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英国经济显著复苏 民众怨声催化政党博弈
2013年11月06日 08:53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4日举行的英国工业联合会年会上宣布,英国经济正在增长,且增长势头很良好。过去三年,英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40万个,岗位新增速度快于工业化国家七国集团(G7)的其他成员国。但尽管如此,在削减财政赤字的道路上英国政府没有“B计划”。
面对执政党日益上升的士气,最大在野党工党今年以来也开始转换批评策略,集中火力批评民众生活水平每况愈下,经济增长并未惠及大众。
(图片:1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国工业联合会年会上发表演讲)
复苏势头明显
英国国家统计局10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1.5%,环比增幅创三年来的最大单季增幅。
从最新同步指标和先行指标来看,英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基础仍较广泛。如三季度英国的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产值均实现环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4%、0.5%、2.5%和0.7%;今年10月份英国制造业和建筑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为56和59.4,分别为连续第七个和第六个月高于50,9月份的服务业PMI指数更是达到60.3,为连续第九个月实现行业扩张。
强劲的复苏势头,使得各个经济预测机构纷纷上调对英国经济的前景预期。
英国工业联合会3日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称,预计今明两年英国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1.4%和2.4%,增幅高于其在8月份预期的1.2%和2.3%。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也在最新预测报告中将今明两年英国经济增速上调至1.4%和2.0%,并预计英国经济在2015年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此外,英国失业率实现稳步回落,由去年2月份的8.4%的峰值下降至今年9月份的7.7%。多数机构预计,英国失业率将在明年年中之前降至7.5%以下。
(图片:图为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缓和长期财政紧缩给民众生活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英国政府今年以来明显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
卡梅伦在英国工业联合会年会上强调四个政策重点:坚持政府削减公共预算赤字的计划,继续整顿财政纪律;大力改革教育系统,提升英国学生基本技能,尤其是中学生英文和数学水平;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备受争议的第二代高速铁路。
卡梅伦表示,政府对第二代高速铁路的投资将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政府对英国铁路系统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能够大力促进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早在今年年中,英国财政部就宣布了截至2020年的总规模达1000亿英镑(1英镑约合1.59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除高铁之外,还包括新建房屋、升级交通体系和防洪工程等。但是迫于反对势力的阻挠,围绕着高铁计划的政治争吵从没断过,焦点莫过于成本控制。
工党方面表示,工党对高铁项目的支持并非不惜任何代价的,工党将不会给政府开出空头支票。迫于压力,卡梅伦近日向项目责任方施压,对此项预计总工期达20年的高铁计划设定了500亿英镑的成本上限。
民众怨声催化政党博弈
尽管经济复苏,政府卖力推销经济刺激计划,但英国民众却并不买账。究其原因,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民众实际收入缩水,社会中低层埋怨声与日俱增。
在今年9月下旬的英国工党年度大会上,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表示,若该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那么政府将冻结能源价格20个月。该提议获得不少民众的支持。
然而,在之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包括英国天然气集团和苏格兰电力公司在内的英国四家能源巨头纷纷宣布上调天然气价格,平均涨幅超过9%。
因此,英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并未跑赢民众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速度,而在以民意支持率为执政根基的西方选举制度当中,这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毕竟2015年大选日渐迫近。
从本质上说,目前英国主要政党的经济观点并无明显的“左右之分”,布莱尔时代的工党力推不同于欧洲大陆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和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第三条道路”。而2010年上台的联合政府尽管始终坚持削减政府支出,降低财政赤字规模,但在2012和2013财年也不乏支撑中产阶级的刺激政策,如“购房支持计划”等。
那么分歧在哪儿?工党认为,整顿财政固然重要,但在经济周期向下,各界预期悲观的背景之下,政府需大幅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以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保守党则主张更多地依赖私营部门的复苏,认为只有企业业绩好转、雇佣人数增加、投资回温以及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苦熬,联合政府经济政策似乎最终凑效,实体经济出现内生性和可持续性增长的苗头。在此情况下,工党开始调转批评方向,集中火力攻击政府的经济政策未能惠及民众。
不过,由于距离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这场英国经济复苏路上的政党博弈将有什么结果,还需时间来验证。(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6/744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