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官微“说话女尸”警醒了谁?

2013年11月17日 19:33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派出所微博称女尸为陕北口音 网友:尸体会说话

“10月18日,延安市洛川县一废弃房内发现一无名女尸,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这条寻尸启事让不少人捉摸不透:难道尸体也会说话?

近日,这条微博走红。记者注意到,该条微博也被靖边公安、榆林市公安局等官方微博转载,而该条微博的首发者是延安洛川县凤栖派出所。随后,记者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看到,微博正文详细描述了该死者的大致年龄、衣着特征,在后面的介绍中,有“经民警调查了解,此人为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的文字。该微博发出后,引起不少网友关注、转发。有网友吐槽:尸体也会说话?更有网友指出,公安微博代表着公信力,写作要客观严谨,这样搞笑的微博,实在不该。

记者拨通凤栖派出所值班电话,一工作人员明白原委后表示,这可能和民警疏忽大意有关,并表示会尽快予以更正,消除不良影响。

 网友吐槽:尸体也会说话?

@才让多吉:@榆林公安 说:发现无名女尸一具,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这是要吓人么?

@立立子:#陕北口音女尸#感觉像是在看少年包青天,尸体也会说话,谜团终于揭开了!

新闻跟踪:公安局就“女尸说话”致歉

“10月18日,延安市洛川县一废弃房内发现一无名女尸,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尸体也会说话?近日,陕西榆林公安局官微发布的微博引发争议。11月12日上午,洛川县公安局称所发信息存不当之处。

11月12日上午11时30分,洛川县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称,微博发布的信息有不当之处,尸体“陕北口音”“自称榆林人”等是警方在走访过程中知情群众提供的线索。

针对微博表述不当等问题,该工作人员称,将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强微博语言的规范。

11月12日上午,榆林公安官微就“尸体说话”致歉,称“诚恳接受批评,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女尸发言陕北口音,公安微博岂能上演恐怖片?

如此微博,让人惊恐,惊恐的不是女士发言,而是公安部门如此疏忽大意,该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或系民警疏忽大意,并表示予以更正。更正当然应该,但不仅应该更正微博,更应该更正做事疏忽大意的思想作风啊。

公安工作,尤其是涉及案件的工作,可谓人命关天,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因为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不是简单的恐怖片这个笑话,而是关系到能否破案,关系是否冤枉好人,关系到是否把真正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这些年,我们的公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也给公安工作带来了诸多复杂工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的公安工作认真,仔细,一方面是案件本来可能复杂,一方面是责任与担当精神必有。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个别地方的公安工作存在粗心,马虎,不认真情况,以至于极少数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群众利益得不到保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安工作提出要认真,要严密的要求,因为只有公安工作认真严密,才能震慑犯罪分子,才能昂扬正气,才能保障社会秩序文明和谐。

同时,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必须把认真细致的作风带到网络上,不能再上演现实工作马虎的网络版了,因为网络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如果上演网络版的马虎片,其危害更大。比如这个女尸发言的微博,就有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也损害公安部门工作认真严肃的形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公安微博的严格审批制度,把好关口,让正确微博上网,不让错误微博泛滥。

女尸发言,公安微博不能上演恐怖片,不能上演工作不认真,不严密的的恐怖片。

“女尸说话”无涉规范只关严谨

一则尸源寻找启事,引来众多吐槽质疑,还被冠以“女尸说话”,成了坊间热议、媒体热传的笑料,这是首发这条微博的延安洛川某派出所不曾想到的。现如今,又是上级有关部门接受媒体质询,又是承认民警疏忽大意,着实称得上令涉事之地小小“火”了一把。只不过,“火”得让人有点郁闷和不快。

就警方微博看出“女尸说话”的疑问,当地在承认所发信息存在不当之处的同时,目前也明确表示要加强微博语言的规范运用。而依我之见,这跟规范并没多大干系,关键还在于操作者的严谨细致。警方微博也好,别的微博也罢,言简意赅是它的共同特点;再怎么去规范,也就屈指可数的信息容量。更何况,若以规范之名,把所有微博搞得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那样的僵硬之状,反而失去了微博沟通应有的清新之气。

“女尸说话”无涉规范只关严谨。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网友之所以发出揶揄之问,无非是在这具女尸的“陕北口音”等特征信息介绍前,疏漏了一句必不可少的“据群众反映”或“经民警调查”。但该微博的操作发布者,是否就一定没有这种“补白”的意识和素质呢?我看倒也未必。最大的可能还是,虽然其隐隐觉察了这种文字组织上的“不妥”,但却过于自信于公众“看得懂”微博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也就马马虎虎地发上网络交差了事了。

 

