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跳广场舞遭泼粪” 大妈们的尴尬该如何化解?

2013年11月08日 10:10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大妈跳广场舞被泼粪回应称嫌吵装隔音玻璃

小区广场上,一群人正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却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粪便泼了个满头满身。记者调查后得知,原来是楼上的住户不堪噪音的长期干扰,加上多次交涉无果,最终在前晚采取此举泄愤。

露天舞场遭到高楼泼粪

事发武汉市汉口中央嘉园小区。10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时,几名保洁人员正在2号和3号楼间的小广场上清理污秽。

55岁的熊桃元女士是小区的住户,也是广场舞的领舞。她和其他20多名老姐妹每天晚上都在这里跳舞,已经有2个多月时间了。

23日晚7点30分,熊女士等人按惯例来到广场跳舞。还没跳到半个小时,众人突然感到有东西从临近的2号楼上飘洒下来,不少人都被撒了个满头满身。等到反应过来,众人发现,泼下的竟然是大便!

“真是把我们气死了,哪儿还有心情跳舞。”事发后,不幸“中招”者只得回家洗澡更衣。还有人气急之下,不仅对着楼上大声叫骂,还索性将播放器音量开到最大,对着2栋楼大放特放起来。直到晚上9点,在物业人员的调解下,众人才逐渐散去。

24日上午,熊女士找到小区物业,要求对方找出“肇事者”,给她们一个说法。

双方矛盾由来已久

在采访中,熊女士向记者坦言,她们与2号楼业主们的矛盾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由于嫌她们噪音扰民,楼上住户曾投掷过硬币、碎石,双方还发生过口角,但用大粪作“武器”还是第一次。

2号楼的住户们曾提出,楼下的噪音不仅影响休息,还严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因此希望大家转移到小区外的空地上活动,或者在跳舞时不要开音乐。

对于此要求,熊女士等人并不接受。“我们都是老年人,就想一块热闹一下,也能锻炼身体。如果不让放音乐,跳着还有什么意思。”而说到转移地点,熊女士也连连摇头:“外面又是人又是车,哪里有小区里环境好。我们也是业主,凭什么不能在这里活动?”

熊女士同时承认,她们之前的音量确实有点大,但已经在物业人员的提醒下调小了。“我们的活动都不会持续到特别晚。如果实在是嫌吵,可以让孩子换个房间学习,或者自己装个隔音玻璃嘛。”

 

物业公司两头为难

说起此事,物业公司的孙经理一肚子苦水。他告诉记者,从自己任职以来,已经接到过近20起2号楼住户对噪音的投诉。物业方面一直在从中进行协调,还在小区里张贴过“温馨提示”,但却收效甚微。

孙经理告诉记者,2号楼上共有72户业主,主要投诉都集中在广场一侧的中低层。他也曾在放音乐时进行过实地查看,“一直到12楼都能听见声音”。

“如果用仪器来测,不一定能达到噪音的级别,但肯定是对部分住户有干扰。”孙经理还提到,2栋有两户住户由于不堪其扰,已经在前不久搬离。“一家住着两个老人,一家有孕妇。”

孙经理表示,物业公司属于服务单位,并不具备执法权。由于无法劝服熊女士等人,物业公司只能经常安排保安人员现场值守,一方面提醒熊女士等人注意音量,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矛盾激化。

“两边都是业主,我们夹在中间也很为难。”孙经理无奈地表示,目前他们已经请顺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参与调解此事。

业主澄清

扔的是花盆里的泥土  

一时间,帖子中这位业主的行为被冠上“素质低”、“卑鄙幼稚”的字眼,并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谴责。

记者辗转采访到了这位业主。这位业主承认,当时自己是扔了东西下去,但没有扔石头,更没有扔粪便。“我当时很生气,也没想那么多,于是就向下面泼了点水。因为家里的阳台有种花,我就随手在花盆里抓了几把泥土往下撒了。”这位业主说,网上传的“泼粪”的说法是误会,那些固体物是泥土,并不是粪便。

