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株连式拆迁”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
2013年11月06日 14:01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湖南一女教师被调往拆迁指挥部劝钉子户婆婆拆迁
“我该怎么办?”10月26日零时18分,长沙一位小学教师谭双喜把自己的工作调动通知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按照长沙天心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的通知,这位小学高级教师要在下周一到拆迁指挥部报道,任务是劝婆婆。
这都是因为她婆婆成了拆迁“钉子户”,在收到调职通知前,她已数次被叫去谈话,要求做其婆婆的思想工作,甚至在得知被调职后,不惜假离婚来“抗令”。同样不“消停”的是要被拆迁的小区,大喇叭“轮番轰炸”、“黑衣男子”拔枪、不明人员投掷爆炸物,这一切都让这个小区“人心惶惶”。
26日零点18分,长沙市天心区铜铺街小学教师,41岁的谭双喜把25日早上收到的通知发布在网上。
这份“关于临时调整谭双喜老师工作岗位的通知”称,“谭双喜老师的婆婆为枣子园项目拆迁对象,经指挥部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商,一直未能签订拆迁协议。按照区委区政府及枣子园项目拆迁指挥部的要求,请临时调整谭双喜老师的工作岗位,安排谭双喜老师至枣子园项目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其婆婆签订拆迁协议。”
这份调岗通知的落款为天心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并加盖该部门的公章。
经常被叫去谈话要求说服家人
为了不调离岗位,谭双喜甚至向校领导表示要和丈夫离婚。
谭双喜称是25日一早接到的通知。但在24日,谭双喜就接到了校长谭新跃的电话,告知谭双喜下周一就不要到学校上班了,到拆迁指挥部报到,教育局随后会发通知。
25日一早,谭双喜从教导主任处领到了通知。谭双喜对记者表示,为了不调离岗位,她甚至向校领导表示要和丈夫离婚。
25日,上完了六年级甲班和乙班的两节课,谭双喜请了假去与丈夫周伟办离婚手续。谭双喜说当天下午民政部门无法办理。忙活到晚上,实在不知怎么办的谭双喜将通知发在了网上。“我真是没办法。”谭双喜说。
谭双喜称,被要求回家做说服工作不只她一人,小区有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拆迁户家属几乎都被要求这样做,但发通知调工作的只有她一个人。
她婆婆的房子在长沙市天心区大椿桥枣子园小区,小区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带,湘江东岸。谭双喜婆婆家的房子位于这个小区,是1990年时拆迁的安置房。谭双喜一家三口目前住在这套房子里。
在2012年,这片区域列入棚户区改造,列为南湖片区7号地。但因一些居民对拆迁程序和补偿的异议,拆迁工作一直没能完成。谭双喜的婆婆也没有在拆迁协议上签字。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谭双喜经常被各方叫去谈话,要求给家里做说服工作。
2012年11月份,天心区裕南街道办事处的主任与拆迁办的主任就找到谭双喜谈话。称作为老师有义务对家人和邻居进行法律宣传,做协调工作。铜铺街小学上一任校长熊华辉也传达了教育局的意思,让谭双喜回去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要求降低音量被批影响不好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拆迁指挥部的喇叭广播持续到晚间10:50。
拆迁指挥部的拆迁法律政策宣传工作,主要通过高音喇叭进行。2012年10月份开始,以裕南街道办事处为中心,楼房上的5个大喇叭均对着居住区。每天居民都接受着从早9:00到12:00,下午2:30到5:30的法律教育。12分钟的节目反复播放,音量越来越大,后来时间也在增长,经常持续到晚上11点。记者前往该小区,发现情况属实,广播一直持续到晚间10:50。
居民们反对意见很大,甚至有居民将家里的重病人抬到拆迁指挥部要求减小音量。谭双喜的女儿正在上高中,谭双喜也曾跟着居民一起两次找到拆迁指挥部要求降低音量。但两次要求的第二天,校长都会找她谈话,说谭双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影响不好。
除了去拆迁指挥部“抗议”,今年4月份,居民们在小区的墙上设置了两个“法制宣传栏”,张贴国家政策、媒体报道等内容。
9月28日,拆迁指挥部一行人前往该小区欲拆除这两个法制宣传栏,拆除过程中与居民发生矛盾。
当时在现场的谭双喜用手机录像,一个身着黑色便装的男子从谭胸前撞了过去。谭双喜的丈夫周伟便随手抄起一件东西欲上前理论。谭双喜称,黑衣男子突然从后腰掏出一把枪。
