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案例】“土豪”与“大妈”携手进牛津词典
2013年11月21日 14:42
【文化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土豪”“大妈”有望明年收进牛津词典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节目播出后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Tuhao”还有可能以单词的形式获得《牛津英语词典》的正式认可。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Tuhao’的影响力持续,它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2014年的更新名单之中。”
“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近日,这句被不少中国网友津津乐道的话语登上了英语广播公司(BBC)的电视节目。伴随着中文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这档节目播出后,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还受到《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
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Tuhao”暂时还没有被正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但是例如“Tuhao”、“Dama”和“Hukou”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
节目中介绍,9月以来“土豪”这个词语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之中十分火爆。“现在‘土豪’这个词被用来形容那些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人而言,他们通常在互联网上使用‘土豪’一词来攻击那些有钱人。无论用来形容那些有钱人,还是形容苹果手机的金色外壳,‘土豪’含义的变化一定和中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关。”
“最近不少媒体都对‘Tuhao’这个词语给予了关注,它也引发了我们的兴趣,这个词语从含义上看,和我们前段时间收录进词典的‘bling(穿名牌衣服戴璀璨珠宝)’一词有些许相像之处。‘土豪’这个词在中文当中一直存在,但是最近延伸出了新的含义,即便是《牛津英汉大词典》也还没有把它新的含义收录进去。如果这个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我们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加入词典之中。”
朱莉表示,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大约包含120个含有中文渊源的词汇,像“guanxi(关系)”这样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也出现在牛津系列词典之中,之所以以“直译”的形式将这些中文词汇纳入词典之中,主要还是考虑到“意译”可能存在的缺陷。
“考虑将这些词纳入词典中时,除了使用频率和通用程度之外,还需要考量这些词语的直观程度,‘guanxi(关系)’这个词语被纳入词典之中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像‘hukou(户口)’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看来也挺直观。很多新兴词汇(比如土豪)带有双关语或俏皮话的意味,但是这些词语被意译成英文之后可能会丧失其原有的俏皮意味。伴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中文流行词有望被收录在词典之中,但是这些词语能否像它们在中文一样、发挥在英语中的影响力还有待观察。”
据悉,《牛津英语词典》网络版每季度更新一次,下一次更新时间为今年12月。今年6月的更新版中,收录修编了1200多条新词汇,包括“Tweet(推特)”,“geekery(极客范儿)”等。今年9月,网络版又收录了包括“twerking(电臀舞)”和 “selfie(手机自拍)”等在内的新词语。《牛津英语词典》前任主编约翰·辛普森曾在声明中表示:“这至少打破了《牛津英语词典》的一个老规矩,以前一个新词从出现到考虑是否要被收入词典,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现在看起来词典的收录速度好像跟上时代的发展了。”
记者观察
牛津词典中收录了哪些中文渊源词?
