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局盘点

2013年11月06日 15:04

 

开局之“势”:来势宏大、气象喜人

中国的思想传统之一是重视“势”。《孙子兵法》上讲“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势也” ,“善战者,求之于势”。《管子》这部书第二篇的篇名就叫《形势》。民间也常讲“时势造英雄”。毛泽东、邓小平领导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分析形势来提出任务,他们有些著作的题目就叫“形势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局之势怎样?有位日本朋友跟笔者谈论这个话题,他认为习近平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势态好的一面。中国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家,形势再好也不可能没有困难和问题,任何时候都要有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关键要看解决问题、排除困难的条件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局之势可以说是来势宏大、气象喜人。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力情况。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习近平接任总书记时GDP已突破50万亿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个量的情况,从质的方面看,即从人均富裕程度、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整体国民素质等情况看,中国与美、日、欧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并不值得炫耀,因为中国的人口和陆地面积是日本的十几倍和二十几倍,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上经济总量就一直高于日本。中国若在人均富裕程度、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整体国民素质上达到或超过日本的水平,那才是值得骄傲的。但无论怎么说,超过改革开放之初几倍、几十倍的经济总量,为解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生态环境问题,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国力基础。

二是领导力情况。中共十八大上,中央高层实现了集体交班。这个问题国际共运史上没有解决好,斯大林、勃烈日涅夫、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都是终身制。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则是被人拉下台丢了权,这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中共在这个问题上是一代比一代解决得好。邓小平时代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中共十六大第一次通过党的代表大会来基本实现中央领导权的交接,中共十八大则第一次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完全实现了中央高层的集体交班。这是党内民主化建设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开局之“学”:大兴学习之风

中国从孔子时代开始就重视“学”,一部《论语》讲了64次“学”,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毛泽东在延安领导的学习运动、生产运动,对革命胜利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提出要善于重新学习。胡锦涛担任总书记的十年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了,共进行了77次集体学习。这些集体学习都是从历史的、世界的、战略的视角进行的,对提高中央决策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是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他当选党的总书记后即表示要“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习近平的开局之学,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他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十次集体学习。基本上是一个多月进行一次。与十六届和十七届相比,共同点是坚持学习的制度化,坚持从历史的、世界的、战略的视角进行学习的安排。但也有不同点,前两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都是由专家学者讲,然后讨论。这十次学习却有多次是由中央政治局成员或部长们自己讲。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由习近平主讲,其他常委发言。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由政治局成员马凯、刘奇葆、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讲的。第三次集体学习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主讲。第四次集体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泽君、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主讲。政治局成员和部长们自己讲,这就从高层开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开局之“道”:包括方向、目标和怎样走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道”,道不同不可与谋。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理论上看指规律,如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古人讲的天道、人道,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从实践上看指道路,包括方向、目标和怎样走。

中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基础上,经过建党以来9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之后,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率先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其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条道路的总任务也就是总目标,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它形象地描述为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认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对于古代兴盛、近代落后、现在要振兴来说的。它的内容对民族来说是振兴,对国家来说是富强,对人民来说是幸福。

怎样实现中国梦?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讲话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开局之“风”:一种新的风气扑面而来

学习有一个学风问题,开会有一个会风问题,写文章、讲话也有一个文风问题。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执政党的党风必然影响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风气不正就难以凝聚中国力量,难以弘扬中国精神,难以走好中国道路,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鉴于此,习近平从担任总书记的第一天起就重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讲话,使听众感到一种新的文风。首先,这个讲话不是大会上常常出现的照本宣读,而是离开稿子侃侃而谈,充满真情实意。其次,这个讲话简短而质朴,不是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说教。习近平坦诚相告:担任总书记是一个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他动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笔者作为一名听众深深感到,这是一篇反映了中共和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出彩的讲话。

习近平上任后很快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感到一种新的风气扑面而来。总起来看,公款吃喝的风气、讲排场摆阔气的风气、挥霍之风和腐败之风得到了遏制。

从今年6月开始实施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使广大群众感到一种新的风气扑面而来。为什么要开展这一活动?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如何开展这一活动?习近平强调:“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他还提出“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人民期待着经过开展这一活动,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能进一步好起来。

开局之“和”:既要在国内改进工作作风,也要在国际上拓展和平局面

“和”是指和平外交。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在国内改进工作作风,也要在国际上拓展和平局面。

有些人喜欢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中国威胁论”联系到一起,似乎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然要威胁别的国家。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不是侵略别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只会促进国际社会的进步,只会促进国际和平力量的增长。

习近平开局近一年在和平外交上也可以说可圈可点。

第一,习近平重视学习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是从历史的视角提出来的,学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就会增强融入世界现代化的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紧迫感。学习古代中国几千年兴盛和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历史,就会增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不走极端的理念。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含着发展的追求,也包含着和平的追求。

第二,习近平主持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明确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和平与发展是什么关系?习近平回答,“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和平不会通过一味妥协得到,也不能以出卖核心利益为条件。所以习近平又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第三,今年中国领导人的几次大出访,都是拓展国际和平局面的重大外交活动。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国北部最大邻邦俄罗斯和非洲坦桑尼亚、刚果共和国、南非三国,并在德班出席金砖五国会议。5月19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巴基斯坦和瑞士、德国等亚欧四国。5月31日至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美国等美洲四国。最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相继出访东南亚。

日本是中国东部隔海相望的重要邻邦,经济联系密切而广泛。中国新领导集体是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当前两国关系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挖掘和发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那些智慧,困难总是能得到解决的。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6/744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