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案例
杨学:用生命书写最美
2013年11月07日 07:40
说起54岁的云南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龙潭村姜寨一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杨学,走过山里的沟沟坎坎,走进挂在山腰的户户人家,沿着杨学生前修过的户户通公路,细数他嫁接过的一片片核桃林……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对杨学的崇敬,怀念,为他的死而惋惜、不舍。
我们不禁为这位“共和国最小的官”肃然起敬。
惊!滑坡迎面而来
2013年9月10日上午,施甸县木老元乡龙潭村姜寨一组。
早上7时刚过,一向习惯早起的杨学就接到村民杨连信老人的电话称:房屋后山墙有滑坡发生,排水沟被淤泥堵塞。
姜寨一组地处平均海拔2500米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杨连信家的房屋是去年腊月刚建的,房后的挡土墙是新砌的,土质疏松,极易滑坡。9月以来连续四五天的强降雨,让险情更易发生。这一点,杨学比乡亲们都清楚。之前,他已经去巡查过多次了。
接到电话后,杨学坐不住了,顾不得多年的风湿关节病,带上了用化肥袋子缝制的一个挎包,就径直往杨连信家赶。
把老人和孩子及时劝离家中后,为避免塌下的土方淹到墙,杨学找来了锄头,想清理出一条排水道,当杨学正在捞排水沟时,意外发生了。
时间定格在2013年9月10日上午9时。
最后大家找到杨学时,在场的人都震撼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坚强的身躯,挡着滑下来的100多方泥土……
杨学走了。
念!往事历历在目
大家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一直无法从事故的阴影中回过神来。
“那天早上临走前,他还叮嘱我,这几天雨特别多,路不好走,出去放牛别走得太远。”连日来,杨学的妻子孔在美哭成个泪人。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在杨学离开的几天里,他家的院子里每天都挤满了为他送行的父老乡亲,纷纷向我们讲述杨学的点点滴滴。
村民魏宏说:“他嫁接核桃的技术好,每年都帮我家嫁接核桃。别人每天收80元的工钱,他干了两天才要70元。我过意不去,硬塞给他两包烟。杨学还舍不得抽,把这两包‘好烟’让给来家里聊天的乡亲抽。”
“不光魏宏家,杨学帮村子里嫁接过的核桃树已超过350亩。每当过年前后,他每天6时就起来,拿着高架剪、大砍刀、嫁接刀、镰刀,背上麻布袋,帮村民嫁接核桃。”村民杨建接过话。
龙潭村老支书魏云惋惜地说:“杨学每年都会牵着两头老黄牛,帮我家犁地。别人一亩地收80元,他只要50元。碰到困难的家庭,他干脆把地犁完就走了,分文不取。”
干!甘当现代愚公
山,连绵不断;路,在大山里蜿蜒,一个急转弯接一个急转弯。杨学上任前,挂在大山深处的姜寨一组,满山缠绕的羊肠小道,许多还是60度陡峭的坡。两匹牲口要是一个驮东西,见面就错不开,只好远远地吆喝等着。
作为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他深感不安。
杨学当选为小组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反复给大家讲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动员乡亲们打通连接山外的公路。
村里人不信、质疑,山这么高、坡这么陡,路怎么修?