朱莉介绍,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牛津英语词典》之中大约收录了120个含有中文渊源的词。
记者在牛津英语词典官网上检索时发现,中文渊源词多为中文发音的直接借鉴,比如“点心”一词便来源于点心的粤语发音,也有部分含有社会文化内涵的词语例如“guanxi(关系)”已被收录进词典之中。
guanxi关系
源自中国普通话,字面上理解和“connection”是一个意思,中国社交系统中有助于商业交流和其他交易的名词。
dimsum 点心
源于“点心”的粤语发音。意为“通过蒸、炸等方式制作的餐点,含有丰富的馅料”。
taikonaut中国宇航员
词语前半部分和中文“太空”发音相似,后半部分截取英语“astronaut”组合而成。
Maotai茅台酒
一种以高粱为原料、通过蒸馏方式制作的酒,源于中国西南部的小镇。
Chinglish中式英语
中文和英语的混杂使用方法,被不少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使用中糅杂不少中文的语法结构或词汇。
Xiang湘
被大约3600万中国人使用的一种方言,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省。
哪些词语被外媒“重点关注”
Dama(中国大妈)
今年,《华尔街日报》在其网站的视频报道中,首次使用“dama”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形容中国的中老年女性。报道中指出,国际金价今年4至6月下跌期间,许多中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引发外界对“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关注。正因为有了“dama(大妈)”,中国日渐成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主力军。
Lianghui(两会)
2010年有关“两会”的报道中,不少海外媒体将“两会”的拼音“lianghui”直接作为新词,在报道中使用。由于“两会”的英文译名较长,这种拼音译法比起英文的大串单词简洁不少。
Guanggun(单身男青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10年3月一篇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文章中,将大龄男青年称为 “guanggun(光棍)”。此后,不少媒体在援引这篇报道之时,也使用拼音“guanggun”替代“bachelor(单身汉)”一词。
词汇怎么才能被纳入到牛津词典之中
所有词语被收录于词典之中时,都要考虑它的“通用程度”和“使用频率”,但是所有的外来词语在评估上都有一定难度。
据朱莉介绍,将外来词加入词典之时,通常要考虑多重因素。“形象化地来说,就是要看母语为英语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这些词汇,‘外来语’的感觉是否在逐渐弱化。如果它被媒体广泛使用,而不仅仅出现在某篇报道之中时,我们肯定会考虑开始收录它们。”
“土豪”携手“大妈”或进牛津词典 是文化讽刺吗
近日,一则关于“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有人将之归结为中国影响力提升的体现,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契机,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汇本身带有贬义或嘲讽意味,或对中国人形象有所损坏。
据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例如“Tuhao”“Dama”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Tuhao’这个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加入词典之中。”
“土豪”和“大妈”都是今年中国网络上当之无愧的热词。“土豪”这个词早就存在于汉语体系中,原本指横行乡里的地主,但如今这个词主要指用于描述富有(豪)但没有文化(土)之人。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一词做了一档节目,介绍了它的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而年初,“大妈”的汉语拼音“Dama”也登上了《华尔街日报》,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文热词以单词形式被收录进主流英文辞典并非今日才出现的情况,之前就有“Guanxi(关系)”“Taikonaut(太空人)”等,这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一种表现。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也会产生一些独特的热词,吸引了一些外国专家进行研究,但那时仅仅是作为区域研究的一个资料。”张颐武说,而如今,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人员来往方面更加紧密,在中国出现的热词通过西方国家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传播也为更多普通西方民众所了解。
“这种现象方兴未艾,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势必会越来越多。”他说。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媒体关注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现象,这件事情本身是中国的世界关注力在提高的证明,中国人在创造英语名词,中国人靠自己的变化来影响世界。
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渗透”进英语的情况不在少数。比如你现在用“longtime no see(好久不见)”问候一位外国老朋友,他不会认为这是“chinglish(中式英语)”。事实上,这句明显来自汉语的问候语已经出现在了风靡全球的小说《哈利波特》中。
与中国科技实力息息相关的“taikonaut(太空人)”一词也早已被收录进主流英文词典。在牛津简明英语词典第11版中就有“taikonaut”,并解释为“专指中国航天员”。英文朗文词典也收录了这一词汇。与此对应的是“cosmonaut”,专指苏联和俄罗斯的航天员。
然而,与当初“taikonaut”一词被收录英语词典获得一致认可不同,“Tuhao”“Dama”可能被收录进牛津词典还引发了来自网络上的一些忧虑。
有网民说,“土豪”有望入牛津词典,貌似展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但却不能令人引以为豪,它所延伸的负面涵义不能不令国人汗颜和警醒。这样的词语受到西方热捧,恐怕还带有一些揶揄甚至嘲讽的成分。
对此,山东大学现代汉语词汇学副教授王军说,新词汇的出现一定有社会和文化因素促使,但词汇本身无关好坏,不建议大家做“语言警察”。
