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究

党的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辩证统一

2013年11月07日 18:47

 

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经常使用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是党制定各个历史时期路线、方针的理论基础,是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两者什么关系、能否从理论上厘清,决定着能否制定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方针、政策,决定着能否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力量,开拓创新。

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区别明显

首先,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立足于政治角度,实质是党的政治路线;后者立足于思想认识角度,实质是党的认识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正确处理党和群众关系的根本思路和原则。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它是“和一切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相同的”,是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具有的阶级路线、政治路线。“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这一语中的地说明了党的性质和本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自己利益的工具,所以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路线的实质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思想路线是认识路线,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展实践活动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原则。

其次,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在党的发展过程中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前者在党的奋斗过程中主要承担凝聚党组织、党员、群众共识和意志的价值功能。这是由群众路线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政党作为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必须确立自己的根本政治路线,即根本的奋斗目标和实现途径。一个政党只有确立了根本的政治路线,才能为党的组织及其成员描绘奋斗愿景、指明前进方向、凝聚组织共识、形成共同意志、发挥组织效力、彰显组织优势,最终承担起党的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远不变的神圣使命。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丰富并执行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是一个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党的存在发展至关紧要。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形势下的基本要求。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都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动力和源泉,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就是政治路线的功能。

思想路线在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着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的功能。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制定各个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思想路线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保证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历史已经证明,坚持思想路线,就能兴党兴国;违背思想路线,就会误党误国,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所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

 

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有机统一

尽管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有着上述区别,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又有着高度一致性。党的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基础,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

两者之所以是上述关系,主要是因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所谓根本,就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根本路线,就是最根本、最实质的,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坚持的,对其他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基础和指导意义的路线。党的性质和本质决定了群众路线是根本工作路线。既然是根本工作路线,那么它就要对其他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有基础和指导意义。可以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因此,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基础,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

首先,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和认识论的统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群众路线的要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本质决定了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一切依靠群众”。而要使这种价值观和认识论落到实处,在工作方法上就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此,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所有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党的思想领域也是如此。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思想路线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时说,知识来源于群众,领导机关要向群众的实践请教,要向群众寻求真理,理论、路线总是要在群众那里发现。人民的伟大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源泉。只有依靠人民,倾听人民呼声,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实践的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在实践中形成的意见、认识,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去实践,检验,使正确的意见和真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群众路线,就没有思想路线。正因为此,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两者的关系时才说“归根到底就是群众路线四个字”。江泽民同志在《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中指出,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简言之,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基础。

其次,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客观实际,所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毛泽东同志强调:“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又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尺度。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党的十八大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提出了以人民为标准的“凡是”论断,即“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因此,党的政策方针都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目标、内容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从邓小平同志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现在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正是体现了人民群众从要求实现温饱到提高生活质量、从要求把“蛋糕做大”到把“蛋糕分好”的利益诉求。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与群众的实际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群众是制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又是落实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最重要渠道和服务对象。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求必须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在一定意义上说,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法。实事求是实质上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实事求是,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群众的实际,强调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放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社会活动中加以验证和修正。一种理论、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主要看它能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依靠群众的实践活动进行终极的评估和检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思想路线的精髓。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强调的是党的思想必须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制高点上,既不能落后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要求,也不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要求。因此,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思想领域的集中体现。从群众路线到思想路线,就是从历史观、价值观上升到认识论,从思维具体走向科学抽象的过程。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两者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方面,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基础,贯穿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也体现在群众路线的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是保证群众路线真正贯彻落实的思想前提。因此,我们要把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只有这样,党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力量,克服困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7/744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