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发挥地缘优势 凝聚文化发展正能量

2013年10月28日 09:40

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发展正能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挖掘地缘文化底蕴,彰显地区人文魅力,必将助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彰显地缘文化魅力,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积极举措。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而丰富的地缘文化遗产,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灵魂。挖掘和整理地缘文化,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不仅可以培植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实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崛起。

一个地区人文个性的形成,源于所在地域的潜在影响。独一无二的“地”之“缘”,使得每一个地区都具有了自己不同于其他的独特个性。这种基于地缘的人文特色,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所在,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元格局中的基本要素,值得我们珍视并加以彰显。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地区对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致使一些重要文化资源正面临消失的命运。如何走出产业开发与建设误区,将地缘文化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各个地区焕发出有别于他者的人文魅力,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缘文化将会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元素。

挖掘地缘文化资源,需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文化发展、文化承接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一个地区的地缘文化魅力,往往需从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历代稗传、野史、方志中钩玄提要、互为印证,然后加以挖掘、整理及新的阐释与表达。从以往的经验看,虽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缘文化,但由于阐释和表达的不同,个性的鲜明程度和魅力也大为不同。保护好、开发好各地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充分释放独特的文化“红利”和魅力,就能收获“经济红利”。当然,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而保护又分为宏观和微观。宏观上,要不搞大拆大建;微观上,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存诸多元素的保护和发展。实现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当的历史重任。

挖掘地缘文化资源,需整合地缘文化资源,培育地方文化市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地缘文化是一方水土的人文象征。对地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试金石”。整合地缘文化的异质之美,保护好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振兴区域经济的有效手段。有特色的地缘文化还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吸纳人才和资金,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凝聚力。不过,地缘文化资源还不等于文化产品,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打造,才能培育出高品位的文化品牌。为此,地方政府需调动整合吸纳各方资源和优势,锻造能体现地方文化“精、气、神”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地缘经济的发展凝神聚气。

挖掘地缘文化资源,需要多维度、整体性而非单一视角地解决地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以全面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为基础。一个地区的文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大众文化基础,那所谓的文化特色就只是一种牵强附会了。所以,必须坚持民建民有民享,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水平,促进人和城市的共同成长。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不能一味热衷于项目引领,要把区域文化建设当成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多维度、整体性而非单一视角地解决地区文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缩小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差距,使整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表现。下大力气挖掘和保护好文化资源,彰显地缘文化魅力,打造杰出的文化品牌,不但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使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8/7420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