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德国难获“免监听” 英国卷入“监听门”
2013年11月08日 13:03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消息传开,德国反应强烈,双方积极谈对策,德国试图借此“机会”与美国展开更深层次情报合作,最好实现“互免监听”、情报共享的目标。但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和情报专家透露,与德国“免监听”不太可能。
德国难获“免监听”
德国和美国情报官员本周一直在华盛顿商谈监听默克尔事件的后续对策,“滞气”阶段已基本过去,德国方面目前的侧重点在于美国如何控制对欧洲的“过度监听”。
另外,由监听默克尔事件引出的各种美国监视项目让德国意识到,单纯抵触不如与其合作。路透社报道,德国希望与美国签署一项情报协议,大致的意思就是互相免于监听,免于在对方国家内搜集情报。
但是,美方似乎不愿与德国达成类似协议。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目前没有谈论‘免监听’协议,但我们确实同意与德国朝着加深互信的方向发展两国关系,如果我们进展妥当,美德关系会更进一步。”
(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的资料图)
情报共享很困难
监听默克尔事件后,一些媒体猜测,德国政府会寻求加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情报协议,例如“五只眼”情报联盟。所谓“五只眼”,指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秘密建立情报共享联盟,在全球制造“重重谍影”,互享情报,互不谍战。
但一名美国前情报高官告诉路透社记者,拉德国“加盟”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五只眼”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封闭组织,要拉入新成员必须获得全部“五只眼”的同意,而这显然不切实际。
这名情报老手判断,德国与美国的情报谈判最多只能促成双方之间达成某种协议,例如,美国答应德国不再监听德国领导人,不再为商业竞争等原因窃听德国大型企业等。
关键是,这类协议本来就是“空头支票”。依照美国相关条例,美国情报机构本不该为了商业目的实施监听,但美国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图为德国总理默克尔资料图)
英国卷入“监听门”
德国的怨怒对象还不止美国。英国媒体5日曝出英国情报机构借助在英国驻德大使馆建筑屋顶架设监听设施获取德方情报后,德国外交部立即约见英国大使讨要说法。
“约见”的外交强度低于“传唤”,但法新社评论,这在欧盟国家间非常少见。
按《独立报》说法,美国“棱镜”秘密监听项目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披露文件显示,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在德国运行电子监听站,监听德国联邦议会和默克尔办公室。而电子监听站就架设在英国使馆的屋顶上。
《独立报》说,美国在德监听站同样假设在美国使馆屋顶上,但受监听默克尔事件影响,那座监听站上星期已经关闭。
《独立报》同时刊登了美国和英国驻德使馆的卫星照片,并且圈出画面中屋顶上的巨大白色盒子。报纸文章说,这些盒子就是用于拦截、监听通信信号的老巢。另外,德国媒体也发布了一些热成像画面,通过热成像判断美英使馆监听德方通信的活跃程度。
德国外交部一份声明说,德方要求英国政府就媒体说法作出解释,“借外交使团从事通信监听活动违反国际法”。
而在伦敦,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一名发言人继续以不置评态度回应德国。“我们不便就情报问题作出评论,英国大使已经应邀去了德国外交部。如何对德国政府解释那是英国大使的事情……我们与德国政府关系出色,我想这种关系会继续。”(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08/7446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