对于向人群扔东西的做法,这位业主表示自己也很后悔。“我知道自己的做法有点过分了,不应该扔东西,但我还是希望跳舞的市民能够理解,不要把音乐声调得那么大。吵到别人休息也是不对的,互相体谅下吧。”

律师观点

应合法理性表达诉求

“居民觉得广场舞噪音扰民,泼粪水泄愤,这是一种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吕群山说,面对此类情况,矛盾双方应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求,尽量通过协商达到利益平衡点。即便协商未果,居民也应求助城管、环保等职能部门,采取过激行为,无益于解决矛盾,只会激化矛盾。

网友感想

请多考虑他人感受

“雷神是是非非丶”:“广场舞其实无可厚非,音量自己听到就行了,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ladultlee”:“刚打110以解决物业、居委会都无法解决的广场舞扰民,民警同志很为难地说只能提醒。”

“人民蜘蛛侠”:“广场舞噪音扰民,投诉至城管,城管推脱找110,110又推脱到城管,不知道该谁管噪音。”

 

编后:

不知从何时起,“广场舞”开始风靡全国。街里街坊聚集跳舞,既能交流感情又能锻炼身体,本也无可厚非。但热闹的舞曲,不是对所有人都是美好的享受。住户愤而“泼粪”确实举动过激,而热衷广场舞的市民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双方都需要体谅和包容。

跳广场舞遭人泼大便谁之过?

广场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方式,不但吸引了众多中老年人参与,而且还能在其中还能看到许多青少年的身影。按理说,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休闲方式,值得称赞和提倡。可是,我们也看到各地却因此发生投诉和纠纷,甚至像武汉发生的事件一样闹的双方和不愉快。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音响声音太大,直接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一边要健身娱乐,一边要安静生活,形成了矛盾,导致了纠纷。笔者认为,这个矛盾其实不是无解,只要双方本着相互体谅的心情就可以化解于无形。  

首先是跳广场舞的人们,不要为了尽兴而忘乎所以,把音响开到最大,形成了噪音,影响别人的生活学习,可以选择一些舒缓动听的音乐来配舞,既能达到跳舞的目的,又能舒缓自己因劳作带来的紧张心情,更为重要的是还不影响别人。如果能多走几步路,选择到不是居住密集区的地方跳舞那就更好了。  

其次住在广场周围的居民,亦应换位思考,小区建广场,就是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的场所,只要不是对我们的生活有大影响,跳个广场舞其实也没啥,人都有年老的时候,选择跳舞健身本身没有错,何必冲天一怒真真计较,甚至采取报复的手段来对待呢?假如跳舞中有你的亲朋好友你也这样做吗?如果由于音响声音太大可以向其提出善意的提醒,请其把音响开得小一点,如果不起作用还可以向物业甚至环保部门投诉,请他们出面管理岂不是就行了,何必非要做出诸如泼大便等过激行为呢?本来是人家无理,你这样做反变成自己无理了,而且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甚至发生纠纷。在此善意提醒一下,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还是少干为好。  

俗话说,万事和为贵。跳舞如此,其他事情亦是这样,只要我们能站到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和谐。这不是更好吗?

跳广场舞遭泼粪是谁的尴尬?

“中国大妈”们跳广场舞,放音乐等行为造成扰民或影响他人确实不妥,但楼上业主因此就“粪便侍候”的招也无疑有点损。但仔细反思的话,我们又不难发现,跳广场舞、泼粪便这些小事背后,隐含着一些大问题,楼上业主将粪便当头一泼,也泼出了一系列的尴尬。

首先当然是跳广场舞者的尴尬。跳广场舞做为一种娱乐与健身活动,对于一些人,特别是老人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但组织者和跳舞者开展这项活动的时候,有必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不给别人添堵。比如不喧哗、不将伴舞音乐声放得太大等。只要做到了不扰民、不影响他人休息、学习等,相信人们不至于不理解。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却看不到这些。一些广场舞者总是将自己的需要建立在他人不便的基础上。比如此前媒体曝光的,吉林长春市一些老人在马路上扭秧歌,并称“司机会躲着我们”的事情。这显然是值得一些广场舞者尴尬和反思的。

