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 加大减排落实承诺是关键
2013年11月13日 08:29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本次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分析人士指出,面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光“在乎”远远不够。国际舆论认为,华沙大会或无重大突破,但是这场“过渡性”大会有助于促使明年利马大会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后年巴黎大会才有望签署新协议。本次大会成功与否,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加大减排力度并切实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承诺。
各国代表聚首华沙再启气候谈判
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学者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中国派出近100人的代表团与会。本届大会分两个阶段:11日至15日是小组谈判阶段,主要由各方提出自己的诉求和立场;18日至22日是高级别会议阶段。
华沙气候大会主席、波兰环境部部长科罗莱茨在开幕式上说,波兰将全力与下一届大会主席国秘鲁合作,促进联合国气候峰会取得持续性效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各国必须把握华沙气候大会的重要机遇,“在气候问题上不存在两个对立面,我们面临着全盘皆赢或全盘皆输的局面,全球应携手追求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尽管历经多轮的气候变化谈判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部分发达国家的消极态度却给新一轮谈判增加了不利因素。以日本为例,据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政府正着手对截至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目标是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3.8%,这一目标与此前相比大幅倒退。而发达国家在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等问题上也缺乏诚意。
针对这一现象,在这次会议前,由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华沙会议的优先任务是有效履行巴厘进程各项决定,兑现业已作出的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而能否有效解决资金问题将决定华沙会议成败。
(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波兰环境部长马尔钦·科罗莱茨(中)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左)出席开幕式。)
减排迫在眉睫
本次大会召开前夕,菲律宾中部遭受超强台风“海燕”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幕第一天,菲律宾谈判团一名代表在发言时痛哭流涕,提出他将在会议期间自愿绝食,直到大会达成有效成果。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极端天气灾害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开幕式上所说,气候问题上不存在对立面,或者全盘皆输,或者全盘皆赢,全球必须携手共同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次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全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迫切关注。然而,要想真正缓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各国在拿出“在乎”态度的同时,展现出弥合分歧、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
根据《公约》的核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对工业革命以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承担主要责任,许多国际组织也呼吁发达国家制定并落实更明确的减排目标。
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欧美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环境气候问题。美国早已退出《京都议定书》,华沙大会上的初步表态也是无意加大减排力度;欧盟一度是全球气候领袖,由于受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减排热情与成效已不及当年。
然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超过95%,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有增无减,全球将面临难以想象的灾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本次大会前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如果全球不加大减排力度,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中)接受采访。
谈判成果重在落实
许多国家代表团和国际组织都提出,希望本次大会以落实为主要目标,特别是落实有关资金、技术、减缓、适应、透明度等决议。
菲格雷斯强调,本次大会应当集中讨论气候基金问题和发展中国家遭受损失损害的补偿机制问题,但两者都将是极为艰难的谈判。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在大会上代表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发言时说,发达国家应该首先主动承担起历史排放责任,尽快落实对发展中国家作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承诺。
根据之前的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但目前许多资金尚未真正到位。
苏伟说,发达国家的资金问题将是衡量本次大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他同时承诺,今后一旦达成全球气候新协议,中国必定参与其中。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大会能否在第二周的高级别会议阶段取得实质性成果,甚至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最新分水岭,还要拭目以待。(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13/7453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