称“女尸说话”的警方微博,主要是个工作态度认真与否的问题,其实也是比较容易找到佐证的。譬如,这个尸源寻找的微博启事,一经发布上网,便已引来一些网友的“莫名惊诧”、说三道四,倘若操作者闻者足戒,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修改与致歉,估计也掀不起“女尸说话”的轩然大波。而遗憾的是,可能是有些当事者觉得网言网语不必全信,又或许是某些人认为动辄“听命”他人太没面子,干脆“错就错了”又能如何。结果事情却偏偏朝着“不想来”的地方来了:报纸网络轮番一“炒”,迫使相关领导赶紧出面应对和解释“灭火”了。

网络时代,利用微博、微信等的现代交流工具和沟通渠道,及时发布消息、收集民意、回答疑问,是加强警民联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聪明之举。然而,凡事有利也应防弊。像警方微博这样的时新载体,虽有迅速快捷的好的一面,则也更需做到严谨负责、认真细致,努力杜绝自以为是、敷衍了事的毛糙作风。网下怎样处事,网上同样来不得含糊和应付。就警方来说,这样的要求与作风,就尤显重要和必须了。

女尸能“说话”,官微当自省

见过官方微博雷人的,可没见过这样雷人的!居然尸体会说话?真是让人感觉雷人没有止境,只有更雷,没有最雷。

这个官方微博发出雷人之音直接的原因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职。发布该条微博的工作人员在更新微博的时候不够细心,没有仔细辨别发布消息的内容,而将“无名女尸,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这样的语句放在官方微博中,以致于闹出了这样的死人说话的雷剧。其实对失职人员来说,这不能以简单的工作失误来定论,负责这项工作就应该干好,如果本着认真的态度,哪能发生这样的离奇事件?

通过这起事件,我们也看出有的单位对官方微博的不重视。如果官方微博的发布有严格的审查措施,特别是这样受众面极广的官方微博,如果能采取多级审查制度,这样的雷人事件还能发生么?

因为当前网络的高速发展,公众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十分旺盛,作为官方微博,既然建立了就要很好的管起来,真正发挥传递正确信息的作用,而不能成为公众的笑料。此事也给各个单位提了醒,设立官方微博,不是要搞形式主义,要严肃认真的办好官方微博、准确传达公众需要的信息,这才是建立官方微博的根本。

官方微博要“务实”

官方微博的开通,提供了一个政府部门和群众沟通互动的平台,有效的促进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成为常态,是政府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的具体体现,对于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官方微博更要“务实”、“严谨”,避免像“女尸说话”等现象,切勿成为“狼来了里面的放羊孩子”,浪费了这一良好的服务平台。

官方微博的开通的积极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快速的发布政务信息,既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又能让群众的知情权和参政权得到实现;其次,能够近距离聆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及时消除社会矛盾与误会;最后,能够拉近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距离,增加亲民性,促进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如何做到让官方微博更加务实,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认识到官方微博的责任。官方微博的责任是方便群众,沟通群众,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官方微博信息要严谨。官方微博切勿和个人微博一样具有随意性,官方微博代表着政府的公信力,信息一定要严谨。

三、官方微博要说实话。有些政府,为了“面子工程”,在微博上发放一些虚假的数据,做作的图片,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拉远了与群众间的距离。

四、官方微博要说“贴心话”。官方微博切勿要说老百姓听不懂、不爱听的“官话”,只有亲切易懂的“家乡话”才能拉近距离,更好的发挥官方微博的作用。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官方微博必将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主要平台,我们只有以务实的态度通过微博沟通联系群众,才能更好的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启示与思考】

作为民众,我们当然希望榆林公安真心道歉、切实改变,而不仅仅是将公众打发了事。“女尸说话”已经吓坏了“小伙伴们”,但整个事件暴露出民警疏忽大意的工作作风更加令人生畏。民警在发表之前并未用心思考,导致微博漏洞,此谓有失踏实;之后又没仔细检查,此谓有失严谨。这种工作作风令人生畏。进行公安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踏实严谨。这样莽撞大意地投入到案件侦破的过程中去,办案的思路正确吗?获取的线索可靠吗?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吗?如果真的冤枉了好人漏过了逃犯不仅贻笑大方,更让公安部门的公信力遭遇重创。因而,更正微博并道歉当然应该,但更应切实改变马虎大意的工作作风!

我们不能否认近些年来公安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但是,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模式的探索中。公安部门要深入贯彻踏实谨慎的工作作风,有力地保护群众利益、弘扬社会正气,让“女尸说话”这样可怕的乌龙就此绝笔。

网友的调侃吐槽更多的是对官方微博的善意提醒,从中也看到了中国众多网民对待这类“搞笑”微博“零容忍”之外的宽容。对政府不严谨作风的“零容忍”和民众的宽容更值得我们去思考。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自查自省自纠,一方面需要公众在面对政府某些不严谨行为时的理性建议。在互动中相互扶持,在宽容和严谨中展现政府公信力的新生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17/7461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