“能修一尺是一尺,能修一丈是一丈。”杨学这样回答。
说干就干。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他硬是带领大伙投工投劳修出了一条宽2米多、长3公里的土路。
第一辆摩托车进村了,第一辆微型车也进村了,村民们笑了。而杨学,却并不满足。
因为姜寨一组户与户之间的路还没通。整个姜寨一组,从凹子地到落坑山都有人居住,房屋都是沿山梁分散而建的,修路难度更大。
杨学同样带领群众,通过3年的投工投劳,修了一条从山顶到凹子地的户户通公路。遇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段,宁愿多修几十米,也要修到村民家门口。25户人家如今打通了21户,唯独到他家80多米的道路至今还未打通,他就走了。
山里本无路。对新开的路,杨学有说不出的心疼。乡亲们清楚地记得,每逢下雨,他总是扛着锄头,到处转着维修路面,唯恐哪段路有所损坏。
杨学走了,乡亲们说,一刻不得闲的杨学终于可以歇歇了。
傻!奉献无处不在
说到杨学,村民说得最多的是“傻”。有人说他“傻”,一个村民小组长,中国最小的“官”,还真把自己当干部,老操心公家的事,不知图啥。
你看,全组25户人家124人都拿到了救济和补助,但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安排过。
在姜寨,乡亲们都知道杨学的家庭负担有多重。他的父亲已84岁高龄,前几年因瘫痪卧床不起;77岁的哑巴叔叔,生活不能自理,他已经照顾了30多年;今年30岁的大儿子,几年前因为就业问题患上了心理疾病。去年3月,杨学的妻子在劳动中不小心摔断了双臂,落下病根,使本来就极度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他是村里最俭朴的,一件衣服穿了洗洗了穿。他走时,还穿着村民记不起穿了多少年的灰色中山装,右腿的裤子上还打着补丁。”乡亲们动情地说。
杨学的老友魏大朝说:“他用的‘钱包’是‘龙门’牌洗衣粉的袋子。他从没见过杨学‘钱包’里装着100元面值的钞票,都是10元、20元的小钱。”
“我劝过他别干小组长了,好好照顾家里。”杨学的大姐抹了一把眼泪接着说。他却说我是群众用一粒一粒包谷选举出来的,群众信任我,我不能撂挑子。
杨学还有更“傻”的。他不但不给自己家争取低保,还在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雨夜里摸着山路走了两个多小时,去帮群众办理低保,结果崴了脚,还伤了腰,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家人心疼他,他却笑着说,刚好可以“休息”一阵子。
乡亲们说,杨学最敬佩的领导干部就是杨善洲老书记。这两年,只要电视里播放杨善洲的节目,他就特别兴奋,再忙也会从地里跑回家守着看。
杨学觉得自己是个党员,还沾了“干部”的边,所做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傻”也就不傻了!
赞!树起最美丰碑
杨学的事迹很快传开,引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云南日报》等省内外媒体的广泛深入报道,也先后获得了县市委的高度评价。
10月11日,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蔺斯鹰,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正宁一行走进施甸县木老元乡姜寨慰问杨学家属。叮嘱杨学的二儿子杨德松,要扛起家庭的重担,把父亲的精神发扬传承下去。要求县乡要帮助杨学的家属解决好当前的困难和寻找较适合的增收路子,尽快让杨学的家人摆脱贫困。
在施甸县委作出关于追授杨学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的基础上,10月12日,保山市委作出关于追授杨学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杨学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守职尽责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学习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舍己忘我、躬身实干的优秀品质。
并指出,杨学同志在担任施甸县木老元乡龙潭村姜寨一组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期间,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修通了从落坑山到凹子地长达3公里的道路。虽然家庭贫困,但他从未为自己考虑低保救济,而是优先照顾其他困难户。面对瘫痪多年的父亲和智障叔叔、身患残疾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的长子,他表现出一家之主的坚韧毅力,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乐于助人,无偿帮助群众嫁接核桃350余亩。村寨道路未修通时,用自家的骡子为群众免费驮运货物。杨学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心为民、守职尽责、舍己忘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杨善洲同志逝世3周年之际,保山市举行了杨善洲事迹陈列室揭牌仪式,并召开学习杨善洲精神经验交流会。会上,市委书记李正阳作了重要讲话,提到杨学同志,李正阳书记指出,他就是这么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心里都是装着群众,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对他的先进事迹,市委要进行表彰。对他家属的生活困难,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关心,要帮助克服困难,搞好生产。同时,作为学习杨善洲的楷模,杨学同志被表彰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先进个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凝望杨学“最美”的举动,闪耀的是共产党员的本色,用生命的凝重和朴实的举动站成最靓的人性风景,排成最善的道德灯塔,汇成最真的力量源泉,树起最美的精神丰碑。杨学用生命书写“共产党员”的最美,期望以榜样的力量凝聚和感召着芸芸众生爱己及人,守望相助。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7/744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