谭双喜报了警,警察将黑衣男子带回派出所。谭双喜说,她在派出所的公示栏上看到了黑衣男子的照片,是派出所的民警。但该信息未获得裕南街派出所的证实。
不明人士连续制造爆炸
当地警方曾对案件进行通报并调查,但案件侦破情况尚不清楚。
谭双喜对记者说,显然拆迁指挥部对让自己说服家人和邻居的任务,很不满意。
9月29日,谭双喜一上班,校长便找谭谈话,让她国庆节前两天就不要上班了,去拆迁指挥部说明情况。
9月30日,拆迁指挥部的三个人登门拜访,说周伟已经同意签字,让谭双喜在拆迁协议上签字。谭说自己只是被拆迁对象的家属,自己只能协助说服工作,没有权利签字。
当日,谭双喜的丈夫周伟与居民们一道去省公安厅信访办和长沙市警务督察处举报28日黑衣男子拔枪的情况。
因为被告知只能进去两个人,居民谢东明与周伟一起进入,两人签上了名字。
此后住在一楼的谢东明家接连遭到不明人士的攻击。10月4日凌晨,有不明人员砸破谢东明家的阳台玻璃,扔进了两个爆炸物,其中一个爆炸。报警后,爆炸物被裕南街派出所取走。
5日凌晨,又有不明人员在阳台外放了一挂鞭炮。堵门锁等情况也不断出现。
居民们感觉到安全有威胁,开始轮流守夜。10月8日凌晨,周伟值夜时发现楼下有几个人活动,追出去不见了。这时居民区内传出巨响。在不远处的易女士家的门口一个爆炸物爆炸。视频监控显示,有四名不明身份的人员实施了这次行为,且用砖头砸了楼上一户人家的窗户。
当地警方曾对案件进行通报并调查,但案件侦破情况尚不清楚。
官方认为不妥撤销调职通知
谭双喜说,让自己继续上班只是口头承诺,还未收到书面文件。
记者在这份通知里看到,明确标明此次临时调动是按照天心区区委区政府及枣子园项目拆迁指挥部的要求。对此,天心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龚承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天心区区委区政府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调动工作是谭双喜自己的意愿。
天心区教育局局长谢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个通知是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应学校和谭双喜的要求下发的。而谭双喜称自己并没有提出调动工作。
龚承平称,天心区教育局党委知道这个情况后,认为不妥,认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做好教学,撤销了这个通知。谢巍称撤销通知是怕引起“误会”。
26日上午9时起,也即谭双喜发出微博8小时后,谭双喜不断接到校长谭新跃的电话。想要回通知原件,称通知是发给学校而不是个人,并多次电话和短信要求谭双喜删掉微博。
26日下午,谭新跃给谭双喜打电话,要她周一继续到学校上班,但谭双喜表示这只是口头承诺,目前还未收到书面文件。
谭双喜向记者透露,她依旧担忧自己会不会被各方找去谈话,这个小区会不会持续受到骚扰,她说这样的日子“糟透了”。
【网民热议】
“株连式拆迁”无法无天
李新月(高级经济师,《经济师》杂志特邀研究员,摄影家协会省级会员):拆迁连坐,因权力抱团!婆婆拒拆殃及儿媳,这是长沙天心区小学教师谭双喜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拆不掉婆婆的房子,就撤媳妇的岗位。如此拆迁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前发明的"连坐制"传承得淋漓尽致。法律已经不是这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遵循的基本论据,他们唯一的依据是自己的权力。
“株连式拆迁”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安广禄(通俗文学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这种做法说白了是封建社会诛连的延续,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非个别现象,只是以前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罢了。希望通过这次媒体曝光,以后再也不要发生此类事件了。
刘国杰(井冈山大学 新闻学讲师)这种搞法屡见不鲜了。这些管理者眼里根本没有法制观念,权就是法。
网友“零零”:这种情况太正常了,拆迁所对付老百姓的办法多得是,家里只要有沾上点亲戚的有点正式工作的都是被威胁对象。
当地政府涉嫌变相强拆
周曙光(网络工程师):长沙市天心拆迁办牛啊,可以管到学校的人事安排,直接给教育局下指示:让学校调整谭双喜老师的岗位让她去拆她婆婆家的房子,直到其婆婆签证拆迁协议。
教师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
网易网友:教师的权益保护法呢?
