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启示
细化”个十百千万“ 强化干部责任作风
2013年10月23日 15:32
雷厉风行抓作风,为民服务转作风。一场旨在荡涤作风之弊、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作风建设,正在给南京玄武区带来新面貌新气象。
伴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9月,南京玄武区全面启动以“逐个包干察民情、十项公开听民意、百件实事暖民心、千名代表督民生、万件诉求解民忧”为核心内容的“个十百千万”行动。新一轮强化作风建设的举措,激起全区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汇聚起全力打造过硬作风形象和优良服务品质的正能量。
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玄武区委书记储永宏坦言,开展“个十百千万”行动是践行为民宗旨的具体行动、是夯实发展基础的有力保障,搞好“个十百千万”行动,关键在于实,力戒讲空话、把承诺落实,力戒走过场、把工作干实,力戒一阵风、把行动做实。“只有务实干事、为民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
紧扣一个“民”字
多策并举全心服务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摆在改进作风面前的一道永恒考题。而玄武区优化作风“个十百千万”行动亮出了鲜明的答案,这就是:关心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改进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玄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静说,这一系列行动在命名上就体现了匠心,从逐个包干察民情、十项公开听民意、百件实事暖民心、千名代表督民生、万件诉求解民忧,行动处处紧扣一个“民”字,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民本理念。“下基层、接地气,与群众联系得越紧密,作风转变得才能越彻底。”
细细阅览“个十百千万”行动的计划书,一串串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的字眼跃然纸上。逐个包干察民情——区四套班子领导建立“八个一”联系点,分别挂钩联系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街道、社区、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贫困家庭各不少于1个;机关各部门广泛开展走访联系群众活动,每个机关干部联系1户家庭或1个企业,走入基层,了解民情。十项公开听民意——公开街道、部门、窗口大厅办公地址和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机关各部门业务咨询、服务电话等十项内容,听取民意,零距离方便群众。百件实事暖民心——结合调研走访中征集的民情民意,每年梳理确立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100件实事,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千名代表督民生——每年开展“千人评议机关”活动,组织群众、企业、基层代表监督评议民生实事办理情况、机关作风转变情况、工作效能提升情况等,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万件诉求解民忧——深化“12345”群众热线办理,针对各类诉求,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会办。
招招排民忧解民难,策策全心服务基层。玄武区这一系列硬举措、都生动诠释了“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作风境界。
抓住一个“实”字
重心下沉改善民生
一步行动胜于一打纲领。行动的执行力关乎行动的效果。对此,玄武区委为把“个十百千万”行动落到实处,在制度设计、机制安排上下了一番功夫。
纵观五大项行动,始终抓住一个“实”字,既有量化的硬指标,又有明确的硬导向,使作风整改有内涵、有方向、有标准。
重心下沉,身入心入。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规定:区四套班子原则上每位领导每年到联系点走访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中,安排驻点调研时间5至7天。调研走访,不走过场,杜绝各种形式主义。比如,要明确调研主题、内容,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研究解决问题。调研注重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凡是召开调研座谈会,一律不事先定调、不事先审核发言稿、不事先起草讲话稿;各联系点一律要体现、反映客观真实情况,要创造条件让联系对象零距离表达诉求,确保准确、全面、深入地掌握基层、群众情况。
重心下沉,不留盲区。据区级机关工委负责人介绍,每个机关干部每年走进家庭、企业不少于4次,开展走访活动要事先沟通、文明走访、认真倾听,做到既密切联系群众,又不扰民、不扰企。“我们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把辖区内的7个街道分为7个片区,机关50多个部门全部沉到社区网格并结成对子,一对一牵手,协同共建,实施全覆盖包干。”在实践中,玄武区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原来每个部门每个社区结对是“单打独斗”,现在若干个部门和街道内的若干个社区结对,也组成一个片区,施行“组团”式的帮扶合力,牵头负责人一起商议解决片区的共同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结对子的“正效应”。
重心下沉,消除“肠梗阻”。要敞开大门,畅通渠道方便群众提意见,打通党群关系“最后一米”,让群众有直接和间接提意见的机会和渠道。“个十百千万”行动,不仅把现有常规的12345热线难题、人大代表提交的民生实事办理情况等融合进来,还把群众反映的急难烦事放在优化作风的突出位置。从9月起,玄武区7个街道主任和书记,政府机关里50多个部门一把手的手机号,在玄武政府网站公开,辖区居民百姓及企业,遇到烦难急事都可以直接拨打他们的电话;与此同时,还把所有涉及民生的业务窗口,如相关的社工、城管、民警等服务人员及部门的电话全部公开,群众有事要见一把手,可进入无障碍通道直接反映。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策。改进作风在基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个十百千万”行动,带来的是机关作风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与自我变革。
突出一个“严”字
增强评议监督权重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机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只有让群众提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给优化作风建设增添一双“慧眼”。
在“十项公开听民意”中,实行首问负责制,公布的电话因特殊事由不能及时接听的,应尽快回复;公布的信息要真实有效、实时更新,公开的承诺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首问负责制将成为年底考核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对于群众的诉求,一把手们接线时的态度、对问题解决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如何,将作为一把手们在一年里两次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出改作风的内在动力。”该区机关工委负责人说。
在“百件实事暖民心”中,玄武区对梳理出来的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实事,建立项目库,实时跟踪、强力推进、刚性考核、确保完成,办理情况向社区群众公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公开民主是最好的阳光。意见够不够、准不准向群众公示,问题透不透、深不深向群众反馈,措施实不实、管用不管用接受群众评判,才能让优化作风更好地站稳群众立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我们已经在明城墙风光带拆迁现场及青石街拆迁现场,把已经签约走人的住户补偿细则进行公开。”该区机关作风办负责人介绍,公开还体现在为居办事机构、流程、费用等,对于居民反映的急事要求两小时内查明情况24小时内协同各部门予以解决等。
在推进“千名代表督民生”中,玄武区每年开展“千人评议机关”和“一把手”信任度测评活动,以评议促落实、以评议促整改、以评议促优化,通过不断延伸和拓展的压力传导机制,强化机关干部的群众意识,推进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其中,对排名末位的单位和个人,由分管区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问题严重的,视情问责。
对于“万件诉求解民忧”的实际效果,玄武区铁腕治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审阅一次办理情况报告;区政府领导每月到“12345”平台进行一次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回访督查;街道、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周对本单位工单办理情况进行一次回访督办。区政务服务中心每月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交办理情况报告,对群众满意度综合排名末3位的部门和末2位的街道在全区通报,提出整改要求;区督察办进行专项督察,对不作为、慢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街道和部门追究责任。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玄武区上下正在抓住“个十百千万”行动这一契机,以强烈的时不我待责任感,以“慢不得”“等不得”的主动姿态,积极推进自身作风建设,继续做好“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力解机制束缚,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促进机关执行力提升”的大文章。
我们期待并坚信,为民务实清廉高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机关作风,必将成为与玄武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的又一形象名片,必将构筑起玄武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3/7410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