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根治“潜规则”,还驾校一片“洁净”

2013年11月27日 14:33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考驾照潜规则揭秘花钱买本

在孙杨豪车追尾引来的驾照风波发酵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网民对驾照和驾考制度的吐槽。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用钱买驾照的现象在大城市已几乎绝迹,但学驾照给教练“意思意思”、一些小城市用几千元上下“打点”就能取得驾照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驾校陋习和潜规则在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行风热点。

据了解,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驾驶证考试的监督力度,改进了考试方式,但是在不同地方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有很大差距。宁夏银川市一驾校教练透露说,现在有的地方管得紧,有的地方管得松,大城市管得紧,小县城管得松。不少人就花些钱去这些管得松的地方办驾照,过段时间再把驾照转回居住地。

这位教练说,他教的一些学员平时不好好练习,说自己找了关系考试保过。但这位教练总会告诫这些人:“关系”你们可能有很多,但是命只有一条。

乱象一:路考没过400元拿驾照

“三四千元买个驾照”在现在听来有些“天方夜谭”,而在2010年以前一些地方却真实存在。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2009年利用暑假时间回到老家河南安阳报考驾照,前面的考试都很顺利,到路考时他没有通过。这时他所在的驾校告诉他,交400元钱就可以把他的成绩改为合格。考虑到时间问题,王先生最终选择了给驾校交400元钱,很快他就拿到了驾照。

“当时驾校人非常多,练车的机会非常少,当时没考过主要是因为练得少了。现在虽然有驾照,但根本不敢开车上路。”王先生说。

与王先生一样有了驾照,却不敢开车上路的人也不在少数。宁夏灵武市的李斌(化名)2008年通过熟人在驾校报了名,交了4000元钱后,驾校承诺保证拿到驾照。此后每次考试李斌都只到现场露个脸,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驾照。他说当时工作太忙,实在没工夫学,拿到驾照后,才慢慢在自家的车上学会了驾驶。

 

乱象二:学车要送礼教练才肯教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市民“买驾照”源于驾照考试周期长、难度高,但更有一部分人想早日拿到驾照的目的,是要逃离驾校教练的“盘剥”。

“刚开始学车时,教练老不好好教,经常让我一个人在车里练习入库,而他在车外聊天,后来经过教练‘启发’,我才明白是自己没送礼。”在甘肃兰州市某驾校学车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张虎(化名)告诉记者,后来他每次练车时都要买点水果等礼品带去,过了一段时间,以为礼送得差不多了,没想到礼物一停,教练态度立马改变。

“想让教练给安排个练车的好时间段得送礼,想让教练好好教得送礼,想把考试约在前面要送礼。”银川市一所驾校学员、网民“刘铮”说,真想买个驾照算了,那样还省事。每次去练车前,26岁的他都得下很大决心,“刘铮”认为,各级政府现在都走群众路线了,驾校的歪风陋习该有人管管了。

考驾照潜规则?没“含金量”怎能保安全?这靠谱吗?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太多“马路杀手”谁之责?考驾照潜规则,三四千元买本,开车靠自学。路考没过,交400元拿驾照;学车要送礼,教练才肯教。生命谁负责?考驾照潜规则,为何没人管?关乎生命安全竟没人重视?

网友:如果能花钱可以买到驾照,对平民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驾规严了,考驾照严了,只靠10多天每天1小时左右的练车,如何考证?在现代工作繁忙的今天,并不是有太多时间练习,交钱补考是小事,5次不合格还要全部重新考才要命!

宁夏银川市一驾校教练透露说,现在有的地方管得紧,有的地方管得松,大城市管得紧,小县城管得松。这些驾校陋习和潜规则在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行风热点。不少人就花些钱去这些管得松的地方办驾照,过段时间再把驾照转回居住地。

这位教练说,他教的一些学员平时不好好练习,说自己找了关系考试保过。但这位教练总会告诫这些人:“关系”你们可能有很多,但是命只有一条。

驾校盛行“潜规则”只因缺少较真

都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然而驾校里盛行的潜规则,则有点相反的意思,很多考生急功近利拿驾照,倒逼了这种现象的催生。不知道从何时起,但凡进驾校学习考试的,都已经做好了“意思意思”的准备,甚至有些还想“一步到位”——干脆花钱买得了!