网友“lhn0061”:成立自己的真正的工会!受够那些道貌岸然的人了,必须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法治湖南”建设任重道远
搜狗输入法:#热点新词#【中国式连坐】天心区教育局称,调动工作是其个人意愿并紧急撤销该通知;女教师称,自己从未提出调动工作。用强大的行政权力碾碎亲情,只要想拆你,手段多得是。
安立志微博(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杂文家):人人都可能成为滥权者的人质。
当地教育局领导应道歉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领导,难道不应就该局组织人事科为了拆迁、违反教师法对教师搞株连的不当行为,向谭双喜老师道歉?!
@御史在途(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据了解,网上反映的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关于临时调整该区铜铺街小学教师谭双喜工作岗位的通知被该区教育局取消,该区教育局已通知谭双喜老师正常上班。
熊勇(新法制报发行中心主任):长沙女教师因婆婆不签协议被调至拆迁指挥部,当地政府太能折腾人了!天心区教育局局长谢巍对记者表示,这个通知是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应学校和谭双喜的要求下发的。而谭双喜称自己并没有提出调动工作。谢局长算不算造谣?有人在小区拔枪和投放爆炸物,警局管不管?
声讨当地教育局
Loveping-chang(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工程师):无耻到肆无忌惮,为何害怕曝光?!
浪子海松(湖南大学法学院教师): 长沙,你别这么惹眼球了好不好?所谓神圣教育机构竟然成了强拆的家奴?教师居然要给亲人连坐?同为长沙老师,必须严加声讨!
李诺言(时事评论员):湖南一女教师被调往拆迁指挥部劝钉子户婆婆拆迁,校长负责删贴,教育局负责拆迁。教育出的孩子不得软骨病才怪。
网友“bai302”:有点权力就了不得啊!说调离你的岗位就调了!还说是自愿!应该开除教育局相关单位人员,把老师调到拆迁办,拆迁办的给你好处了吧!
网友“BMW”:这个教育局长应该调离岗位,不配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工作。
钉子户也有责任?
网友“花爱橄榄”:为什么要做钉子户?做钉子户很光荣吗?90%-98%的老百姓都能满意条件搬迁,而你要贪得无厌做钉子户,我们那的钉子户都是地痞流氓和恶霸,大家都不敢惹。
网友“☆shi☆”:其实如果是得到合理赔偿,就不要做钉子户了,这样也不太好阻碍发展!大家不要骂我呀!
网友“三”:事实上中国人真的很贪婪,对于那些钉子户来说真的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媒体评论:滥用公权力行为当休
“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
《京华时报》评论指出,“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和依法行政,也拆散了亲情,离散了人心。“株连拆迁”之类的做法虽然蒙上一层亲情的温暖面纱,但本质上还是违背法治、无视民意、损害权利,是一种打着亲情幌子的变相强拆。公职人员该干什么,权利和义务如何划定,如何考核评价,法律制度俱有明文规定,但从来没有为拆迁服务的职责,也没有因亲属拆迁问题而问责的规定。“株连”公职人员强制“逼迁”本身就是滥用公共资源,而因为亲属拆迁进展不顺强行问责,则更是侵犯公民权利、权大于法的土霸王做派。对此类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大整治力度,使拆迁工作回到法治与利民的正轨上来。
长沙当地涉嫌变相强拆
长春晚报:【教师被调往拆迁指挥部 劝钉子户婆婆拆迁】长沙一小学高级教师谭双喜接到教育局通知:她要在下周一到拆迁指挥部报道,任务是劝婆婆。此前,她已数次被叫去谈话,而被拆迁的小区,轮番遭大喇叭"轰炸"、黑衣男拔枪、投爆炸物等。
湖北之声:#观点峰会#长沙一位小学教师谭双喜把自己的工作调动通知发到了微博上。这位小学高级教师要在下周一到拆迁指挥部报道,任务是劝她的婆婆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婆婆是钉子户,媳妇儿被调到拆迁指挥部,这是什么道理?行政处罚?还是另类执法?
