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不唯GDP用干部”是一剂“良药”

2013年11月07日 08:44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就七大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其中一条颇受社会关注,即“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来源:新华网)

用一名干部,就树一面旗。“选人用人”的具体导向,历来就如同一根“指挥棒”,对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定不移的工作中心,应该说,在一个时期内,侧重以经济建设成绩来考核鞭策干部,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干事积极性,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以及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持续发展对发展质量的需求、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题中要义。过去那种一味“靠GDP说话”的干部评价体系,容易异化为“GDP崇拜”,影响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和发展观,已经不合时宜,纠正“唯GDP用干部”,势在必行,顺应时势,合乎民心。

在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之际,中央瞄准这一问题,作出整治决定,可谓切中时需,即是着力破解实际问题的务实之举,也是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实质举措。应该说,这就如同一剂“多效药”,服下后,必将对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一连串积极效应。

首先,这是一剂治疗干部队伍“瘸腿症”的良药。在以往过度、单纯强调GDP权重的实绩考核体系中,经济数据成了最为重要、甚至唯一衡量的指标,许多干部在任时,不惜牺牲环境资源成本,不计群众长远利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地方为了追求高GDP,脱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前建设、重复投资,虽得一时风光,却给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去致命伤害。有的地方为此还背上了“GDP包袱”,干部为求政绩“节节高”,盲追GDP总量、攀比GDP排名,经济结构转调、改善社会民生、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却长期迟滞,一些干部因此成为了抓GDP这条腿长、抓民生这条腿短的“瘸腿”干部,加剧了一些地方经济总量“发达”,群众生活“孱弱”的“病态”发展局面。为此,只有纠正唯GDP用干部,才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让干部考核更加科学与理性。

其次,这是一剂去除评价干部“斜视眼”的良药。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一名干部,尤其是主政一方、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干的好不好、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GDP贡献大不大、GDP数据亮不亮,把GDP与干部的仕途挂钩,形成了“以GDP取人”的导向,组织部门和上级单位一味看重GDP业绩而忽视干部其他方面成绩的“斜视眼”之症,也使得一些干部为扮靓“政绩”而在招商引资上作“手脚”,在土地财政指引下搞“强拆”、为上马项目“跑部钱进”……如此,那些搞面子工程的升迁有路,干民生实事的却被常常“靠边站”,这种“逆淘汰”现象严重影响着其他干部的政绩观,也使科学发展难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因此,祛除评价干部“斜视眼”,全面客观正视干部实绩,必须彻底纠正以往的“唯GDP论”的眼光。

最后,这是一剂有助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良药。用什么干部,就是树什么旗子,政绩观影响一名干部想事、干事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打破“唯GDP论英雄”陈念,把GDP从干部考核的“神坛”上请下来,不仅对干部队伍建设有着立竿见影之效,更会对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干群和谐、提升社会幸福产生深远的积极意义。因为只有更为全面的评价考核干部,充分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让干民心事、干长远事、干实在事的干部受肯定、添动力、有位子,才会促进干部扭转不良观念,自觉注重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也只有当GDP那根硬杆被抽出,干部才不再会受到那个数字涨幅的困扰与“牵绊”,才能充分解放出抓民生实事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回看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什么,“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才能真正造就一批知民生、重民意、会发展的好干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7/7443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