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四川:创新驱动当除科研腐败毒瘤

2013年10月30日 09:42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此前,国务院报告中指出,一些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违规违纪问题,在近年的审计和专项检查中,仍发现不少虚假报销、挤占挪用、违规拨转等违规违纪行为。新华网就此以“从39份审计报告看科研腐败”为题,专门发文论析。这一动态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科研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遏止科研腐败,已经成为国家进行科技创新不能回避的一项重大任务。

过去,因为国力有限,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到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国家有了较为充裕的财力,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可增加的钱并没都用到正路上。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去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0298.4亿元,跃居世界第三,科研人员经费人均支出31.7万元。但早在此前,中国科协公开出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中,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有40%,其余60%资金去向不明。有报道指称,科研经费被借路“发财”,大到出国旅游、购置汽车,小到充电话费、交通卡,流失在科研项目之外的名堂可谓花样百出。大大小小的“管子”,插进了科研经费的“大动脉”,造成了严重的跑冒滴漏,来之不易的资金,成了不少人嘴里的“唐僧肉”。

科研腐败频发,不仅造成科研经费巨大的浪费,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更要命的是严重挫伤科研队伍的创新积极性,毁坏创新动力。在这种风气之下,如果得利者常常是在拉关系、走门路、争项目的潜规则中私吞瓜分科研经费的主儿,甘坐冷板凳,潜心搞科研的人岂不会感到“学问无用、创新无益”?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当巨额的科研经费成为腐败的温床时,还能生产出什么来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得有一支积极努力、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队伍。而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花大力气清除不正之风,切除掉科研腐败这个毒瘤。

科研腐败频发,必须看到科研体制官僚化的问题。将科研经费中饱私囊的不少案例中,常常可以看到“官”、“研”、“商”三者相互勾结的魅影。再有,就是现有的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的现状不适应,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验收,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成为小圈子的游戏。为突破科研体制官僚化带来的弊端,有学者建议应引入市场机制。平心而论,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相比于目前官本位色彩浓厚的项目申报和管理体制,市场更透明;项目选择上,市场更公平;项目监管上,市场更无私;资金使用上,市场会更有效。市场不是万能的,但真的不妨在一些项目中尝试选聘社会化、市场化的中介组织承担科研经费分配,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经费的使用过程、科研成果进行监管和验收。

果得利者常常是在拉关系、走门路、争项目的潜规则中私吞瓜分科研经费的主儿,甘坐冷板凳,潜心搞科研的人岂不会感到“学问无用、创新无益”?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当巨额的科研经费成为腐败的温床时,还能生产出什么来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得有一支积极努力、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队伍。而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花大力气清除不正之风,切除掉科研腐败这个毒瘤。

科研腐败频发,必须看到科研体制官僚化的问题。将科研经费中饱私囊的不少案例中,常常可以看到“官”、“研”、“商”三者相互勾结的魅影。再有,就是现有的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的现状不适应,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严重脱节。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验收,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成为小圈子的游戏。为突破科研体制官僚化带来的弊端,有学者建议应引入市场机制。平心而论,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相比于目前官本位色彩浓厚的项目申报和管理体制,市场更透明;项目选择上,市场更公平;项目监管上,市场更无私;资金使用上,市场会更有效。市场不是万能的,但真的不妨在一些项目中尝试选聘社会化、市场化的中介组织承担科研经费分配,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经费的使用过程、科研成果进行监管和验收。

创新驱动事关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事关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只有下定决心清除科研腐败的毒瘤,把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才能给科技工作者一片潜心创新的净土,让创造活力如泉喷涌,创新驱动的战略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30/7423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