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打饭校长”具有样本意义
2013年10月29日 14:11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校长为学生打饭9年饭勺传递浓浓爱意
任校长今年67岁,自2004年迁入新校址后,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同学们说,校长打饭时总问他们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
从上周五开始,杭州文澜中学的学生都在八卦一件事:任哥去哪儿了?
他们口中的“任哥”,是校长任继长。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校长,在教育圈里很出名,因为培养了无数优秀生;在教育圈外也很出名,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是民间被传最广的“打饭校长”。
任校长亲自给学生打饭,是从2004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9年多了。
当时文澜中学刚搬到现址,很多学生生平第一次体验到住校生活。“那么大点儿的孩子离开爸妈,一星期7天,有5个日夜在学校。我作为校长,应该多担点责任,多关心了解他们。”任继长想了想,关心学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走到他们中间去,比如去食堂打饭,看看他们吃得好不好;比如,每周日在门口迎接到校的孩子……
文澜中学的学生食堂有三层楼。刚开始的时候,任校长在二楼给初一学生打早饭。打了一年,初一学生升入初二,去三楼食堂吃了,校长还在二楼打饭。都说习惯成自然,这群初二的学生,就餐时习惯性向1号窗口张望,看不到校长,多少有点失落,觉得校长偏心初一的同学。有几个胆大的在校园里碰见校长时,直接提意见:“校长你怎么只给初一打饭,不给我们打了?”
一周后,任继长出现在三楼食堂1号窗口,开始给初二初三的学生打晚饭。
文澜中学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校长打饭分量最足,还总爱问:“这些够吃吗?要不要再加点?”其实,除了这句口头禅,任继长还会和学生聊两句:小到饭菜是不是合胃口,大到作业量多不多,老师有没有拖堂……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他会马上解决。
这样的师生交流互动,让其他老师都很羡慕。受“任哥”感染,自发去学生食堂帮忙的老师越来越多,书记徐青青、副校长薛莹……食堂里出现越来越多“教师义工”,学生私底下称她们“徐姐姐”、“薛姐姐”……
打饭,就这样从一个校长的个人行为,成了全校老师的集体行为。
“我主要是负责打酱油的。”近日碰到一名副校长,她很认真地介绍起自己在食堂的工作,因为打酱油,学校很多学生的口味她现在都一清二楚。看到有学生朝调味处走来,她甚至能一眼辨出哪些爱添酱油,哪些喜欢来点醋,哪些喜欢又加醋又加酱油。她说:“现在不这样去食堂忙活一下,顺便和学生聊聊,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任校长打饭打了9年,一直有人说他在作秀。只是这话,文澜的家长是不会说的,因为他们觉得校长是真心对自己的孩子好。
这不,他上周五出差,前脚刚走,后脚就被学生惦记上了:“任哥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打饭?”
