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重要新闻
【改革正前方】农村土地改革再突破
2013年11月22日 20:00
杨伟民:地区政府负债 风险可控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将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杨伟民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可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的问题的决定中一些改革内容将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政府的债务负担。比如说其中提到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区税体系。这既是我们完善水质的一个目标、任务同时它也有利于防控地区政府债务的风险,因为如果我有了自己主题的税,我得解决区域性的公共服务,我们本地区负责的事权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资金保障。
此外在决定中还提到,允许地区征服通过发债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等,这将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把过去隐性的债务变化一种显性的债务,然后让市场、让大家、让社会知道这个债,某一个地方的债,它的规模是什么样的,让市场来投票,这也是和我们让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杨伟民强调: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以及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这些也能帮助政府减压。
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这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政府承担这些领域的事情太多了,负担太重了,让民间资本让社会资本进来,等于是给政府有一个减压。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在做了,这样的话也会减轻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农村再突破,推出全国首单土地流转信托
有了地方性的指导意见,具体怎么操作就要看大家的智慧了。在安徽宿州围绕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改革,推出了全国首单土地流转信托,沿袭千年的农耕模式开始跟现代金融制度接轨。
今年十月,宿州市宿州市埇桥区政府与中信信托签署了首个土地信徒协议,将墉桥区的5400亩土地委托给中信信托,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全和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委托期限是12年。
很多的农民都出去了外出务工,地就没有人耕种了,农民就想把这地租出去。
与传统的土地流转不同,这5400亩土地不会交给企业和个人承包,农民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委托给中信信托,中信信托选择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服务商,对土地进行实际运行管理。
信托公司在这里并不参与实际经营运营,实际上由承租人来利用我们的这块土地。
土地信托的利益分配方案是这样的,农民获得基本地租相当于每年每亩1000斤小麦的收益,土地的收益扣除成本之后其中的70%返还给农民进行分红,中信信托可以拿到土地剩余的30%,服务商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用。
首先把地的租金先保证,至于地在以后经营过程中的收益和亏损都与农民没有关系。
而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可将54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变身为金融产品,通过发行资金信托计划吸引保险、产业资金等长线资金进入一起参与和推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农业公司利用信托土地,建起了十几个现代化的大棚,村民陈新美(音)说现在一边领着土地的租金一边到流转出去的地里打工,一个月就能拿到1500块钱,闲暇时间他还饲养了十几头猪,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每一年我能在帝元挣一万八千块钱,我养猪能挣8000多块钱,再加上租地,一万七千块钱,合一起也有几万块钱,也够家庭开支了,还能给自己剩下点。
安徽农改办主任:我们通过支持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是主题建设,推动土地扭转,到目前,全省建立的农业合作社3.9万个,土地流转已经占到耕地面积的28%。
从农村再突破 农村土地市场改革 二十县(区)试水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业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公报发布当天,安徽省就出台了指导意见,农村土地市场改革开始试水,覆盖全省20县市。
关健词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按照安徽省的指导意见将允许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出租等方式依法进行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民住宅小区建设等
关健词二: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
建立符合农民合理需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建立农民通过流转方式,使用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宅基地的制度。
关健词三:统一城乡土地市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林地使用权等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逐步纳入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
从农村再突破 记者调查:闲置的农民宅基地
我们来进入今晚关注,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过随着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他们在家乡的耕地、宅基地却越来越多被闲置,这些闲置的土地又引发哪些问题,大家来看本记者在安徽农村的调查。
这是安徽中部一个普通的村庄庐江县郭河镇三唐村,秋收秋种已经结束,本台记者发现很当农户家里都没有人,这个农户居民点一共有六户人家,其中五户都是大门禁锁,这个一户平房有一位老人独居,他说三个儿女都在外打工经商,在外也都有房子平时很少回来,现在的三唐村有近一般的村民在外务工经商,村民丁增良就是为数不多留在家乡务农的青壮年之一,他有一个弟弟多年前就进城。
记者:你家二弟什么时候就搬出去了?
丁增良:有13年了。
记者:那这个房子平时他会梁祝吗?
丁增良:他现在不可能回来住了,人都不家里了,户口整个都转走了。
房子没有人住渐渐的都成了危房,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将近一亩的宅基地闲置,让丁增良可惜的还有堂弟的两层小楼,本是堂弟为孩子建的婚房,可基本没怎么住过。
记者:这个房子看起来很新。
丁增良:也该有三年了。
记者:这房子现在还住吗?
丁增良:现在不住了。
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 ,家乡的住房和宅基地却不能有效处置,此外一些集体建设用地也被闲置,这里原是三唐村一所村办小学,五年前因为生源少被彻底并校。占地15亩的校舍被闲置,虽然有不少人有购买或者租赁的意向但是都被村里回绝了。
因为这个权属问题,我们没有答复,也不能答复。
记者:这么大地方现在不用的话不是浪费了吗?
很可惜。
因为它是集体土地上的房子它没有流通功能,不能上市交易。
不能自由转让不能抵押在这些地方农村的宅基地变成不能变现的沉垫资产,
国家在土地资源配置上就形成一个浪费,就是农村他要占一块,如果在城里买房子或者租房子还要占一块。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2/7473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