“连坐式管理”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
有报道指出,公职人员被政府发文要求参与征迁,表现不力即被批评“思想落后”,轻则面临停薪、重则可能停职……的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大行其道。类似长沙谭双喜老师遭遇的“连坐式管理”常常出现在国人的生活中。这种办法甚至还一度成为维稳利器。像这次长沙的案例一样,在一些地方政府推进拆迁工作中,这种莫名的“连坐”现象尤其多。比如:广东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动用“体制内”人员游说亲属推进拆迁工作;山东聊城就有过40余公职人员因亲属未签拆迁协议被通知要“开除”;四川会理县还曾有公职人员因不配合政府拆迁做好家属工作被调离工作岗位、停职和扣奖金;而在湖南嘉禾更是有“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强硬标语……等等。可以说,在我国一些地方,像长沙市天心区这样以拆迁户的公职人员亲属为要挟促进拆迁的事情就从没停过。由于很多公职人员为了保住工作会选择忍气吐声,实际案例可能还会更多。而实际上,“连坐式管理”直接暴露出了部分政府相关单位简单、粗糙的执法习惯和“懒政”思维。
长沙谭双喜老师因婆婆不签协议被调至拆迁指挥部事件折射出“中国式连坐”,其本质也是强制拆迁的翻版。而我国强拆事件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与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认、纵容不无关系。所以导致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后几乎得不到处理或者得不到实质性的处理。
强制拆迁为何难以避免?
人民网观点频道《观点1+1:教师媳妇受命拆婆婆房是谁“缺德”?》一文指出,如果拆迁补偿太低,当“钉子户”的人其实充满无奈。倘若是拆迁户漫天要价,“死磕”确实影响公共利益。有观点认为,漫天要价也是一种个人权利,愿打愿挨是市场规则,无论如何都不能强买强卖。但当私权与公权存在尖锐冲突时确实难以达成绝对的公平与共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总是挟公共利益之名,干着侵害群众利益、攫取官商利益的勾当。如果无法厘清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不能切实划定私权的底线与上限,强制拆迁就难以避免。至于“株连拆迁”不过是问题的分支罢了。
株连式拆迁应追责
黑龙江日报:【滥用公权力行为当休】只因婆婆不在拆迁协议上签字,长沙教师谭双喜就被一纸调令送到拆迁办,直到劝其婆婆签字为止。因为婆婆不签字,就以儿媳相要挟,充分说明当地政府部门的草率和武断。在一切都倡导法制和程序的今天,这种滥用政府公权力的行为当休矣。
制止“株连式拆迁”还须真正落实
《新京报》评论指出:2011年初,中纪委、监察部发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株连式拆迁”等违法行为的重点监督检查。不过实际上各地层出不穷的“株连式拆迁”鲜有被严厉追责的。制止“株连式拆迁”光有文件不行,得真正落实文件的规定,鼓励公众举报,动真格的去查处,发现一例处分一例,让所有官员都认识到,“谁给民众找麻烦,自身必然有麻烦”。
“株连式拆迁”是一种变相强拆
本应该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老师反而被派到拆迁部门劝说自己的婆婆,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这出“滑稽戏”引得各方媒体和网民议论纷纷。
而面对骂声一片的气势汹汹的网络舆论,天心区教育局则称调动工作是谭双喜个人意愿并紧急撤销该通知;而女教师称自己从未提出调动工作。教育部门急于撇清自身责任的动机十分明显。而据媒体报道,谭双喜发出微博8小时后就不断接到其校长谭新跃的电话想要回通知原件,称通知是发给学校而不是个人,并多次电话和短信要求谭双喜删掉微博。谭新跃给谭双喜打电话要她周一继续到学校上班,但谭双喜表示这只是口头承诺,目前还未收到书面文件。而对此事件最终如何收场的关注和讨论仍然是如火如荼。
而随后的网络舆论在调侃和指责教育部门的同时,把矛头转向了下达直接命令的当地政府部门。认为当地此举是一种打着亲情幌子的变相强拆。有评论指出,政府部门把本该由自己直面的拆迁矛盾转移给下属工作人员,这种看似巧妙的“转嫁”不仅有悖法治精神,也忽略了撕裂亲情的隐形成本。“株连拆迁”有违法治精神和依法行政。它拆散了亲情,离散了人心。而据媒体报道,当地政府部门对拆迁小区实施大喇叭“轮番轰炸”,还出现了“黑衣男子”拔枪、不明人员投掷爆炸物等“惊魂”事件,既让小区居民人心惶惶,也在不断拆解着官民互信和政府公信力。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大整治力度,使拆迁工作回到法治与利民的正轨上来。