 

其次无疑是法律和制度的尴尬。一边要跳,一边觉得跳舞影响了自己,这中间显然得有一个相关调节机制,有一个法律规定的标准。但事情往往却是,不满者找跳舞者无果,物业劝解无果,甚至社区调解也无果。那么既然你跳广场舞扰民只是个道德问题,不犯法,那么我就用偷偷泼粪便的办法治治你!这种互为不便与影响,互相较劲的办法,解决不了问题还往往会激化矛盾,但谁让法律规定缺位呢?对此,我们的法律和法规等,不妨向其他一些国家学习,对广场跳舞的扰民问题、对高空抛物的违法性问题等,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让相关行为有法可依,不至于出现扯皮和私下较劲发狠的情况。

最后是社会养老问题上关怀不足甚至是缺失的尴尬。我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有娱乐、健身活动等。活动需要场所,但纵观如今的大小城市,有几个城市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给老人建设或者留下了可以不扰民、不影响他人的活动场地?比如吉林长春一些老人之所以上演让人心惊肉跳的“马路秧歌”,是因为老人多,且没有活动场地。那么我们在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过程中,是否要做到前瞻性、做到充分考虑老年人娱乐与健身需要,多建造一些可供老人跳舞的广场和公园呢?应对老龄化、关注与关怀老年人权益,不是嘴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提供方便。我们的老人在小区广场上遭泼粪便,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尴尬吗?

小区广场跳舞遭泼粪便,泼的是粪便是不满,但同时也是诉求,尴尬的是被泼粪便者,但同时也是缺失的法律规定,是关爱与关怀老年人工作的不足!

“广场舞大妈”的尴尬如何化解

近几年,广场舞在国内火了起来,一块空地、一个扩音器几个人聚在一起就可以跳起来,这种简单方便的健身方式深受老年人喜爱,在很多小区楼下都可以看到一群老年人随着动感的音乐舞动。老年人在一起跳广场舞,既能交流感情又能锻炼身体,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由于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小区楼下跳舞,热闹的广场舞给小区内的其他住户带来了麻烦,比如小区内有的老人喜欢静、有的夜班族下班之后需要休息、有的学生需要在家里安静的写作业。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新闻中可知,广场舞大妈与小区业主们的矛盾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老人们超级喜欢的广场舞,很可能对许多人是一种折磨,从今年7月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被拘捕,到各地频繁发生的类似冲突,就证明了这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双方都需要体谅和包容。住户愤而“泼粪”确实举动过激,但热衷于广场舞的大妈们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听取别人意见,改换一下时间、地点,调小音量、甚而不能只顾自己而招致别人反感,导致彼此不快。

“跳广场舞被泼粪”或许只是个案,但是“广场舞大妈“这一现象却不容忽视。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小区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城市内配套的公共娱乐和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难以满足居民户外锻炼和公共娱乐及消遣需要,一部分居民只能把公共小区当成文化广场使用。换言之,在小区楼下跳广场舞,其实是广场舞大妈的无奈之举,她们也认识到自己会给邻居带来干扰,但是在健身项目单一、缺少健身场地的条件下,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解决广场舞扰民的纠纷,一方面需要双方各退一步广场舞爱好者不要把战线拉得过长影响别人休息,《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草案)中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在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一部分居民每天欢乐的几个小时,不应成为其他人的煎熬时间;反舞者也应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要总想着让她们“滚出小区”。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部门和城市管理者们,充分考虑当前老龄化加剧的形势,适当的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乐。才是化解广场舞大妈尴尬的根本方法。

 

【启示与思考】

不知从何时起,广场舞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国。每当黎明将至或夜幕降临,配上音质不高的音响,在城市的公园、小区广场、甚至任何一块较为空旷的地带,都可能出现一批以中老年妇女占据绝对主导的人群,在翩翩起舞。