【媒体时评】
人民网:从校长给学生打饭看校长"职业化"
如果校长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校长职业”究竟是干啥,给学生打饭也打不出“亲和力”来。
杭州文澜中学的任校长今年67岁,自2004年迁入新校址后,每天在食堂为学生打饭,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同学们说,校长打饭时总问他们够不够吃,吃得好不好,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打饭校长”。
有舆论质疑任校长为学生打饭是作秀,赞成任校长做法的网友以“作秀能作九年来吗”来反击。在笔者看来,校长给学生打饭,可视为是该校校长管理、服务学生的一种方式,从校长职业化角度说,校长的职责就是管理好一所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服务,而评价校长是否“职业”,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满意。
梅贻琦先生曾说,“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这传递的意思是,校长不是官、不是领导,而是教师和学生的服务者。任校长给学生打饭,很形象地阐释了这种服务理念——校长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在为学生服务。那种将这种做法视为“作秀”者,是把校长定位为学校的领导,借给学生打饭“秀亲民”。
当然,这只是这所学校校长的做法,他所选择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方式,并不是说其他学校校长就要效仿,如果其他学校校长将其生搬硬套,那倒可能引来质疑。而且,如果校长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校长职业”究竟是干啥,给学生打饭也打不出“亲和力”来。
更重要的是,校长打饭只是其完成校长岗位职责的一部分,在打饭之外,校长是否尊重教师教育自主权,是否鼓励学生自由成长,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这才是根本。假如一名校长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在食堂打饭看到他,而没有感受到他的教育理念、育人情怀,那么,这样的校长不过是食堂“大师傅”。
烟台晚报:“打饭校长”不仅温暖了学生的胃
一名中学校长,放下身段在学校食堂当一名勤杂工,每天替学生打饭,被人们昵称为“打饭校长”。也有人不看好“打饭校长”,甚至认为是在作秀。殊不知,能够把替学生打饭,坚持“秀”了9年多,并“秀”成了一种工作常态,“秀”来了部分校领导和老师的效仿,“秀”出了学生的一种期待和依恋。如此说来,“打饭校长”即便是一种作秀,也是多多益善。
勿庸置疑,“打饭校长”首先温暖了学生的胃。在校长打饭的窗口,学生排的队最长。因为,校长给学生打的饭菜份量最足。即便如此,校长还要问学生份量够不够,能不能吃饱,要不要再加一点。对学生饮食和身体情况细致入微的关心,在言语和行动上均得到了体现。而校长这种在生活细节上的关心,比在主席台上的高谈阔论、在讲台上的说教,更亲切、更真实可信,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事实上,学生也习惯了“打饭校长”这种关心,一旦在食堂见不到“打饭校长”,便流露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同时,“打饭校长”保障了学生的饮食安全。要知道,学生吃饱很重要,但饮食卫生更重要,因为饮食卫生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只要校长不出差,就坚持每天到食堂替学生打饭,这实际上是对学校食堂卫生情况最好的检查和监督。试想,校长天天同饭菜打交道,饭菜质量一目了然,食堂还会不注意卫生,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吗?再者,在校长的带动下,一些校领导和老师纷纷加入了在食堂“义务打工”的行列,有的负责打酱油,有的负责买醋,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为“饮食专家”,成为学生饮食安全的“保护神”。
更重要的是,“打饭校长”温暖了学生的心。与“打饭校长”相比,有的校领导们别说去学校食堂“义务打工”了,就连与学生一起照张毕业照,也称“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不得不拿PS毕业照去忽悠学生。可见,在“打饭校长”面前,他们实在是没有“忙”的理由;如果硬要说“忙”,也是在“瞎忙”,没有“忙”到尊重和关心学生的点子上。笔者认为,校领导应向“打饭校长”学习,更加务实化、草根化,更加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才能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在学校“来的时候说好,走的时候舍不得”,才能向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华龙网:“打饭校长”彰显的责任与爱心
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从04年起就亲自到饭堂为学生打饭,而且一打就是9年多,坚持长年为学生打饭,这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却彰显校长的责任心和对广大学生的关爱之情。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人们的道德情操的逐步沦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是师生情都在被货币化。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弱化,众多的性侵案,甚至把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心和师德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饭校长”任继长的事例,无疑会是全国广大教师学习的典范。因为打饭校长的事迹,彰显了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为社会传递着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
首先,为学生打饭是校长,更是一名教师责任心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45分钟时间,学生课后的生活,学生是否吃得饱、穿得暖等,都应该是教育职能部门、学校和所有教师应尽的责任。但现如今,能够主动为学生打饭的校长和教师已经不多了,校长为学生打饭,是校长责任心的真正体现。
其次,为学生打饭是校长,更是一名教师对学生关爱之心的真正体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应该象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学生。但现实中,一批批教师把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放到了“货币”上,更有个别师德尽失之徒,甚至把魔爪伸向了无辜的学生,一件件性侵案触目惊心,令人悲痛不已。