张颐武也说,应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这些词汇本身反映的就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真实状态,而只有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他们才能更加了解中国人的心态,文化交流才能更加顺畅。
专家认为,中文词汇收录进主流英文词典反映出这个词汇在当今语境中的影响力,但它能否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起到更大作用却是另一回事。
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也说,伴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中文流行词有望被收录在词典之中,但是这些词语能否在英语中像它们在中文中一样发挥影响力,还有待观察。
中文热词不该仅是土豪和大妈
在漂洋过海之前,土豪已在国内流行,成为时髦话。热词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就像曾经出现过的“给力”“山寨”一样,它们通常借由互联网无远弗届、风驰电掣的传播效力,一时成为生活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热词频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更新与变化。新词汇、新句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语意合理,既可表征时代的特色,又能丰富语言的内涵,姑且听之即可。
热词走出国门,根本原因是国家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从漠不关心到不可忽视,改革开放几十年,西方看中国的眼睛也发生转变,由宏观的国家意识形态转向微观的百姓市井家常,由务实的财经政治动向转向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品位。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些留洋热词,无论是“土豪”“大妈”还是过去的“功夫”,它们都有相似的特征,带着一点猎奇、一点偏狭,还有一点揶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热词热等同于汉语热、文化热的原因。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讽刺过留洋学哲学的褚慎明,“罗素请他喝过一次茶,问了他几个‘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加几块糖’之类的问题,到了他嘴里便成了‘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了许多问题’。”由自卑进而自欺,这是旧中国失掉文化自信的表现。现代中国不是旧中国,中华文化走出国门首先就要建立在文化自信上。
另一个例子是,牛津英语词典近年收录过一个汉语衍生词taikonaut,专指中国宇航员。taikonaut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大发展,并为世界公认的又一见证,也是真正洋溢着自豪感的中国热词。一种语言要融入世界语言体系,不是一两个词被人津津乐道,它本身应该作为一种载体,蕴藏着最丰饶的文学,最先进的文化,最优秀的文明。它应兼具典雅和入世,是庙堂之上一丝不苟的法典,也是江湖之远盘桓荡漾的情怀,中国需要更多像taikonaut这样积极的、有分量的热词。
【启示与思考】
“土豪”裹挟着“大妈”引起网络世界一阵狂欢,并且有望进入牛津词典。此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尽管牛津词典很牛,但笔者以为,“土豪”一词被牛津词典收录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媒体用不着这么起劲鼓噪,国人更不应为此感到欢乐。
其实,“土豪”这一网络热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被用来形容花钱无脑的人和极爱炫耀的族群。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当知道,“土豪”这个词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愿意是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甚至是有钱有势的恶霸。解放前,“土豪”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对大地主的统称。“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更是耳熟能详。若论影响力,“土豪”的前身一定比现在更大。为什么牛津词典早不收录,晚不收录,偏偏在“土豪”有了延伸意义的时候考虑收录?
联想到不久前网上有一篇文章,将“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地铁上推搡、噪音干扰体育赛事、聚会不顾外国朋友在场仍用中文交流、穿睡衣上街、在阳台上晾晒内衣裤、在公园跳广场舞”列为“美国人眼中华人的七大恶习”,竭尽丑化华人之能事。
并不否认,的确有少数中国人有一些“坏习惯”,但无需老外指手画脚,我们自己也能梳理出十几条甚至几十条。但是,这些所谓的“坏习惯”是少数人的习惯,不是全体中国人的习惯;这些“坏习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老外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噪音干扰体育赛事,这样的镜头,在电视上也看得太多了。
当然,“土豪”一词网络风行也值得我们深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必须看到,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拜物、拜神拜鬼,贪图享乐、精神空虚并非个别。为得到一部苹果手机不惜卖肾就是最极端的事例。
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每一位公民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都应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须知,“土豪”收录牛津词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那毕竟不是火箭升空,不是航母出港,不是蛟龙入海。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是全体中国人的荣耀。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1/7470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