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湖南组织暗访组查公车私用 各地探索公车改革

2013年11月15日 12:25

 

9月18日晚上10点半,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省委大院内四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陆续有人从外面赶回办公室。

这天,从湖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等部门抽调的33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暗访组,分5个小组对省直单位转作风见实效情况进行暗访。

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公车是当天暗访的重点之一。然而,识别公车的过程却远比预料的困难。这次暗访后,省纪委决定赴岳阳、永州“看一看”。选择何种方案进行改革,成为湖南公车改革的一道选择题。

暗访难 找公车如大海捞针

9月18日清晨,5辆商务轿车从韶山北路1号大院驶出,分头开往5个方向。在第一组的车上,担任副组长的一位省纪委干部先一一介绍了组员的身份,接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信封,拆开,抽出叠好的A4打印纸,上面写着当天暗访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暗访的主要目的是“有力有序有效督查转作风见实效情况”。4月下旬开始的湖南“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已历时半年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带头,省委常委们下到基层,走家串户,搜集老百姓关心的重要问题,并最终分类整理出了10条整改意见。“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被列为首位。在瞄准10条整改意见的基础上,这次暗访将“公车私用和违规驾驶公车”问题列为重点。

9月18日的暗访从早上7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五路人马从长沙城区跑到城郊,再深入长沙为人熟知的几个“公务员小区”,停在路边的公车成为暗访的重要目标。在暗访过程中,组员们只要看到有“疑似公车”出现,就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再通过公安系统进行查询。一天下来,暗访组成员们一路拍一路查,“收获”却不大。参加暗访的一位电视台记者说:“很多车看起来像公车,结果根本不是。”

“我觉得公车贴标这个事情,不搞不行了。”9月18日晚上,省委大院四办一楼的灯全亮着,暗访组的成员们陆续归队。一天的暗访下来,参与暗访的另一位省纪委官员在踏入办公室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感慨道:“现在根本分不出公车私车,完全只能凭经验。”

这里所说的“凭经验”,指的是根据所谓的“特权号段”来识别公车。过去,公车都有专门的号段,比如大家熟知的“湘0”牌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号牌也有其特殊意义,“湘A·SR”一般是省直机关的公车,“湘A·S7”则是长沙市的公车……但是,这种“凭号识车”的方法现在却不怎么好用了。以全省公安机关放出的3824台湘0专段号牌为代表,加上多年来对公务用车的全面清查,长期以来形成的“民牌”、“公牌”格局逐渐被打破。“有的甚至故意上民牌,这样的话根本查不出来。”

为此,从2011年开始,湖南就已经启动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据当时媒体的报道,湖南一共派出2100多人,从编制审批、经费审批、注册上牌等方面,对全省所有的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审查。省纪委、省监察厅今年9月呈送给中纪委的一份材料显示,湖南共清理处置违规公务用车5000余辆。

 

样本一 岳阳的定位系统

就在省纪委风风火火展开暗访的同时,与长沙相距100多公里的岳阳市,正打算为全市4300多辆公车统一安装公务用车北斗定位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这套系统除了可以对公车实行24小时追踪定位外,还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显示车辆报警、待驶、行驶中三种状态。

岳阳市纪委希望,通过借助高科技的定位系统,对公车实行更为严密的监管。岳阳这一轮公车改革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快吸引了省纪委的目光。国庆假期刚结束,省纪委便前往岳阳展开调研。“我们这个不算是公车改革,应该算是公车管理吧。” 对于“改革”这个词,岳阳市纪委党风廉政室主任陈绍东似乎有意要避开。

这并不是岳阳第一次对公车“动刀子”。一年前,岳阳在20家市直单位启动了公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要求,每家单位最多只能保留一台公车,其余将被拍卖,所得返还原属单位,用来补贴“车改公务交通费”。补贴额度根据级别而定,正处实职每人每月不超过2600元。然而,经过一年的试点,岳阳市纪委党风廉政室却最终给出了“在市直部门不再增加车改货币化补贴单位,暂停车改的审批工作”的建议。岳阳市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尝试就此止步。因此,陈绍东也更愿意将这次的尝试称为“管理”,而非“改革”。

