确实无可厚非,但这“一定费用”的自由裁量也着实太大。开一张证明的收费竟高达800,这非但没体现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反而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变相敛财的行为。

乱象三:行政事业性收费浊。该市民800大洋是花了,却不知自己究竟为哪些服务买了单,这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类“新闻”说新也不新,可以说全国各地都存在程度或轻或重的“暗箱”收费行为。这些让公众如坠云雾的非透明化收费模式不断拷问其为民服务的公益属性,其紧迫性已不容忽视。然而这时不时曝出的高昂“服务费”也确实让人“望洋兴叹”。

当前“群众路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收得“热火朝天”。这一路走来,类似“天价”证明的高昂收费已不占少数,公众的强烈抗议已经催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化、标准化、具体化的步伐早日迈开;面对质疑之音,也希望事业单位早日以一个公平透明的收费模式让我们“哑口无言”。

 

气象局开出高价证明,底气何在?

查一下天气,打50多个字,盖一个章,对于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来讲,是一件十分简单容易的事情,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就是这一纸简单的证明,江西气象局竟漫天要价,开出800元的“天价”,更令人惊讶的是,相关负责人居然还振振有词的说收费有依据,没有具体的规定,通常视办理的复杂程度协商而定,这里,笔者不得不多此一问,开证明的复杂程度是如何界定的,何种复杂程度能让50字要价达800元;还有“协商”二字,协商的主体有气象局,另一方呢?是开个证明自愿出800元的群众吗?

这个事件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就是一个简单的天气证明,复杂的确实折射出部分职能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部分干部服务意识的淡薄以及在乱收费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监督的真空。

简单的查一下天气,出个证明,并不费事,也不费神,但是正是由于当地职能部门的办事干部在思想道德上出现了滑坡,变无偿奉献为人民服务为有偿的为人民币服务,所以才公然的以办事收费为宗旨,收取办事群众费用。同时,对于漫天要价的胡乱收费,上级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督不到位,在真空的监督中,降低了违纪成本,助长了乱收费的风气,所以闹出了一个50字的天气证明收费800余元的“荒唐”事件。

概而言之,要杜绝这种收费乱象的发生,需双管齐下,在修炼干部德行的时候,加之以监管手段,标本兼治,以期达到最有效的效果。

【启示与思考】

开个50字的天气证明,气象局竟要价800元,这种“无本暴利生意”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民众纷纷指责气象局“趁火打劫”、“坐地生财”等。不过,“800元天气证明”贵不贵、合理不合理,既不能相信气象局的一面之词,也不能情绪化地痛批。盐打哪咸,醋打哪酸,须细细究之。

我国气象服务分为两类,一是“公益性无偿气象服务”,指利用社会传媒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服务;二是“气象有偿专业服务”,主要是针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特殊要求所作的各种气象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文规定:“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因此,气象有偿专业服务名正言顺、合情合法。

因此,一味指责气象局背离公益属性收取相关费用是不客观的,也说明气象服务从“无偿”到“有偿”的转变,有些人想不通、认识不到位。但是,可以收费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收费,民众直觉认为50字的天气证明要价800元是“天价”,恰恰让人感觉收取的费用与其提供的服务根本不成正比,不就是打几行字吗?但是,这几行字确实不那么简单。

“气象有偿专业服务”分为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两大类。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专门提供的气象服务,只回收为专门提供气象服务增加花费的成本;商业性气象服务是指按用户的需求专门提供的可使用户获取增值效益的气象服务,按经营性活动收费。无论哪类服务,都遵循平等自愿、权利和义务对等等原则。

新闻中该网友办理的是单位汽车理赔需要的气象证明,属于“气象有偿专业服务”中的成本补偿性收费服务一类,的确需要花钱。至于应需要花多少,理应有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和计算方法,而不是江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所说的“每一宗都是面议的”。那么,既然是为了收回提供气象服务增加花费的成本,那么气象局就应拿出成本核算办法,详细列出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和交通差旅费等等,至少要有个计算方法,再复杂的事也能说清吧?而实际上,江西省气象局收费标准不明,俨然一笔糊涂账。

气象有偿专业服务管理之乱由此可见一斑,也给民众以“用纳税人的钱牟利”等不良印象。事实上,类似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2009年,有企业到武宁县气象局办理财产保险理赔气象证明时,气象局人员称须付300元手续费,遭到质疑。当时,江西省气象局也是援引了同样的文件,确认了收费的合法性,但同时却表示,“如企业确实有困难需要减免,可向当地气象部门提出申请”,最后真的减免了。收费如同儿戏,岂能服众?

50字天气证明要价800元,到底贵不贵、是否合理合法,还需官方拿出详细的解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3/741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