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业
吉林:抓住重点群体分层次推进
2013年11月06日 14:15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重点工业城市,前些年曾出现关闭破产企业多、困难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三多”局面。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人员又占9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也一直处在转移难、内部消化难的尴尬局面。然而近10年,吉林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65万人 (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说到变化,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局长张学英说: “我们是靠分层次、有步骤、多元化的就业服务,重点推进 ‘三群体’就业,使我市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
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会创业本领
今年23岁的曹良克,2012年毕业于北华大学,目前在吉林市开了一家鼎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记者在他的公司了解到,6名工作人员中,有两人是应届毕业生,4人是2014届的实习生。这位家在河南的小伙子对记者说: “我在大学三年级参加了SYB培训班,完成了创业计划书;大学四年级就在校园开了一家小超市。初尝创业的滋味很给力。毕业以后我办这家公司时一开始缺资金,好在吉林市引入担保公司担保,我获得了10万元的担保。现在公司运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为企业做商务咨询,很吃香。公司外面还有400多个兼职人员。”曹良克略带自豪地说。
近年来,吉林市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引领高校毕业生到大学生创业园区实现自主创业。目前,吉林市8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共吸纳创业大学生369人,带动就业1600人。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陈晨介绍说,3年前他们依托北华大学、吉林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创业模拟实训项目,切实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让农村劳动力转移 “来去自由”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和追求平等发展的特点,吉林市与本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驻外办事机构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建立域外就业工作站57个。该市特别是与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发域外用工渠道。据悉,在这一工作中,他们打造了苏州电子工、舒兰赴俄商人、日本研修生、永吉插秧工等劳务输出品牌。目前,吉林市境外输出劳务人员主要分赴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境内主要向北京、山东、辽宁、天津等地输出劳务人员,每年境内外输出人数在15万人左右。
近几年,农民工中也出现了一股返乡热。舒兰市农民李立昕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记者说: “人到中年总想叶落归根。再说政府也通过建立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创办集体企业等,鼓励我们在外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听说我们舒兰市目前已实现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21.5万人,还受到了上级通报表彰。”
点燃困难人群的希望之火
在长虹社区,46岁的下岗女工胡艳丽说: “我虽然多次接受就业援助但仍无法实现就业。然而,政府没有放弃我,为我们这些人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真救了我和全家。”据悉,近年来,吉林市始终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市政府向百姓承诺的民生实事之中。通过入户摸底调查,该市人社部门全面掌握全市就业困难人员人数和需求情况,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创业就业愿望,制定援助预案,实行 “一人一策”的帮扶制度,对新出现的 “零就业”家庭,保证在72小时内安置就业,全市 “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了动态为零。
吉林市人社局局长王宗英说:“近两年我们针对低保人员、特困群体就业能力差、技术单一、年龄偏大的实际,围绕家庭服务、社会管理、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业,开发适应性就业岗位1.2万个;通过开设社区信息发布栏、社区求职QQ群﹑组织专场对接会等,成功帮助1439名有求职愿望的低保特困人员重新走上就业岗位;每年吉林市公益性岗位人员始终保持在两万人左右,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达到4.8亿元。”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6/7442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