总之,“打饭校长”就是责任与爱心的集中体现,“打饭校长”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打饭校长”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广大的教师队伍应该以此为学习的榜样,将自己的责任心和爱心积极倾注到广大学生中去,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中华论坛:“打饭校长”传递“正能量”,传递爱
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在我国,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大多数时间的守卫者和保护神,也颇为受孩子的欢迎和尊敬。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的现象是,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孩子可能不情愿,但是当老师要求要做时,孩子都十分积极。通过这样的现象,不难看出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教师陪伴孩子的学习,更陪伴孩子的成长,作为孩子发展的领路人,为祖国培养下一代。
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也传出教师违法、违德现象,令人痛心和愤怒,正是因为这个别人的存在,造成甚至一些家长对教师越来越有意见,甚至越来越不信任,这是十分危险的。其实对于这种事情必须就事论事,个人行为就是个人行为,所有的后果都因由其个人承担,另外学校作为选拔不当,也应检讨和整改,不能因为某个别现象就对教师另眼相看,将教师的伟大人格全盘否认。显然,断章取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不当的。
这不,杭州文澜中学的“打饭校长”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关注和普遍的赞扬,这个六十七岁的老校长,从2004年学校搬迁后,就坚持每日在食堂里给学生打饭,并且在打饭的过程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亲切地询问孩子饭菜合不合口,够不够吃、功课重不重。一旦有学生反馈问题,“打饭校长”会默默记在心里,立即解决孩子的困难。正因为“打饭校长”的和蔼可亲,因此每次到吃饭时间,“打饭校长”面前的队伍总是最长的。
也正是通过“打饭校长”、“最美教师”等等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们思考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周所周知,教师的薪资并不算高,远不如一个公司白领的薪水高,但是因为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对孩子由衷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看到“最美教师”层出不穷,不管是报道出来的,还是在日常的谈论中,我们总能听到关于一些教师的动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培育祖国新生代的责任,更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着“正能量”,让我们的孩子不但成长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更是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打饭校长”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表明无论是普通教师也好,校长也好,都是为孩子们服务的,将孩子们教育好,将孩子在学校的起居照顾好,才是最重要的,这也表现出了校长越来越职业化,并非是听上去高高在上,但具体职责不明的岗位。而是一个协调的,为教师负责,为学生负责的重要岗位,通过亲自为孩子打饭,通过亲切的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打饭校长”传递出真正的、炙热的“正能量”,相信“打饭校长”的行为将感染和影响大批的孩子,在“打饭校长”的关怀下,文澜中学的孩子一定更能理解关怀和体贴,更好地践行“正能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及人格的健全做出巨大的引领作用!
【启示与思考】
“打饭校长”任继长,能坚持亲自为学生打饭9年多,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却折射出令人唏嘘的教育关爱。
任校长之所以要亲自为学生打饭,倒不是学校食堂人手不够,也不是为了少雇用职工减少学校开支,而恰恰是想通过亲自为学生打饭,了解学校的伙食状况及学生感受,最终是为了保证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能健康成长。难怪任校长会被学生亲切称为“任哥”,这是学生对几近爷爷辈的任校长的最尊敬的称呼,最由衷的评价!
最近一段时期,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学生食堂屡屡出问题,诸如质量、安全、价格等等,有的还酿发了学生打砸的群体事件。民以食为天,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如果伙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怎能不让学生家长忧心如焚?怎不让社会民众牵肠挂肚呢?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学校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然而,在当下现实背景之下,校长角色发生了异化,更多的表现出功利主义,媚权与爱钱,以官员身份切换于学校与官场的江湖。一些校长心思根本不在先学“为人”,再学“为学”上,对人性化关怀学生似乎不屑一顾,甚至受到社会潜规则的侵淫,干出骄奢淫逸、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一位校长根本不懂得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那么,他就不能尊重自己,就有可能做出有违身份乃至违法乱纪的事情。
诚然,杭州文澜中学的“打饭校长”具有样本意义,但要从根本上让校长角色回归本位,还需深化改革,不仅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让个性化教育融入生活,更需改革固有落后的教育体制,使校长“去官化”、“去行政化”,进而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天下学子真正达到自由发展的境界。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29/742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