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发扬钉子“稳挤钻硬”精神
2013年11月21日 13:34今年三月,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虽话语朴素,但让人不禁深思。
钉子,大家都熟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是用来钉东西的尖头金属,主要起固定或连接的作用。雷锋曾经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实际上,不光是学习应该发扬钉子精神,干工作更应该发扬钉子精神。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不应该仅仅发扬钉子的挤劲和钻劲,还应该赋予它新的涵义。
发扬钉子“稳”的精神,站端立场不动摇。钉子只要立得稳就能顺利打进去,一旦钉进去就能起好稳定作用。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晕晕乎乎、头脑发热,作风漂浮、为政不廉,甚至守不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最终走向腐败堕落,无不是因为理想信仰这根主心骨出了大毛病。可以说,新形势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健全制度、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坚决惩处必不可少,但要是理想信念先动摇、先变质了,那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像钉子一样站稳立场,带头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坚定的信念、清醒的头脑去战胜困难,经受考验,坚挺地走在时代前列。
发扬钉子“挤”的精神,攻坚克难勇向前。雷锋说过:“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钉子首先要想好往哪里“钉”,要找好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目标点”。那么作为党员干部的目标点在哪里呢?中央的政策规定就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目标点”,各级干部要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把各项工作做好,只要认定了目标,就要“钉”住不放,直到“钉”透为止,绝不能拿着锤子这儿钉一下,那儿钉一下。钉子要被钉进木板很容易,但时常也被钉进坚硬的水泥墙里,一下两下不一定能钉进去,但捶打数次,且方向正确就一定会打进去。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发扬钉子精神,克服“庸、懒、散”等突出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奋力攻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
发扬钉子“钻”的精神,锲而不舍当行家。钉子有着锋利的尖,被锤子用力的敲打着,可能尖头会磨钝,可能钉身会敲弯,但只要及时补救通过调整钉子的方向和力度最后也可以成功矫正,钉子一定会在铁锤的重压下钻进木板,钻进硬墙。我们要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深入钻研下去的强烈意识不可少,凡事浅尝辄止,遇事不肯下功夫肯定就得不到真知,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在今天,我们对工作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掌握自己工作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别人更专业,在工作上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肯深入和不求甚解,只会让我们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功败垂成,抱憾终生。
发扬钉子“硬”的精神,敢担当强素质。钉子凭着硬的材质,顶着压力,不怕硬碰硬,硬生生把自己的身子扎下去。这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一种敢于拼搏、无私无畏的精神。就是要发扬钉子“硬”的精神,敢于担当强素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对着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习近平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要求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候要不断锤炼自己,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受得住各种考验,去发扬钉子“硬“的精神,以这种精神引导和激励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这种精神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见之于我们的行动。
在全民努力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发扬钉子精神,站稳立场,充满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力量,深入钻研,肯下功夫,稳扎稳打,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郑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1/7470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