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官二代“绕道”入编,“萝卜招聘”挑衅社会公平
2013年11月26日 13:55
【基层执政案例】
【事件介绍】
湖南江永6名领导子女被举报伪造档案拿事业编制
江永县民政局公示牌的多份医疗保险缴费记录显示,黄昊、李道乾、张译匀、刘永明四人为2013年表格中新出现的员工(其中刘永明是军转干部)。虽然多出4人,但是表格总人数仍然与2012年一致,是27人。仔细对照可发现,从黄昊名字前的编号25开始,数字出现重复。
“这个问题别问我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政府大楼,当记者问起哪年进入本单位工作时,该县生态能源局办公室主任聂嫔这样回答。
今年上半年,有网帖举报称,江永县6名县级领导干部为子女伪造在外地工作的档案,之后将其调动回江永县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以此规避本应该参加的统一招考。聂嫔是被举报的官员子女之一。
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被举报的官员子女大多是在近三年进入行政或事业单位,且此前没有参加现单位对应岗位的省、市、县统一招考。他们进入现单位,大多是通过工作调动。
江永县委某核心部门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告诉记者,网帖所提及的现象在2007年前后开始出现,湖南省及永州市曾多次派人进行调查,但最后都没有结果。
“事情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些子女都是‘绕个弯’调过来的,如果调查组深挖,应该会推翻原来调查的一些结论,因为事情的根源在他们是怎么获得‘原单位’的那份工作。”这位人士称,此间存在一些不便公开的行为。
对于“伪造在外地工作档案”的说法,记者尚未证实。截至发稿,多数官员及其亲属没有就被举报者进入行政或事业单位的时间、渠道、编制等问题作出回应。
不愿详谈的外地任职经历
这则发表于今年3月的网帖,列举了6名在职县领导及其亲属的姓名。其中称,聂嫔从湖南省回龙圩管理区农业局调入江永县生态能源局,但原单位工作经历是虚假的。
记者证实,聂嫔是县政府副调研员聂昌禹之女。江永县委办公室2013年6月印发的干部通讯录显示,聂嫔目前系县生态能源局办公室主任。
11月11日下午,记者在该局办公室见到了聂嫔。这名瑶族女生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2005年,她从江永一中毕业,随后考入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大概是2008年,聂嫔在江永县环保局实习了一段时间。2010年前后,她开始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名接近聂嫔家长的当地官员告诉记者,聂嫔曾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这名官员称,印象中聂嫔没有在回龙圩管理区农业局工作过。在回龙圩管理区,农业局及邻近办公室的多名工作人员也对记者否认聂嫔曾在此工作。
对于原单位是否为回龙圩管理区农业局的问题,聂嫔没有作出回应。
同在举报名单中的黄昊,比聂嫔年长一些。江永县卫生局多位人士证实,黄昊2003年毕业于湘潭农业学校,大约2010年8月起在县卫生局下辖的卫生监督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他不是考进去的,而是临时的聘用人员”。
记者注意到,黄昊的母亲黎锦秀,从2002年起担任江永县副县长,分管的工作领域包括卫生系统。
网帖中,黄昊被指从“省农科院一事业单位”安排进江永县民政局。对此,黄昊以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为由,不接受采访。黎锦秀在受访时则表示,黄昊大学毕业后在很多地方工作过。
江永县民政局另一名被举报的官员亲属是李道乾。据悉,李道乾是县委正处级干部李太福的侄儿,而非网帖所称的李太福之子。
对于网帖提及他由“回龙圩管理区社保中心”调入的说法,李道乾告诉记者,他于2007年至2012年在该区工作,“负责人社这一方面,就是保险之类的”。
不过,当记者表示希望其说出社保中心几位同事的名字,李道乾随即称电话“没声音”。
此前,回龙圩管理区社保中心多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不认识李道乾”。李道乾现单位的一位同事则称,聊天时李道乾曾透露回龙圩的经历是虚假的。
记者从江永县多位干部处获悉,除了一些人员从外地调回本县,还有部分官员子女的仕途是从江永县其他单位开始的,一两年后,再被调进行政或事业单位。这其中,包括县人大正处级干部唐涌之子唐昊、县纪委原副书记蒋事勇之子蒋琨。
“我在民爆公司工作了有两年多。”唐昊告诉记者,2008年,他通过考试进入永州市民用爆破器材江永分公司,负责仓务管理,“这是物资办下面管理的一个公司。”
