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国“窃听门”不断发酵 道歉诚意不足缺乏约束

2013年11月07日 09:16

 

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4日表示,希望欧盟国家民众能够了解,美国政府关注他们对个人隐私的考量。他说,美国政府正在进行审查,预计短期内就会有(对欧监听政策调整的)消息宣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美国大规模窃听欧洲国家领导人及民众的秘密活动被曝光,“窃听门”事件持续发酵,被视为美国“盟友”的欧洲自感受伤的同时纷纷向美国发难。倍感压力的美国政府,短期内或许会展现出一些改变的姿态,但这种改变能落实多少,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盟国也被窃听

自今年6月美国情报系统面向全球的“窃听门”事件爆发至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下旬,欧洲媒体连续爆料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民众和政要遭美国窃听。“受害国”反应激烈,多国政要或急召美国大使,或致电奥巴马,或派官员赴美,讨要说法。

先前一直没拿国际社会巨大反弹“当回事”的奥巴马政府“严肃”了起来。美国一面通过外交渠道低调解释,以不知情为由帮总统奥巴马撇清;一面驳斥报道失实,以“谁都这样干”及美欧情报共享为由,对内对外展开辩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说,盟友们恐怕不会预料到美国待朋友竟与待敌手无异,也会对美国竟然如此“没底线”感到沮丧,其中最惊人的莫过于美情报机构连最亲密盟国的政府首脑都不放过,而窃听项目也显示美国政府对盟友缺乏信任。

不过,也有美国政客称,欧洲盟友对美国窃听心知肚明,之所以大动肝火是出于各自国内政治压力和挽回颜面的需求。

“窃听门”暴露的是,美国与盟友之间镜面上的一道划痕,还暴露出美国对待不同盟友亲疏有别。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将美盟友分成三六九等,决定情报共享范围的大小。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为最亲密的“五眼联盟”,继而又有“九眼”“十四眼”等类别,“待遇”逐级降低。报道说,德国对自己未能受邀成为“九眼”一员而耿耿于怀。

1

(图为2013年9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的资料照片。)

 

美国政府欲大事化小

在此番针对欧洲盟友的“窃听风波”乍起之前,为平息美国民众的质疑和怒火,奥巴马政府对内一直以情报搜集重在反恐和情报监听内外有别两大理由为网络和电话窃听项目辩解,策略重点是将大事化小,拒绝直面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从美国政府种种表态看,窃听项目是否针对美国国内目标、是否损害美国公民权益成为考量重点。因此,情报项目旨在打击恐怖,成为了后“9·11”时代说服美国人为窃听计划“买账”的理由。

不过,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罗特科普夫日前撰文说,白宫是在让美国民众接受“无知”为借口。奥巴马政府不能总拿情报监控项目始于小布什时代为借口,毕竟“棱镜”等监控项目在奥巴马已近5年的任期内继续得以扩张。

罗特科普夫说,白宫现在理应看到,“窃听门”的后果绝不仅仅是单纯政治上或外交上的尴尬。比如,有一些组织预计,一些美国企业会因被视为涉嫌参与窃听或易受国家安全局影响而丢掉外国合同,预计这类损失可达350亿美元。

由此看来,奥巴马给“窃听门”灭火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而这些说辞是否能挽回美国在经济上的各种损失,更是无法预料。

2

(10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发言。亚历山大当日表示,欧洲媒体近日对美国情报机构监控欧洲盟国公民电话记录的报道“完全错误”,欧洲媒体误读了由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所提供的部分机密文件。)

 

美国窃听缺乏约束

美国社会究竟如何看待“窃听门”?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4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5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方窃听盟国领导人的电话“不可接受”,认为“可接受”的占36%。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数十年来行事的“指导原则”就是只要有理由,针对外国目标的任何窃听项目能实施就应实施。分析人士说,对在信息时代掌握巨大技术优势的美国而言,这一对外“原则”恐怕难以在长期发生实质改变,因此美国政府和国会下一阶段究竟能否提出、能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窃听门”事件也引发美国和国际社会更多思考。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能否改变对“窃听门”的应对态度,美国不应忽视的是,“窃听门”已给国际社会带来更深层的触动和警示。国际社会也不妨借机思考,当一个大国无法自觉担负起与其巨大技术优势相匹配的责任时,外界应否及能否通过外交与法律层面给这样的技术优势一个约束?

短期看,奥巴马政府还将继续高调辩护,间或有选择性地低调“认栽”,甚至可能展示出更多“改变”姿态;长期看,美国以巨大技术优势抢占情报制高点的外部“诱惑”和内部“原则”并未有实质变化,因此所谓改变也恐难落在实处。(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7/7443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