“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最后觉得,还是要从加强(公车)监管入手。”陈绍东列出了公车货币化改革的7大难题,其中包括舆论普遍关注的“变相福利”质疑,此外“货币化改革后,干部要下乡,经常是能不去就不去,谁愿意花自己的钱去租车?”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货币化改革后,财政需要直接支付的费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在国外,政府部门基本上也都有公车,但他们能够保证公车公用。政府官员开自己的车去上班,工作上的事情用公车,下班再开着自己的车回去。”陈绍东说,截至11月8日,岳阳市一共有3688台公车安装了北斗系统,并录入监控网络。

样本二 永州零陵统一贴标

省纪委调研的第二站是永州零陵区。相比岳阳的高科技路线,永州的公车改革走的是亲民路线——通过统一在前挡风玻璃贴标,发动群众监督举报。

11月4日早上8点,早高峰时间的永州零陵区街道上,偶尔能够看见一辆贴着印有“零陵区公务车”标志的汽车匆匆驶过。贴在前挡风玻璃上黄底红字的椭圆形标识颇为显眼,几米开外就能看到。

“我们在全区286台公务用车的前挡风玻璃指定位置上,都粘贴了全区统一制作的‘公务车’标志,实行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永州市零陵区纪委常委段永锋说,今年3月,零陵区出台了作风建设十条规定三十条细则,公车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零陵区还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将油卡的卡号和公车车牌号绑定,“一张油卡只能对一台公车加油”。

与岳阳相比,零陵区的方法似乎显得过于简单。但零陵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邓扬中对此却颇有信心:“这次改革是区委书记亲自提出的,全区都非常重视。”邓扬中说,区里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此外,零陵区还将公车私用纳入了年度廉政考核,领导干部如果两次排名倒数第一,就要免职。邓扬中认为,十条规定和三十条细则让零陵区的干部“头上有紧箍咒,身边有警戒线”。

零陵区纪委副书记杨苏国也认为,现在大环境已经形成,有了坚持下去的条件。但他担心,如果是一个地区、一个县、一个区单独搞的话,很难坚持。“周边县区如果不贴标,不限制一车一卡的话,我们就很难坚持,因为有互相攀比的心理。”

“现在冷水滩也在搞(公车改革),但是没有我们这么大的力度。下面的县也在搞,也没有这么大的力度。现在我们还是在尽量坚持,其他领导还在观望。”到底能坚持多久?杨苏国笑了笑,没有回答。

 

求答案 改革,一直在进行

事实上,湖南省内曾尝试过公车改革的地方远不止岳阳、永州两地。

2003年,郴州资兴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方案:拍卖一部分公车后,余下的统一收归市直机关事务局管理,出车一律有偿租借,租金从每年包干的交通费中扣,超支自负。

益阳南县试水车改的时间几乎与资兴同步,采取的方式也大同小异,即公务车辆集中管理、公务用车指标租用。只不过,南县还附加了一条对不同级别干部使用公车公里数的核定。超出限制部分由个人负担,节约指标的则按公里数折成现金后奖励50%给个人或单位。

省纪委参与此次调研的一位官员说,他们本来也打算去这两个地方看一看,但是他们“都没能坚持下来”。

这些挫折,未能削减岳阳和永州改革的热情。

“一台公车每年的花费在2.5万元左右,北斗系统每年的服务费是960元。”陈绍东算了这样一笔账:通过安装北斗系统,每台公车每年可以节约5000元,全市4300多台公车就可以节约2000多万,“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这样算起来可以说是很划算。”岳阳安装北斗系统后,外省的南昌、南京,省内的长沙、怀化等地都已经来学习考察过。

在公车运行费用这一块,永州零陵区也给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从公车改革起到今年9月底,零陵区的公车运行费同比下降了14.2%,燃油费同比下降了29%。

上述省纪委官员认为,两地的监督手段都有缺点,也各有优点。北斗系统的缺点在于只能“对内监督”,因为能够登录系统网站看到监督系统的只有少数几个人。此外,成本也是个问题。相比之下,统一贴标不仅可以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成本也很小。

陈绍东却认为,贴标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老百姓看见了才能监督,那没看见的时候呢?”此外,岳阳为了堵住“对内监督”的漏洞,从11月7日开始,同时开始对全市4300多台公车统一贴标,实行“内外监督相结合”。零陵区纪委则向省纪委调研组提出建议,使用特殊车牌区分公车,“将所有车牌底色涂成红色,这样一目了然”。

“他们做了探索,我们就去看一看。”这位省纪委官员称,省一级改革的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至于什么时候会有具体的措施出台,“现在还不好说”。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15/7459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