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欧深化经贸关系取得共识
2013年10月29日 09:17
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10月24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雷恩、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就推进中欧经贸关系达成多项共识。分析人士指出,中欧经贸摩擦不可避免,波折还可能发生,但中欧经贸关系势头将保持整体向好。
(图片:24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左)在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前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奥利·雷恩(中)和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赫特合影。)
达成多项共识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对话结束后会见中外媒体时表示,本次对话双方围绕经济发展、工业政策、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共识。
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双方承诺坚持市场开放,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慎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业界加强交流合作,优先通过对话磋商管控和解决好贸易摩擦。
中欧同意加强多个领域的合作,包括高技术贸易,海关、质检、知识产权、民航、城镇化、创新、节能环保等,双方将在世贸组织等多边场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多边贸易谈判。
中欧双方还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马凯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中欧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应当认真落实圣彼得堡峰会的共识,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在备受瞩目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问题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钟山表示:“中方赞赏欧方为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所做的工作,并乐于看到欧方获得有关授权,希望我们双方抓紧开展有关工作。”
代表欧方参加对话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雷恩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此次会谈“成果丰硕”,并表示中欧此次对话有助于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经济挑战提供一个有效的全球应对方案。
此次对话还为即将到来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商定了大致议题。据参加对话的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特介绍,除《中欧投资协定》外,创新、城镇化挑战、绿色增长等领域的合作都将成为会晤的重要议题。
(图片:10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右)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发言。)
时机引人关注
举行此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时机引人关注。此次对话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而经贸关系是这一关系的重要支柱,中欧希望借此次对话规划中欧经贸关系的未来,拓展合作领域,培育合作亮点,从而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本次高层对话也是在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举行的一次重要双边活动。中欧代表通过此次对话为即将到来的领导人会晤做好准备工作,共同商定会晤议程。
此外,在欧债危机和经济增长窘境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欧经贸摩擦近期呈加剧之势。钟山在此次对话期间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说,“2012年以来,欧盟对华动用贸易救济措施势头快速上升,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中欧双方能否借助高层对话活跃一度降至冰点的经贸氛围也值得期待。
路透社24日晚间发表题为《中欧避免贸易战后重归于好》的报道称,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近期的一系列贸易争端干扰了这一关系。现在,欧盟和中国在勉强躲过贸易战之后正积极修复关系。
(图片:10月25日,赴欧主持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右)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审慎看待摩擦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以“友好方式”得到解决,欧盟在宣布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原则上”启动双反调查后也决定等待“适当时机”再正式启动,此次对话也就慎用贸易救济措施等问题达成共识,但是中欧经贸关系在近期内不会平静,贸易摩擦甚至可能会再度加剧。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10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欧盟今年新发起的三个反倾销调查都是针对中国的,分别是无缝钢管、太阳能玻璃和再造石,新发起的一个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太阳能玻璃。截至今年9月,欧盟正在进行的26项贸易调查中有13项是针对中国。
欧盟贸易智库欧洲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告诉记者,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欧洲企业自身经营困境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中国企业开始威胁到欧洲企业的“奶酪”,自然也就容易成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所针对的目标。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认为,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经济互补性强,相互依存度高,经贸关系整体向好的大势不会变。中欧贸易摩擦虽难以避免,但双方肯定会在“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顾全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光伏案的“友好”解决就是一个例子。(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9/7421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