201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时评《“穿上“马甲”,也是强拆》针对江苏东台金北村拆迁工程中打着“宣讲政策”的名义安装高音喇叭之举是对村民进行的噪音滋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软性强拆”。而今天的长沙市天心区铜铺街小学女教师谭双喜因婆婆不愿拆迁就被区委区政府责令区教育局将她调岗至区拆迁部门专门对付她婆婆是变相强拆的又一案例。该评论指出:一边是发展诉求,一边是群众利益诉求,拆迁之难可以理解。近年来一些强拆事件引来广泛关注,出了问题往往会被“一票否决”,更增加了拆迁者背负的巨大压力。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成为少数地方挖空心思打擦边球,试图突破法律规范、政策限制的理由。
2013年9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亲情逼迁”拆毁的是信任》指出,近年来,由于公共舆论对“强拆”的敏感度一升再升,尤其随着征地拆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凭借暴力胁迫、断水断电等方式的强制拆迁已难以再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群体,借由熟人社会的亲情联系搞责任制、打亲情牌,“做工作”变相劝迁成为一些地方推动拆迁的新手法。然而这种做法经不起深究。这样的做法看似柔性实则严苛,有违依法行政的原则。无论公务员还是教师,其岗位职责概由法律和制度规定,动员亲属拆迁显然不在此列。不管地方政府推动发展的“理由”如何正当,也不论“亲情逼迁”的实际效果有多显著,都不该利用潜规则甚至动辄印发公文来给公职人员施压借以提高拆迁效率。如果任由“连坐”思维渗透基层权力运行,最终消解的将是政府的凝聚力与公信力。
28日的人民日报微评论【株连式拆迁,太缺德】指出,早在2010年5月国办就下发紧急通知,采取株连式拆迁或突击拆迁违法强拆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长沙此次事件,谁担责任?今日的人民网观点频道文章指出,“株连拆迁”不仅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更是与法制社会发展相逆行,要抵制这种无视民意的行为,应该加大人民对其的监督,鼓励民众举报此类事件,发现一例惩处一例才是切实保护好民众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如果无法厘清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倘若不能切实划定私权的底线与上限,强制拆迁就难以避免。至于“株连拆迁”不过是问题的分支罢了。
据媒体报道,10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户籍城镇化率非常之低,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7.6%。另一方面,约有16%的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镇化过程中遭遇过征地、拆迁。可以说,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是未来数十年内中国最大的问题,这一世纪难题如何破解,考验各地执政者的智慧。唯有循着法治轨道破解拆迁难题,从根本上理顺利益链条,才能减少拆迁阻力,让全体国人美好生活的梦想更上一层楼。
【启示与思考】
婆婆不“配合”拆迁,身为人民教师的儿媳竟被调至拆迁指挥部。因为婆婆成了所谓的拆迁“钉子户”,身为教师的儿媳便被强行调整工作岗位,要求 “到拆迁指挥部报到”、“直至其婆婆签订拆迁协议”,这显然又是一起十分典型而恶劣的“株连式拆迁”事件。公众眼里毫无道理和人情的“损招”,却屡屡被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奉为“妙招”,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如此“株连式拆迁”不仅明显违背“责任自负”的基本法治原则、无端“株连”绑架原本与拆迁无关的拆迁户亲属,而且也直接违反了大量具体法律法规,进一步株连、侵犯了他人必须得到保障的法定权利。“株连式”拆迁体现的是典型的权力的肆意和放纵。受“株连”者常见的身份多是教师、医生、基层工作者等公职人员。以“非常手段”逼迫其参与和本职工作毫不相干的拆迁,既超出了所属公职单位的管理权限,更有悖现代社会基本的法制原则。从社会角度而言,哪怕最终拆迁户“就范”,也极易对家庭亲情和人格尊严造成伤害。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非法拆迁、野蛮拆迁,但“株连式”拆迁却仍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折射出根深蒂固的不良政绩观,只管进度,不讲态度;只管有效,不顾有害;只管“摆平”,不论水平;只顾迎合长官意志,不惜挫伤群众意愿。再正当的征地拆迁行为,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尺子、制度的笼子,同时要更多地照照社会民生的镜子。谭老师的遭遇反响和其后地方部门的尴尬自辩表明:用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方式做群众工作,最终只会让自己下不来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6/7442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