为什么中老年人一定要去跳广场舞?有分析指出,中国的中老年人有太多的顾虑不敢花钱,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要帮衬下一代甚至下两代),在无处健身或者说健身成本高昂的当下,广场舞是最容易实现的健身方式,而广场舞的核心价值,并不一定在于舞蹈,而是社交和锻炼身体。在家带孩子憋了一天的中老年人,总算可以找个机会出去了,可以极大的缓解孤独感,同时达成健身的目的。所以,很多广场舞的参与者一旦跳上了,往往欲罢不能。

然而,随着这个自娱自乐活动攻城拔寨般地风行起来,广场舞噪声扰民也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健身锻炼的氛围固然让人艳羡,但不可否认的是周边人耳膜必然要被强烈的鼓噪。像新闻里用空中泼粪来强烈抗议就并非是小概率事件。跳舞的时间段大都在晚上七八点,但就从生理角度来说这个点人体已经进入放松状态,换成是谁都无法忍受高分贝的突兀刺激。况且现在家中都有个学习的小孩,加上若干个老人和孕妇,如此看来广场跳舞而周围业主心堵的现实语境还是颇为强烈的。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老百姓强烈的健身欲望,和当下逼仄的富裕空地形成的强烈反比。当下“全民健身”早已经不是句口号,而是物质富裕之后老百姓对自己提出的更高人生追求。但城市能够给这样的热情提供多少空间呢,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一寸空间一寸金。土地在房地产热炒之后,很难再慷慨的给出非商业功能的其他空间。城市的广场,都是紧靠着商业大街或者百货大楼,在这样摩肩擦踵的环境里本来并不适合健身,然而大妈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中国的城市中,由于人口迁移,大都呈现出人多地少的问题,小区容积率一般都非常高。而由于规划问题,临近小区的社区公园数量相当有限。而那些专门设定为健身、锻炼的场所,大多数的,除非在大型歌舞会或者活动的时候才开放,平时都是铁将军把门。所以,不是中国大妈“不懂事”,而是富余空地太逼仄。

在美国,大多数城市禁止制造噪音扰民,产生任何不合理、令人不安或不必要噪声都被禁止,其中纽约规定,离居民楼1米处,所有超过45分贝的声源都被禁止,违法者可被逮捕。在今年7月,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起来并且收到了传票。

其实,在中国,“广场舞”噪音扰民也同样违法,但在参与者“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在执法上是空白的,一旦遇到纠纷大多是以劝解为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基本处于被虚置的状态。

有网友说,小区物业没有执法权,没有强制约束力,管不了在小区跳广场舞的行为,即使努力协调了,双方互不相让、达不成共识,矛盾必然升级,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泼粪,就是一次宣泄。

正是执法部门的不作为、难作为,让广场舞扰民成了一个“死结”。公权力静默,那么个人只能选择私力救济:有住户泼粪,甚至有住户鸣枪警告、放出藏獒,直接突破了法律底线。

解决广场舞扰民的纠纷,也需要双方各退一步,反舞者不要总想着让她们“滚出小区”,广场舞爱好者不要把战线拉得过长影响别人休息,至于音乐声音到底开多大合适,应该测分贝。一部分居民每天欢乐的几个小时,不应成为其他人的煎熬时间;另一部分人的“老有所乐”,也不应被带有歧视的看法所摒弃。

广场舞是中国特色产物,但它也不过是众多“人民内部矛盾”之一。“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靠社区自治、民主协商、各让一步来解决。武汉晚报报道,浏阳、长春、乌鲁木齐等地都陆续出台了“广场舞公约”。其中,湖南省浏阳市由居民代表、广场舞代表、相关部门共同制订广场舞公约,内容包括:广场舞活动一般以夜间和早晨为主,时间限定在上午7时以后,晚上8时30分之前;一旦在公共场所噪音扰民被人举报,执法部门可给予没收工具及罚款200元以上的处理等。

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双方都需要体谅和包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8/744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