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理性看待美版中国小学500强
2013年10月31日 09:51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美版中国小学500强 网友称不靠谱
近日,一份由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最佳小学500强》名单,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小伙伴们纷纷在榜单中找寻自己的母校。不过,这样一份顶着美国机构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被称为史上首个小学排名的榜单,权威性仍旧遭到质疑。更有业内人士,甚至是上榜学校相关负责人称,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确,只是娱乐而已。
榜上有名
前10名均在北上广
日前,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与常春藤名校 2(简写为“Ivy 2”,是哈佛耶鲁等8所美国常春藤名牌大学,加上麻省理工与斯坦福大学的简称)校友会合作,推出了中国500所最佳小学排行榜,榜单一出,立刻引来网友围观转发。
记者看到,在该榜单中,排名前10位的学校全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其中有8所学校获得了100分的满分。在进入榜单较多的省份中,广东上榜学校最多,有96所,北京64所、上海49所、湖北30所、河北29所、浙江28所等等。
山东此次共有29所小学榜上有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得分为97.7分,排在第37名。而排名最靠后的是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得分为67.4分,排名第480位。
挑出山东上榜的29所学校,其中济南的小学有10所,分别是甸柳第一小学、解放路第一小学、花园路第二小学、山东省实验小学、经五路小学、青龙街小学、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小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解放路第二小学。这10所学校有8所位于历下区,1所在市中区,1所在天桥区。
数据来源
声称与教育部合作50个部门提供数据
这份榜单之所以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一个主要原因是该机构称获得了中国教育部门的官方支持。记者发现,这份榜单来自一家名为GuoLai.com的网站。网站设计十分简陋,注有“下属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字样。随后,记者登录该机构的中文网站看到,对于榜单,该机构打出“历史上第一个中国最佳小学的排名!”的标语,并称为了进行最专业的分析研究,他们与留学海外的近百个大学校友会合作对无数留学生进行了背景统计研究。
而最吸引眼球的是,该机构明确提出,在制作这份榜单时,中心与中国教育部密切合作,并获得全国50多个省市教育厅(局)的数据支持。另外,许多海外的大学与中学校友会也提供无偿支持。
在该机构的网站上,除了中国小学排名,还有中国最佳高中排行榜、中国最佳幼儿园排行榜等。该机构称,他们正在中国各大城市拓展业务员,并留有QQ号码和电话。但记者拨打电话,被告知是空号,而通过QQ号码留言,也未得到任何回复。
评价标准
标准包括升学率海外留学也考量
为何要做这样一份排行榜?他们如何得出最终结论?记者在网站上看到,和很多排行榜只公布结果,不提供评价标准不同,“美版”中国小学排名榜大大方方地公布了其评价标准。
记者看到,该排行榜尽可能地平衡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删除了国内各种会考统考成绩的比较,但保留了初中升学率。还加入了国内大学的升学率,同时加入了海外留学率(包括名牌大学与其他大学)。
其中,打分排名的依据有5项,分别是师资水平,占20%;环境与设施,占15%;初中升学率,占20%;大学升学率(国内),占10%;大学留学率(世界15名校),占10%。
另外,该机构还明确提出,考量学校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其次才是学校的环境和师资。
教育部门:从未提供数据 评价标准“奇葩”
“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国内50个省(市)教育厅(局)提供数据”,有了这样强大的官方支持力度,这样的一份排行榜让人不得不信服。可是,部分网友在看了榜单后却有些失望,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少口碑很好的名校,此次并未登上榜单,而且有些学校的排名与民众的心理预期相差很大。
除此之外,该机构自称的官方合作单位也是一头雾水。记者联系了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管理工作的教育部基础一司,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参与榜单排名,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儿,更没有为其提供过任何数据。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均称不知情。“这几天有网友将此帖@我们的官方微博,但我们从未参与过,不知他们的评价标准如何确定,数据怎么来的。”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另外,记者又采访了几所上榜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他们也说没有提供过任何数据。一小学负责人称,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应该有很多,师资水平、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德育活动、特色活动、社会声誉等诸多方面,这种非教育部门颁布的标准,可能缺乏公信力。
而业内人士也分析,一份正规的调查报告或排行榜,起码会提供数据来源,样本采集数及采集范围,以及采集时间,但这份榜单均没有提供,所以可信度并不高。而且他们列举的评价标准太“奇葩”,“现在小学都是就近入学,直升初中,何来的升学率?再者,国内大学升学率,海外留学率又是如何考量的,难道他们一直在跟踪所有学生信息?这些都存在质疑。”
声音
美国机构排中国小学,不靠谱!
在先“恭喜”了自己的母校上榜后,不少网友对这份榜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又持有怀疑态度。“美国机构来做中国小学的排名,他们的评价依据从何而来?不靠谱!”网友“lolo越”说。“中国的学校要外国人评价排名,还是小学,太好笑了!”诸多网友均有同感。“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实验小学出现两次,分列105、372,真心怀疑评分质量!”网友“jiaohuang”说。
延伸
娱乐性高于可靠性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上榜小学,抑或是转发该帖的网友,记者听到、看到大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随便看看,不必太认真,娱乐而已。”这几年,各类排行榜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涉及各行各业,地产、城市综合竞争力、汽车、教育、医疗卫生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排不了的。
有些榜单是地产商为了卖房子的,有些学校排名是为了增加知名度,招揽生源的。而这样的结果成了大家刷微博、聊微信的一个谈资,一种娱乐方式。
美版中国最佳小学500强排行榜,都绑了些什么?
