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华沙气候谈判进展缓慢 发达国家消极态度被批

2013年11月21日 13:11

 

华沙气候大会18日进入高级别谈判,各国部长或总理以及非政府组织都将参与发言。谈判将持续到22日。比照往届气候大后的经验,本届大会的谈判也有可能延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在华沙表示,一些发达国家最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倒退”行为“令人失望”,并呼吁这些国家采取“紧急行动”。中国首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它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谈判进展缓慢

波兰总理图斯克19日在华沙气候大会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呼吁,华沙气候大会谈判应力争取得进展,与会各方应为达成共识做出最大努力。

图斯克表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因缺乏理性人物的调停而失败。之后全球进入经济危机时代,失业率居高不下。

图斯克说,有两件事改变了人们对能源的观念,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发生后原子能产业发展困顿,煤炭能源比例的升高造成碳排放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开发页岩气有效控制了该国二氧化碳的排放。

图斯克表示,波兰一直努力完善国家环保财政体系,同时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波兰经济建立在煤炭能源之上,但波兰有能力同时控制碳排放量。波兰在20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33%,同时保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0%。根据东京议定书的规定,波兰和其他国家一样,只需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低6%(与1990年相比)。图斯克表示,可以也必须寻找能够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促的机制,人类只有相信环境保护与提高生活水平毫不矛盾,才能够致力于解决气候问题。波兰将同时致力于发展能源行业和经济增长,同时使其与良好的气候政策相吻合。

图斯克称,华沙气候大会将开启气候保护的新道路,从而就气候协议达成一致。波兰作为主办国不会将本国意愿强加于其他与会国。图斯克说,气候变化问题需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果此次华沙峰会未能取得进展,将会影响气候大会下一步的工作。图斯克呼吁各方为达成共识做出最大的努力。气候变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人类必须相信,保护环境与为提高生活水平做出的努力并不相悖。

华沙气候大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馆是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举办地,图斯克将与会各国比作参赛的球员。他说,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但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也只有在各国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才能完成。

1

(11月1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左)和华沙气候大会主席、波兰环境部长科罗莱茨(中)出席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

 

发达国家消极态度被批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在华沙表示,一些发达国家最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倒退”行为“令人失望”,并呼吁这些国家采取“紧急行动”。

潘基文是在正在此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上述表态的。他在当天的一个公开讨论会上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本应该发挥领导者角色,但事实却在倒退。这令人非常失望”。

本次大会召开前夕,菲律宾中部遭受超强台风“海燕”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潘基文指出,这场台风所带来的悲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警报,可能是最后一次警报”。

潘基文虽然在谈话中并未指明“一些发达国家”的名字,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日本等国最近采取的一些举动是在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

在气候变化大会第一周行将结束之际,日本政府宣布,决定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3.8%,这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增加3.1%,这一从减排到增排的“倒退”行为,遭到了与会各方的一致批评。

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18日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在全球都在讨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确定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的时候,日本政府提出了这么一个新的指标,确实给会议泼了一盆冷水。”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拟于11月22日闭幕。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学者及非政府组织代表汇集在波兰国家体育馆,旨在为原定于2015年通过、2020年开始实施的全球新减排协议做好准备工作。

2

(11月18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波兰华沙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中国正视挑战

由中国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中国首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它标志着中国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该战略在指导思想中就指出,要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战略提出,截至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这份战略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列为保障其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要求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引导和参与全球性、区域性合作和国际规则设计,构建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与各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国内外企业和民间机构间的适应合作,鼓励中方人员到国际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机构中任职。 

它还继续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适应行动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公约内外资金机制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金开展适应行动。

此外,它提出要通过国际技术开发和转让机制,推动关键适应技术的研发,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中国适应技术的进步。还要综合运用能力建设、联合研发、扶贫开发等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深入开展适应技术和经验交流,在农业生产、荒漠化治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气象与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保护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广泛开展“南南合作”。(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1/746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