现在花钱买驾照的传闻已经绝迹,每每有人问及,都会传出暧昧的“不好搞了”之回应。另一个方面,驾校里原有的生态环境还在照旧。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教练依然是被热捧的香饽饽。有的驾校二三十个人练一辆车,让谁练、练多久,教练对此有绝对的话语权。

驾校的火爆也源于这些年来老百姓的腰包丰盈,不管有车没车,有钱没钱,很多人都已经把驾驶作为社会人必备的技能之一。然而“肉多狼少”,很多驾校因此超过了自己承受的接纳能力。但是现在新开驾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层层审核是必须的;而相应的驾校教练的上岗、培训以及认定,据说也是要过五关斩六将。

强烈的卖方市场催生出教练们的傲慢。吃拿卡要并不是新闻,而打着路考之名“上供”的似乎也不稀罕。种种潜规则让某些驾校有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秩序没了,信誉没了,甚至连彼此的尊严都要放到一边。所有人都颇有默契的“各尽其责”。

 

在新闻中,我们还是能听到少数人的“异议”的,有的现身说法自己的不公平待遇,也有点揭露层层黑幕。他们是一群较真的人,即便不是很彻底,却让这种“闷声发小财”的潜规则现象如坐针毡。

也许教练们也感到很委屈“花钱买便利,还有什么牢骚?”这种心态在教练圈中很有市场,甚至有点“行业标准”的感觉。有些刚初出茅庐的教练或许还想坚持底线,他们称“找关系、送红包的现象很多,可命只有一条!”但在强势潜规则的暗示下,恐怕最终难以独善其身。

驾校应该有着自己的应有之义,比如现在很多驾校只教你考试拿本的本领,根本没空理你学车上路的渴望,更遑论其他方面做到表率作用。驾校缺位,监管缺位,还有很多考生思想也缺位,当人人都少了较真,那真只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驾考潜规则背后的制度之殇

汽车的发明,缩短了生活的距离,扩大了社交的半径,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如果用不好反而是“交通凶器”,这种双刃剑的性质更加需要我们强化驾校的学习,从根源上减少“马路杀手”;用“意思意思”的方式取得驾照,不仅是违反交通管理法的行为,更是一种将生命视为儿戏,对自己、家人和社会公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驾校师傅吃拿卡要的情况屡禁不止,交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治理措施为什么收效甚微呢?从源头上来说,财经作家高承远认为是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导致这种陋习长期的存在和蔓延。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只规定“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这说明通过考试便可拿到驾驶证,与是否参加驾校无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驾培资源的垄断导致驾考和驾校捆绑难分,驾校培训证明成了驾考的“准考证”,要获得考试资格就必须参加驾校的驾驶培训成为不成文的规则。

既然要获得驾照必须要参加考试,要参加考试必须要接受培训,而培训资源包括教练和教练车又统统被驾校所垄断,那么要获得驾照必须得经过驾校这一道关。学员花钱报名,教练有完全自主的权利决定你怎么学、该如何考,让谁多学让谁少学,让谁先考让谁后考,经济学上早就说过了“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教练受到监督和制衡的力量太弱,吃拿卡要就成为顺理成章的潜规则甚至是明规则。

我们为什么不学习一下支付宝的模式,强化学考分离的驾考制度,驾校甚至私人机构进行学员培训,交管部门负责考试,学员自主选择信誉好的驾校师傅进行学习,价格互相商定,甚至采取“学成付款”的方式。这样驾校师傅也会尽心尽力建立自己的口碑阳光教学以保证获得“好评”和更多的学员以及利益。

