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微博”虚假宣传领罚单,打响网络打假的第一炮
2013年10月26日 18:03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微博”虚假宣传 工商首开罚单
10月16日,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8月开始至年底重点整治期间,抽检主要针对日常抽检发现问题比较多的商品和消费者投诉举报问题突出的商品和品种,并公布了商品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等案件调查情况。其中,北京方万源微博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开出罚单,这是北京工商首个针对微博虚假宣传的罚单。
市工商局市场处的李晓梅处长介绍,自2013年8月下旬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目前第一阶段的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果。 截至9月底,全市共检查有形市场652个次、场内经营者11687户次、商场超市1919个次、网店86个次。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查处的70个型号的不合格商品均已经向本市及外埠的质检部门通报,生产厂家也将被从源头调查。因为是涉及市民人身安全的产品,因此在查处中零容忍,并按照法律法规的最高限进行处罚。
此外,“对于不合格的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商品,工商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商品处处长吴恒友说,首先是将违法经营者信息纳入北京市信用信息系统,同时向本市及外埠质监部门通报商品生产者存在的质量问题;二是要求经营者对质量不合格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已售出的要主动召回;三是对经营者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按照法律规定的高限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四是消费者持购物凭证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退货,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市工商局还将比照不合格食品退出北京市场的模式,探索对屡次出现不合格商品的厂家,采取商品、厂家清退出北京市场的管理机制。
典型案例
微博虚假宣传首挨罚
此次通报的处罚情况中,工商部门开出了首张微博虚假宣传的行政罚单。
2013年3月14日,北京方万源公司利用“谭某某微博”发布信息,宣称“小米手机价格堪比三星,UI照抄苹果,质量不如山寨,售后等于没有”。
市工商局商标处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同时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工商部门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西城分局对该公司做出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
市工商局表示,今后将针对微博、微信中宣传、销售的商品进行重点监控,主要针对虚假宣传、损坏他人商信等。
“微博罚单”利于净化网络广告
大概上过微博的人都收到过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领域之广、内容之广,让人瞠目结舌。当然,我们大部人不会相信,但不是全部。其实,不仅是微博有这样的信息,微信、短信也有很多这样的信息,不禁让人慨叹,现在虚假广告也太多了。
然而,面对网络虚假广告信息,我们就束手无策吗?从国家到地方也,曾针对虚假广告制定了不少法规,但是这些制度法规多是稻草人,似乎不起作用。现在,北京首开罚单,开得好,因为这是制度法规落实的起步。总说狼来了,可狼就不来,结果不法企业都麻木了,现在真的“狼”来了,被制裁的企业,只能说是活该!
我们正处于在一个网络的时代,我们期盼有一个纯真的网络环境,我们期盼活在美丽的网络生活中,我们期盼享受现代网络的幸福。但是,一些不法商家不是利用现代网路技术为社会造福,而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社会造害,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对于这样的不法分子,必须给与坚决打击。在现实中要打击,在网络上也要打击。
网络不是垃圾场,网络不是虚假宣传的安乐窝,“微博罚单”是净化网络广告的宣战书。我期盼在这封宣战书的引领下,全国各地也能够掀起一场一直持续下去的、打击网络虚假广告的网络战,让网络虚假宣传者无藏身之地,让网络文明时代到来。
首张微博罚单的警示意义
利用微博进行虚假宣传,理应纳入法治轨道,让网络行为符合现实要求。北京工商局的做法值得肯定,对于微博进行虚假宣传,损害商家的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出于种种原因,由于网络上的信息不能确定信息源,尤其像微博等信息,到底是否宣传,到底是否虚假宣传,这些都应该进行确定,然后才进行惩罚措施的制定。从现实意义上分析,对于微博虚假宣传开出罚单意义非凡,这证明网络也远非法外之地,也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中运行,符合现实的规则,言行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
网络世界往往是自由的象征,因为其虚拟性的特征,很多人的行为变得为所欲为,甚至超于法律的界线。这样的行为本身就需要法律规范,而商家的行为利用微博进行传递一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客户,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是企图钻法律制度空子的行为。但是,如此钻空子的行为本身就有对抗法律的嫌疑,如果侵犯商家利益,造成利益损失,这必须进行惩罚。否则,没有惩罚的结果就会导致更多违法行为的出现,所以,首张微博罚单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让所有商家明白,微博这样的网络世界也是法律需要规范的领域,也必须让自己的言行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另外,对于微博宣传这样的行为进行规范是必须的,但还需要考虑到成本的约束以及纠错机制的完善。即微博虚假宣传的范畴如何界定,被侵犯利益的商家到底如何取证,应该接受何等处罚,这些细节都需要有固定规则的约束,而如果缺失只能导致泛滥。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无疑就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于微博虚假宣传的惩罚机制。杜绝出现因为虚假宣传而不能制裁的现象。从制度上对微博虚假宣传进行规范是首要的任务,这需要从长计议,不仅有现实的紧迫性更应该有前瞻性,即能够预测到未来的基本规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微博理应是一个清洁的空间,对于网民以及商家来说,进行宣传可以,但必须遵循既定的法律轨道。对于其他商家的恶语中伤,对于自身的虚假宣传,都应该会收到法律的最终制裁。让违法乱纪的行为无所遁形,即使在网络虚拟空间内的微博上也应该如此。这正是首张微博罚单的现实意义。
【启示与思考】
网络的盛行带来一系列发展前景,电商也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便捷的网络购物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足不出户,各种商品,各种品牌,几张网络的图片,店家的介绍,正所谓“心动不如行动”,加入购物车,下单,快递就会送货上门了,如此悠哉乐哉。
但也有买家遇到让人心烦的时候,某些店铺虚假宣传,狐假虎威,致使买家买来的商品与广告介绍完全不符,买家心里产生落差,也会产生不愉快的购物经历,或有买家懒得处理申请退货退款的麻烦,认一次栽,只得在下次购物时练就火眼金睛。
此次北京市工商开出的首张针对公司利用微博进行虚假宣传的罚单,虽然还只是针对在微博、微信中宣传和销售的商品进行重点监控,特别是虚假宣传,却也让广大网络购物者看到了网络购物新的曙光。
此举可谓开出网络打假的第一炮。满屏商品玲琅满目,无不都配以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介绍,虽然“只此一家”等夸大的说辞的确可能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而虚假夸张的说辞也正是欺骗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利益、侵害他人商誉的利刃。北京工商开出的第一炮,更是给网络上其他利用微博、微信等宣传、销售商品的商家一个警示,发布虚假信息要不得,销售不合格商品要不得。
每个人都是商品的消费者、使用者,虚假、不合格的商品都可能进入自己的家庭,而这样的商品极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针对虚假宣传的一炮,虽在微博、微信中打响,但也让我们期待能减少“网购有风险,下手需谨慎”的调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6/7418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