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辛格访华为中印关系再添正能量

2013年10月25日 09:14

 

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0月22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总理就新时期推进中印关系全面快速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展望未来,中印两国需进一步在经贸上加强互补,在军事上加强互信,在国际事务上加强互助。辛格此行,相信定能为提升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添正能量。

1

(图片: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前,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辛格访华举行欢迎仪式。)

推动中印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李克强指出,中印作为重要邻国与合作伙伴,发展互为机遇,两国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不仅可以让两国25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将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以信心、恒心和决心推动中印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一是深化战略安全合作。保持高层定期互访与接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深化战略沟通与协作,加强各领域、各层级对话磋商。

二是挖掘经贸合作潜力。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贸易、投资并进,实现平衡发展,早日启动两国区域贸易安排谈判,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合作,促进中印两大市场对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三是打造人文交流亮点。以2014年中印“友好交流年”为契机,弘扬传统友谊,扩大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加强地方合作和媒体交流。

四是妥善管控处理分歧。保持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势头,通过谈判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中方愿同印方进一步加强跨境河流合作。

五是加强多边领域合作。密切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中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反恐、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维护两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辛格说,我完全赞同李克强总理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建议。对华友好是印度外交的优先方向,两国总理自1954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内互访,表明印中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十分广阔。印方希望从加强政治互信、扩大共同利益、增进相互理解三个方面深化两国关系,进一步提高两国务实合作水平,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2

(图片:10月2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陪同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两国总理在太和门广场合影。)

边防合作协议利于双方友谊互信 

23日,李克强总理与辛格总理会谈后共同见证了双边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之一就是中印两国政府边防合作协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印双方签署边防合作协议有利于巩固和增进双方友谊和互信,也再次显示了双方维护和巩固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的决心和意志。

华春莹说,几十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边界谈判保持良好势头,边境局势保持总体和平安宁。双方有效管控了涉边分歧,维护了共同发展大局。

华春莹表示,此次中印签署边防合作协议,是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确定为双方今后处理类似情况的要求和规范,这对于巩固和增进双方友谊和互信,进一步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

(图片:2013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这是会议开始前,李克强同印度总理辛格交谈。)

中印关系再添正能量

辛格的访问,是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实现年内互访,访问成果将为新时期深化中印全面战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选择印度作为正式出访的首站,本身就说明印度在中国外交决策中的重要地位。而印度加强同中国的接触与合作,也符合印度的基本国策和“向东看”的外交政策。

当前,中印关系总体发展平稳,经贸交往突飞猛进,但两国关系发展的道路上也非一马平川。中印存在边界纠纷和贸易不平衡等问题。正因如此,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性接触和对话,坦诚面对矛盾,管控分歧、增强互信、深化合作,就更加必要。

中印同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在能源短缺、气候变化、反恐、海上航道畅通、周边安全和全球金融稳定等诸多领域,以及在寻求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方面,中印具有共同利益,更有携手应对挑战之必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中印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其双边关系超越两国和地缘政治的范畴,具有全球战略意义。

中印双方互为伙伴而非对手,视对方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中印虽然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巨大,但历史终将证明,世界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需要中印共同发展。

几十年来,中印关系几经起伏,如今形成这样可喜的局面,殊为不易。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友好相处,不仅将丰富和充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更关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5/741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