多位知情人则透露,蒋琨曾经在江永县新华书店工作了一段时间,2012年正式通过新华书店的全省统一招考。
被调入行政或事业单位
唐昊向中国青年报记者确认,2010年,他从“物资办下面经管的”民爆公司,调到了江永县物资办。他承认自己当时没有参加招考。
2012年4月,唐昊进入县物资办两年后,在县委办公室印发的干部通讯录中,他的职务是“办公室主任”。
蒋琨则在2013年进入江永县发改委重点办工作。发改委一位副主任称,蒋琨目前是一名会计。
记者注意到,2010年至2013年,上述被举报的县领导子女陆续进入江永县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
黄昊、李道乾在2012年同时成为了县民政局的新员工。现在,黄昊是婚姻登记员,李道乾的岗位,在与县民政局同一栋楼的社会救济局。
“黄昊是工人,就是普通工的编制。”曾在2000年至2002年担任县民政局副局长的黎锦秀告诉记者,黄昊大学毕业就在外面工作了,工人是不需要考试的,“县里面可以统一调回来,照顾一下。”
江永县民政局2012年共从外单位调入了三人。除了黄昊、李道乾之外,还有一名张姓女青年。2009年,她通过考试进入江永县文化馆,因扭到腰部难以继续从事艺术工作。县民政局知情人士称,她的亲戚以前是县委组织部的干部。
记者对比民政局一楼公示牌上的多份医疗保险缴费单发现,上述三人进入民政局后最早缴纳医疗保险的时间是2013年。
聂嫔不愿透露自己进入县生态能源局的时间。与她同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聂嫔是在2010年前后来的,现在聂嫔“分管办公室”。
记者发现,在2012年4月印发的干部通讯录中,与唐昊一样,此时聂嫔的职务已是“办公室主任”。
同样在进入行政单位一两年内即任办公室主任的,还有县人防办的一名唐姓女生。据悉,她毕业于长沙一所女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父亲是县人大干部。
记者从上述县领导子女的多位上司处获悉,他们的编制均为事业编制。
“听说有县领导子女安排进来,心里肯定不舒服。”江永县某局一位副局长说,在局里开会之前,他对人员调入一事并不知情,“凭什么县领导子女可以安排,我的子女不能安排?老百姓的子女不能安排?”
“有时很想批评,但考虑到对方是县领导的子女,所以没有开口。”某位官员子女的上司称,有几次,县纠风办查岗时发现这位“特殊的员工”没有在岗。
不过,并非所有上司都对这些官员子女感到不满。江永县民政局一位张姓副书记告诉记者,黄昊的日常工作表现“很不错”,“对来登记结婚的对象态度很好”。
他同时认为,李道乾所在的社会救济局“是整个民政局最辛苦的地方”,但李道乾在下乡、电脑技术等方面“做得很好”,“这样一个年纪的小孩有这样的能力,我觉得,看中他了。”
“我这真的是人手不够,工作压力太大了。我很喜欢上面给我人,特别是年轻人,我都喜欢。”张副书记说。
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调入者都是县领导亲属时,他表示:“这个是有一点,但也不是绝对那个。我认为,他们调过来以后还是起到了一点小作用的。”
内部人士呼吁上级前往“原单位”调查
在原江永县交通局副局长熊国剑看来,县领导为子女安排工作的,远不止网帖举报的6人。
记者注意到,被举报的6人中,有3人的“原单位”来自回龙圩管理区的部门。
多位江永县官员告诉记者,回龙圩管理区原是江永县下辖的回龙圩农场,后来升格为县级单位,因此,有不少干部与江永县关系密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被举报人的“原单位”,除了回龙圩管理区,还包括永州市新田县、冷水滩区等地。
包括熊国剑在内的江永县多个单位的负责人表示,江永县并不大,某某县领导子女是怎么长大的、有没有去外地工作,大家心里大多都清楚。
“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县领导子女的确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外县的单位,那么,为何他们可以轻易地调回江永县?是不是因为他们是县领导子女?”熊国剑说,比如,他有一位亲属在外地一家国企工作,如果想调回江永县行政或事业单位,“比登天还难”。
事实上,无论是行政或事业单位的本地还是异地调动,此间程序都相当严格。
江永县一位熟悉人事政策的官员告诉记者,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家行政或事业单位想招人,必须先将拟增加的指标、理由等内容上报给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随后,县编办与县委常委会、组织部、纪检、财政、人社等部门一起讨论,制定出招考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目前,江永比较缺的是专业技术类人才,因此许多单位上报的增加编制申请都是这类的。”这位官员说,近年县里也会直接去985、211工程高校招募应届毕业生。
熊国剑感到疑惑,既然程序如此严格,为何依然有年轻人能够在一两年内得以调动?如果此间存在假档案,会有多少部门牵涉其中?