遏制“花钱买驾照”当剥离利益关联

随着驾照需求的越来越旺盛,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驾驶培训行业唯利是图,真收费假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打折扣,学时不够,内容不落实极为普遍。笔者是2010年取得驾照的,虽然按照规定必须要参加86学时的培训,但实际上因为工作所限,没有达到要求的三分之一。虽然还有很多学员比这更少,但这并不影响其考试合格,在场考时,教练会站在对面通过对讲机教你操作;而路考时因为事先已经做好了“勾兑”,最后变成了走流程。当然,在有硬指标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运气”不好而重考,但大多也是给钱过关。加之考试本身设计的难度不大,驾照考试和领取的成功率极高。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国《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学习机动车驾驶,应当先学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再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同时,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也正是这样的专业性设定,给驾校这种培训机构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湖南某驾校负责人曾透露,虽然目前驾校已经社会化经营,但仍有许多由交警或交通部门间接开办,要么与交警部门、交通部门内部人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相关部门在驾驶培训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形成了对驾照考试培训的垄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明文规定申请驾照考试报名必须出具《驾校培训记录》,这样的私设准入门槛,无疑是拿公共权力为行业利益背书。

尽管驾驶培训已经社会化,但何以滋生了“交钱就通过”、“学车要送礼,教练才肯教”等乱象呢?驾校的牛逼哄哄的底气从何而来?其为何成为利益寻租的突破口?一个商业机构能有如此强大的能量,皆因其只是整个利益链条中的一环,所作所为既有“替人做嫁”的因素,更有“搭船收费”的附加。可以说,“花钱买驾照”里既有商业的沦陷,也有权力的寻租。

培训机构本就是商业机构,其承担着培训的责任但不应对结果把关。假若把培训机构比作生产“准驾驶员”的注水线,那么产品的好坏当由交警部门组织的考试来检验。而现实的问题是,若是培训不合格,证照申领者何以通过驾照考试并顺利拿到证照的呢?驾校培训弄虚作假走过场,根本原因还在于考核把关不严所致。由于交警部门与驾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商业贿赂现象的存在,使得驾校往往成了权力寻租的工具,驾校给交警部门提供好处,而交警给驾校提供方便。从当初一些地方公然卖证到驾考时放水,才使得驾校成为利益寻租场。

遏制“花钱买驾照”当剥离利益关联,治理驾驶培训行业乱象,必须整治其背后的权力推手。如此而言,实行责任倒查,按图索骥进行权力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启示与思考】

随着城市扩张、小客车降价,小客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开车也几乎成为人们必备技能,随之而来的是“全民学驾照”的氛围。在这种语境下,考取驾照的程序严格不严格,相关部门的风气好不好,显得愈发重要。这既关系到公共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廉洁性。

可是,遗憾的是,考驾照过程的重重黑幕、潜规则,只要是考过驾照的人也许都或多或少有所感触。在某些地方,驾校和考试部门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教练随意吃拿卡要;驾校为了保证“通过率”,大行“打招呼”之道;有些驾校甚至直接是相关人员亲属开办,这些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选择“好驾校”并和教练搞好“关系”,成为考驾照必修课。

根治“潜规则”,还驾校一片“洁净”,让学员轻松学车,是社会的呼声。笔者认为,需三方联动,多措并举,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从部门来说,要始终保持露头就打、重拳整治的高压态势。交警大队、车管所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加强对驾校的监管,通过教育培训、签定承诺书、查处典型等措施,让驾校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了纪律会怎么样。对发现有“潜规则”的学校给予相应处罚,对严重的给予停业整顿或取消办学资格。

从驾校来说,要坚持严格管理,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存在“潜规则”,驾校教练是关键。因此,驾校首先要把好教练入口关,坚决不用道德品质不好的教练。加强对教练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对因“潜规则”受到学员举报、投诉的教练,要坚决清除教练队伍,以净化行业风气。同时,要向社会做出不搞“潜规则”的承诺,主动接受监督。

从学员来说,要敢于维护合法权益,坚决抵制不良风气。世上本没有“潜规则”,仿效的人多了便有了“潜规则”。之所以存在“潜规则”,关键是因为有“潜规则”滋生的温床,那就是有的学员在面对教练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时,愿意忍气吞声,并最终接受,从这个道理说“潜规则”也是学员惯出来的。因此,要抵制“潜规则”,学员必须团结起来,对“潜规则”零容忍,敢于向学校、部门和社会揭发“潜规则”相关的人和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上下一条心,社会齐参与,我们有理由相信,“潜规则”终将会销声匿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7/7481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