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节日是反“四风”的关键点
2013年11月15日 09:40近日,中纪委发出通知,严禁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用公款购买、印制、赠送贺年卡、明信片等物品,赢得各界好评。
贺年卡虽小,放在全国范围“乘数效应”下就大,在越发奢华的版本升级中就显现出奢靡之风,细数其花费公款、耗费森林资源的成本就有节制的必要。
禁止公款置办贺年卡,也是继叫停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之后,反“四风”的又一具体要求,其间蕴含着一种大势: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步步深入,反“四风”举措密集出台。而相继对节日做出反腐倡廉的细致规定,又意味着节日已成反“四风”的重点,节日中反“四风”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反“四风”尤其不能出现节日“断点”。国人尚礼,中国是人情大国,每到节日总是人际交流密切的时段,却也是人情异化的敏感期、“四风”侵袭的高发期。反“四风”需日拱一卒,久久为功,若平时拉满弓、过节就拉松,则有前功尽弃的危险。因而过节时须比平时更加筑牢监管的防线,节日反“四风”,正是反“四风”常态化的鲜明标志。
动真碰硬方能化解 “节日难点”。 “四风”问题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与平时相比,节日里压力和束缚减少,但某些党员干部在身心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党性原则的“心理疲惫期”、除“四风”的思想麻痹期,造成“四风”反弹,节日反“四风”难度更大。面对难点就需动真碰硬,我们看到,在严明法纪、舆论声势和群众监督的立体攻势下,已过去的中秋国庆两节风清气正,得偿所愿。
用好节日这一风气培养的支点。近年来,不正之风入侵节日文化,不少人陷入 “礼不到关系会断”、“谁不送礼谁吃亏”的“囚徒困境”,步入送一次就需逢节日都送、越送越要上档次的 “下行通道”。打破“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怪圈,须从党员干部做起,相关规定恰逢其时。党员干部当严格执行反“四风”规定,做净化风气的表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开启良性循环,就需抓好节日这一风气培养的支点。
瞄准节日易滋生的 “四风”问题,拿出针对性强的制度、举措,发起舆论攻势,发动群众监督,清除节日“四风”就不再难。以此为鉴,不放过每一个作风建设的薄弱环节,找准发力点,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我们就能打赢改进作风的攻坚战、持久战。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15/7459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