多名被举报官员子女的上司向记者确认,这些官员子女转来的介绍信等材料、手续都是齐全的。另有不少于3位科级干部称,上述县领导子女进入现单位,“是经过县里面开会研究的”。
然而,对于何时、如何进入现单位等问题,多名当事人及父母并不愿意提起。
“核实情况为什么要通过我们本人呢!你去找组织上的人,不能找本人,你懂不懂?你还懂不懂法律?懂不懂纪律?!”一名县纪委原副书记在电话中这样对记者表示。
一名被指为女儿安排工作的县政府副调研员也说:“你不是开了介绍信到政府去了?这个找政府就可以了,找我干什么?”
江永县委某部门一位不愿透明身份的人士表示,此前,曾有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调查限于江永县范围内,所以表面程序都符合规定。如果深究,应该调查其原单位是否合规、是否属实。事实上,这些都可以通过编制、财政、工资等记录发现。
“人家敢怒不敢言。如果我管这个工作,谁做这样的事,我肯定反对。”该人士说。
湖南省开展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湖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监察厅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省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深入治理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的问题。
“重点治理违反中央、省有关公务员公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等方面政策纪律规定进人的行为;以‘人才引进’等为名,规避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相关规定和程序,变相违规进人的行为;严肃查纠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规进入公务员队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问题。”通知称。
据三湘风纪网报道,11月11日下午,省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国强调,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问题专项治理要攻坚克难、标本兼治。
记者从核心渠道获悉,为响应这次行动,江永县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目前,小组的工作重点是整治吃空饷等问题,暂时没有整治违规进人的实际行动。“现在下发了表格,让大家自查自纠,然后再上交给小组。”
“其实,工作组的成员中也有被举报违规安排子女工作的。但还没有被证实。”当地多位官员透露。
11月14日晚,黄昊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他称,这些问题真的不好回答,“我这样回答你,你也会去调查的,都是一样的,没必要去做这些重复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父母,呃,就是说,这样去,我们,办理的。”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是特别清楚一些细节,你知道吗?我说我不知道,也不特别现实,其实我真的不知道。”
黄昊随后解释称,他的意思是父母会更清楚一些人事程序,不是代其办理。“我不太管事、懂事,可能他们就帮我记了一下,从哪里调到哪里。”
提及是否有参加招考时,他称“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要不你就去问我们单位领导吧”。记者问他原来在哪个单位,他称:“我要去查一下我们的人事档案,看人事部门认定的是在哪个单位就是哪个单位。”
当被问及人事调动时是否因为父母是县干部而更宽松时,黄昊表示“不好说”,“应该不存在”。
为何被举报的官员及子女大多不愿就此事作出回应?究竟是举报失实,是事关隐私,还是另有隐情?中国青年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湖南江永:7名县领导亲属违规进行政事业单位被清退
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独家刊发报道《湖南省江永县:一些领导子女“绕道”进行政事业单位》,反映部分县领导亲属以本地或异地工作调动的名义,未经招考进入该县行政事业单位。该县随后成立5个调查组,分赴被举报存在虚假人事档案的县领导亲属原单位核实情况。
江永县委宣传部今天书面答复称,经核实,涉及领导子女亲属工作调动的实为10人,其中唐某、蒋某、张某等3人符合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招聘相关规定,属于正常的人员调动;黄某、聂某等7人未经招聘程序,违反了原国家人事部6号令《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经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县编委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上述7人予以清退。
答复称,江永县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把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证实,在江永县,部分县领导亲属的档案材料齐全,且拥有外地“原单位”事业编制的材料;然而在部分原单位,上述县领导亲属的姓名,并没有出现在编制手册上。
哪些人应对此负责?书面答复没有披露。
对此,江永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陈小平表示该问题“今天暂时还没研究”。他称,如果确实有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杜绝“绕道进人”不能仅靠“一辞了之”
事业单位招聘有着严格的招考和审查程序。对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要调进机关、获得编制,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绝非一张擅自捏造的简历就能蒙混过关。如果没有“个别领导”的庇护、帮助,仅凭干部子女或亲属一己之力不大可能办得成。仅对黄某等人“一辞了之”,而不追查其背后的“权力之手”,无疑是避重就轻,难以让人信服。
