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张傅:如何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2013年11月22日 16:09

 

  

 

一、什么是网络和网络的现状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网络中行走,网络不仅是计算工具,还变为了搜索工具。今天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下现今的网络文化,网络遇到了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应该建设什么网络文化?

首先看网络,现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离不开的东西了,提到“网络”这两个字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的想法,比如手机,尤其是苹果手机、三星手机它们其实就是一部小型的多媒体电脑,可以遨游网络。如果要用更学术语言来说,网络就是一种点与线的联系,点与点的联系,是一个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如果用哲学去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就会知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联系性和发展性,发展也是由于联系引起的,为什么事情会往前发展?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联系。事物的运动推动了发展,计算机就运用了这样的特点,把很多不相关联的东西关联起来,使它们之间互相有沟通,然后产生了很多共同的信息。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率非常高,增长的也很迅速。据最新的统计,现在的网民规模已经是5.91亿,有74%都是手机上网。特别是农村,去年新增网民里农村网民的增幅也达到了70%以上,这也是由于手机上网带来的新变化。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是44.1%,这已经高于国际社会的32%。在普及率上美国最高是70%,欧洲国家是50%,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达到44.1%的数字已经是非常快了。在2005年时网民只有一亿人,到了2012年就达到了5亿。网络不仅是信息获取的工具了,而且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比如游戏、音乐、影视,特别是网购,它的增长率在50%以上,网络导致的经济发展高于实体经济,并拉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网络已经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了,不仅是中国,国际社会也是这样的趋势。比如韩国的网络产品的发展,他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网络可以做许多的事情,因为它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网络的虚拟性,网络是把双刃剑,有负面也有好的一面,它的优点是能够很快的推动事情的发展。二是网络的海量信息,它的容量非常大,一个很小的板块就可以集中很多的信息。在网络世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你可以查阅很多的东西,也可以即时的和上万里以外的人沟通。三是网络的个性化,我们可以进行很多个性化的设计。由于网络的特点人们可以借助它扩展很多事业,比如以前看电影要去电影院,后来可以在电脑上看,现在,在地铁里许多人都拿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电影。还有网上购物,以前我们觉得购书可以在网上,后来购衣服也可以,所以实体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不但可以搜索,还可交友、购物等等,的确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现在老百姓办事,通过网站就可以下载很多表格去填,这使得我们的办公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网络已经成为了政治、经济、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网络文化的影响

当网络遇上文化。最初计算机和互联网是一种物质的东西,是一种生产力,或者说是一种生产的工具。生产力的三要素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最初我们把网络定义为一个劳动工具,这个劳动工具的作用就是为我们进行大数据的计算,为我们搜集海量的信息,随着这个工具日益潜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时候,它就不简单的是一个工具了,它已经就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了,它是人类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组合。所有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比如汽车,现在的汽车越来越人性化,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买车的时候,就把车当成交通工具,但实际上有了车以后,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国外最大的超市都在郊区,因为有车就可以买很多东西,如果没有车,就会在附近的菜市场去买,就不会有超市,所以超市就是汽车文化的产品,旅游也是汽车文化的产品。再比如长城,现在长城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要塞了,它有很多古老的故事在里面,所以长城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看到埃菲尔铁塔会想到它是法国的象征,我们看到雅典神庙也会想到古希腊。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季羡林老先生说过,他说;“文化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这些劳动包括脑力、体力劳动等等创造的一种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大家知道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中国共产党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泰勒是英国的文化使者,他说;“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不仅仅是思想,行为是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习惯就是文化,民俗就是文化,民俗就是一种习惯。所以文化可以归纳为三观:宏观、中观、微观。宏观就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中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并且是如何适应环境与自然做斗争的一种生活方式。微观就是一个人运用文化的能力。

 

以前网络作为一种工具的时候,它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不突出,但是当它的潜入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时候,网络就构筑起了一个文化平台。文化是有本身的特性的,大家经常听说,文化是系统的,不是零星的碎片,比如茶文化、玉文化,无论哪种文化都能写一本书。文化是多样的,如果文化只是一个模式,就不会生生不息了。比如北京的各郊区县,延庆、密云的口音就不一样。文化是共享的,虽然多样,但是有核心的东西,不同民族、国家、人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各种文化就不能交流了。就像青歌赛有民族歌曲,虽然听不懂但是曲调表达的都是能够共享的。文化的象征性,比如勇敢、勤劳、执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化的传递性,文化是可以学习的,可以传承的。以前村子里都有戏台,每个村都必定有庙,大家都是在这个地方分享文化。文化的变迁性,因为文化是发展的。文化的阶级性,有精英文化也有大众文化,这就是区别。当网络遇到文化后,网络也具备这些特性,还可以充实这些特性。比如网络的共享性,能够使文化的共享性更加彰显,比如网络的传递性,可以使文化的传递性有了更好的载体,所以网络遇到了文化,网络有了新的生命力,文化遇到了网络,文化也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是和谐的,不矛盾的。中国的网络建设与文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网络建设的好,文化就有好的发展。文化有好的发展,网络就有丰厚的滋养,所以把网络和文化放到一起是很好的。