发布2013年中国500大最佳小学榜单的是一家名为GuoLai.com的网站,下属于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榜单由该中心与常春藤名校+2(简写为“Ivy+2”,是哈佛、耶鲁等8所美国常春藤名牌大学加上麻省理工与斯坦福大学的简称)校友会合作推出。
发起评选的美国中国研究中心还称,为获得最新最全最细节的数据,其与中国教育部合作,获得全国50多个省市教育厅(局)的数据支持。“数据与资料是最全面最严格最准确最客观的”,除了师资水平、环境与设施和初中升学率等常规指标外,还有大学升学率(国内)、大学留学率(世界15名校)、大学留学率(世界其他大学)和校友捐赠等指标。
正是这些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受到网友的疯狂“吐槽”,其排名标准和价值取向备受网友质疑。不少名气大的小学榜上无名。一位上海网友披露,五年前已经停止招生的元培学校竟然上榜,其排名比沪上很多老牌小学还靠前。在江苏南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然而,而在这份中国500强小学榜单上,却没有南通小学的踪影。可见,这份榜单的权威性值得怀疑。
众所周知,学生留学国外著名大学,应该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乃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份榜单将学生留学国外著名大学以及就读大学的世界排名作为重要指标,显然有失偏颇,这些指标跟小学的质量并无直接关联。另外,该榜单还将初中升学率作为指标之一,显然是不了解中国国情:我国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小升初的升学率大多为100%,毫无可比性。
这年头,各种榜单太烂、太乱,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从财富排行榜,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从高校排行榜,到医院排行榜,五花八门的排行榜,数量多到数不清。美国男性时尚网站AskMen曾推出全球十大好色国家排行榜,结果热情洋溢的希腊排名榜首,巴西和俄罗斯分列2、3名。中国位列第4,而日本居然没有上榜。凭什么说咱中国人好色?亚洲国家,至少日本人比我们中国要好色吧?为什么日本人没上榜?
虽然榜单的发布方大多声称权威、公正、客观,没有人情、公关等因素。但事实上,各种榜单都“绑着”各方利益,有榜单制作方的利益,有上榜企事业单位甚至地方政府利益。另外,中国本身就是个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榜单都参杂着各种人情、公关因素。厦门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指出,大学排行榜林林总总,每家有每家的依据和标准,甚至还不排除有“潜规则”。事实也是如此。由于评价体系不同、榜单制作方的出发点各异、榜单背后的利益诉求等原因,各种榜单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以高校排行榜为例,由于各高校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用一个指标体系来衡量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高校的办学水平,很难做到客观公允。
鉴于上述原因,公众在面对各种榜单的时候,还是要保持一份淡定。一方面要看到各种榜单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淡定,学会独立思考。
【启示与思考】
橘生淮南,枳生淮北,美版榜单终旧难以摸透国人的情怀。在应试排名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学校排名自然让人内心五味杂陈。上榜的兴奋不已,在招生宣传上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入学难”将更难上加难,没排上的也是一脸的不屑,凭什么其他学校能排上,自己排不上?你的排名依据是什么呢?有本身拿出来“走两步”吗?
我们不否认国外制作教育榜单的独特性,比如制作榜单统计了大学升学率、大学留学率等数据,跟踪毕业生的发展,从毕业生的发展轨迹来反思学校教育的得与失,这是目前国内基础教育评价中缺少的一部分。对国内基础教育评价具有某种启发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教育的独特性,以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都足以证明,一份排名榜单都是其无以承受之重。
首先,基础教育的评价,应当是以均衡和公平作为前提。教育的失衡恰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最大症结所在,名校与非名校,重点与非重点在名义上虽然没有差别,但在实际上却依旧未能改变强弱分明的现状,使得“入学难”与“门庭冷”同时存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起点不公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排名就只会放大这种不公,使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冲动更加强烈。
其次,排名本身将会导致学校内部的结构分化。每个机构的排名,由于采取的标准不同,最后在结果上可能会完全不同。以大学排名为例,国内与国外之间有差别,同内评比之间也差异明显,甲机构评选的结果,可能跟乙评选的大相径庭。如果排行榜本身具有某种价值取向的话,那么这会导致教育内部的分化,使教育评价日益单向化,同质化,这显然背离了排行本身的初衷。
再次,排行榜的公平性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问题所在。时下,制作榜单已经有泛滥成灾之势,并催生出一种榜单经济。大多数情况下,其已然沦为商业炒作和自我营销的一种手段。比如歌曲有排行榜,皮鞋有销量排行榜,“榜单经济”已经成为潜规则的情况下,排行榜自身的公信已然受到了挑战,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招致强烈的质疑。花钱上榜的案例不时被曝光,而“扯虎皮拉大旗”的山寨榜单更是层出不穷。排行榜的制作已经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最后,无论是美式模式,还是中国做法,都应坚持义务教育不排名的底线。义务教育是国家公共责任为底,确保教育平均当属于基本原则。加上基础教育的开放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都说明在多元化的情况下,应当避免榜单排行带来的视觉冲击。即便教育不均成为事实上的存在,一个榜单也会引发公众内心的纠结,并与追求的目标格格不入。
上榜本不足喜,掉榜也不足忧。美式也好,中式也罢,最佳小学排名,美式思维的弱爆话题,并没有什么可以争论不休的价值。不要迷信什么权威,美式榜单多的是自娱自乐或哗众取宠,不必浪费时间去咬文嚼字,避免让这张榜单误导了广大的学生和家长,加剧了择校的焦虑,制造了社会的误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031/742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