人事问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公平公正,公众十分敏感。任由个别领导干部将之变成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赤裸裸地以造假手段和权力运作,实现其子女亲属对公共岗位的侵占,不仅严重破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更是败坏党风政纪,甚至会滋生腐败。
近些年,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为子女亲属谋职、谋位、谋饷的事情并不少见,从“萝卜招聘”“吃空饷”再到“伪造档案”“绕道进人”,胆子越来越大,手段不断翻新,公众意见很大。但是,不少案例都只处理了违规入职者,其背后存在的隐蔽利益输送往往“查而不纠”,最终不了了之,如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怎能堵塞“近亲繁殖”的漏洞,怎能防范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在此背景下,江永县及其上级更应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将“绕道进人”事件作为典型案例彻查到底,同时对涉事官员进行深入问责、以儆效尤。
江永县在17日的回应中已经明确表示,将“对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众期待各地一方面更加严格人事招聘、调动制度并狠抓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对想“歪招”的官员加以严惩,绝不姑息,不让“绕道进人”类事件再次发生。
以透明公正的程序堵住“绕道”者
清退自是必须,但清退显然不该是最终结果,究竟是谁帮助这些领导子女伪造了档案、调动了工作、审核了编制,还需进一步的调查和问责。否则,如此违规的成本就太低了。
抛开具体细节和相关人员此前的“奇葩”表态不谈,官员子女能够享受种种优待,其实不足为奇。从他们的父母在官场中升到一定位置开始,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便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保送上大学、保送读研,完成学业后,轻松找个好工作,某种程度上这已成了“固定套路”。之前,媒体也多次曝光过某些官员子女在父母的关照下,谋得了事业编制、公务员身份,一些能量大些的官父母更直接把子女送进了大城市的对口单位或者收入更高的国企、央企。
近年来,每到毕业季,就业难的问题都会备受关注。但现实往往是,所谓难更多是对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一些有背景家庭的孩子往往能借助父母的人脉、地位、权势等轻易找到不错的工作。
曾经,人们坚定地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而拼爹事件的出现让人们对此产生怀疑。如今,发生在湖南江永县的违规调动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警示:一些官父母已经不必在考试环节煞费苦心地设条件、走程序了,而是学会了绕开考试环节,以工作调动的名义帮子女谋得一官半职,至少一个编制。换句话说,不管“直线”还是“曲线”、“直行”还是“绕道”,有官父母罩着,官员子女最终都会“前程无忧”。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往往只能望而兴叹。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近年来爆出了不少类似“爹影重重”的事情,而否定这些地方官员和他们的子女。事实上,秉公无私、不利用职权帮助子女“走捷径”的官员占了大多数,靠自己奋斗、拒绝父母关照的子女也大有人在。问题的关键是,“爹影重重”即使是个别事件,它们对公平公正的冲击也不可低估。
说到底,官员子女当然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也当然可以拥有事业单位编制,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政策,必须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公平地竞争,不因为自己的出身而享有任何特权和优待,占据更多本不该获得的社会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任时下的拼爹泛滥、放任潜规则胜于规则,恐怕才是真正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启示与思考】
公职人员考试制度体现了公平、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担任公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提供了平等的机会。然而,阳光制度下总会充斥着官场内幕,领导子女靠“走捷径”“拼关系”等方式谋上位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如此失衡的竞争机制不仅影响了考试制度的公平,更抹黑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庄严形象。
不得不说,如果“官二代”没有特权的庇护,没有区别与其他社会群体更高的福利、地位和权力,那么,人人都能平等享受社会职业带来的生活乐趣。然而,“官二代”子承父业的模式逐渐成为破坏社会公平和法制精神的官场体制和官场形态,并肆意滋生,从古至今长久不衰,不仅触及了社会最敏感的政治神经,也饱受舆论的指责,更让政治发展承受重大压力,这必须引起我国高度警惕,以防官权变异动摇了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和谐的稳定性。
破除当前愈演愈烈的“官二代谋政”或者说“权贵二代长存”现象,笔者认为,应建立官员回避制度和落实举报监督制度。为了保证公民机会平等,应严申法律禁止政府机构中的裙带关系及官员为亲属开后门的规定,建立起官员回避制度,把官权摆在台面上,让官员的违反公平、助子越位的风气无缝隙可钻而消失殆尽。除此之外,群众作为参与者或旁观者,具有客观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类似考试竞职的社会事件,须秉承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履行好监督义务,把“官二代”和普通群众的优者上岗的“比赛”过程暴露在阳光下,不给“官二代”借官权庇佑而违规操作留一丝越轨空间。
杜绝“官二代”踩着官权上位的现象并不容易,需要内在靠法律和外在靠监督合二为一而铸的利剑,才能斩草除根,才能彰显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6/7479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