网络文化是人们借助互联网所形成的,是与现实社会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一个总汇,是现实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一定有区别于现实文化的地方。现在的网络文化已经基本成型,有明确的界定,有自己的语言,它不仅用我们现实社会的语言,还有自己创造的,比如“囧”等等。现在媒体每年都要发布当年最流行的二十大用语,其中的网络用语都是新字,全是网友交流的时候发明的,所以网络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他一些观点认为网络文化具有超时空性和虚拟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快捷性和即时性、平等性和宽容性、多元性和自主性,这都是一对一对的。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样文化状态的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好的网络文化产品,肯定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有积极的意义,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很多音像制品,可以进行很多动漫的设计。以前的动画片,像《三毛流浪记》、《鸡毛信》都是一张一张画的,现在网上画就快多了。现在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再比如网络阅读,现在大家都拿手机阅读,在图书馆也是用网络的方式阅读,这对我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家的物质产品的消耗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再比如旅游,你是想坐火车还是飞机?你到什么地方去,你想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的?门票多少钱?通过网络这些事就可以全部了解,还可以下单订票,所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太明显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比如政治体制的改革,各个政府的门户网站开放程度和三十年前比有长远的进步,工作流程、政策法规等在政府网站都有体现,而且人们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这更符合整个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还有舆论监督,网络形成了网络政治文化,尤其是习李新政以后,最见成果的就是反腐败,纠不正之风,这里网络立了头功。所以网络制造出来的文化,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网络文化另外的作用就是提供了非常新的学习方式,在2007年提出来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没有网络这个目标是提不出来的,所以它使得我们人类的重要功能更彻底、更全面的得到了延伸,并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网络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但也有消极的一面,特别是不利于青少年的信息,因为他们的辨别能力比较低,所以网络要设立门槛。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也容易带来无道德的现象,比如网络谣言。

三、如何建立先进的网络文化

网络的建设。总体上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丰富的生活。我们绝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而是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好好建设它。简单的说,这些年我们的网民人数逐渐提升,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中国现在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国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拥有了网民这个第二身份,这也是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

网络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大量的使用网络,所以我国的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龙头产业。目前网络管理系统越来越完善,实名制上网也在酝酿之中,网络环境已经改善,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的网络核心制度受制于人,文化体系不健全。国家互联网有一个十二五规划,要建立网络的服务体系,要健全网络挂号、网络看病、网络交社保、网络报销、网络认证的方式与方法。

现在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发到网上的信息都是完全公开的,中国人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人也可以看到。所以现在谈到“建设”的时候,比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的时候,必须把网络文化建设写上。网络文化建设,和其他文化建设一样,和国家建设一样,必须要唱响主旋律。无论是建立为大众服务的网络,还是政府官网都不能违反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改革都要依托网络,都离不网络。而且必须把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把网络的窗口建设好,把网络文化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考虑进去。改革是新一轮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现在推动整个生产力往前发展的就是网络经济。网络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要进行改革不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不行。

 

完善市场体系,现在网络经济已经是一个新市场了,在完善市场体系的时候必须要规范,保证网上买的东西都是真的。目前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简化政府办事的手续,加快政府办事的模式等等,这都得依靠网络,所以转变政府职能,肯定会拉动新一轮的政府网站的更新建设。还有网络经济就是绿色经济,能使很多的事在网上做,省了很多原料,比如实现无纸化办公,以前讲课要写很多,用很多纸,现在做一个PPT就可以了,所以要发展绿色经济要必须要发展网络经济。发出正能量,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有意识的发展各种健康向上的网络,比如政府官网、各种商业门户网站都应该成为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重要的窗口和途径,同时国家发展机制也要支持。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建设,网络有虚拟性、开放性,个人的博客也要注意安全,它毕竟是一个全球都可以共同去共享、搜索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注意,对国家的安全损失是很大的,我们国家现在这方面的意识还需要加强建设。走入网络文化是人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我们绝对不能排斥它,要重视它,用好它。

《数字化生存》是很早的一本讲互联网的书,在书中提到,“计算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比尔盖茨说:“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观的共享”。这已经现实了,所以网络文化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是技术和文化的联姻,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说话、写信、通讯的形态,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总之互联网一定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谢谢!

主持人:刚才理论家走基层,不仅给我们传授了知识,而且可以互动交流,各位来宾可以提出问题向专家请教。

嘉宾1: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现在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如上网、玩游戏。

张傅:网络空间如此开放,要有几个方面负起责任,首先就是网络空间的运营商。互联网上的门户网站一定要考虑到社会有很多青少年,他们需要被保护,所以运营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网络信息有一些限制。第二就是青少年的直接监护人,学校和家庭。学校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让青少年了解到网络还有其他更多的工具,更多的用途,而不仅仅就是游戏。堵是堵不住的,只能疏导。

我特别访问过我们学校的动画学院,他们有一个游戏专业,学生很多,而且以后挣钱就业也特别好。其实游戏就是一种文化形式,就跟打扑克、魔术、杂技、相声一样,它总体上对人的积极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

嘉宾2:如何加强网络的建设,增加正能量。

张傅:网络是一个虚拟平台,是一个自由度更大的地方,有隐匿性,必须要落实监管条例,积极建设能发出正能量的门户网站。政府网站非常重要,要下大功夫、大力气建设。

嘉宾3:当前有很多的网络文化是有悖于传统文化了,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张傅: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有很强的互相的兼容的能力,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兼容能力非常强。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2/747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