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提升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积极探索
2013年12月09日 09:43看了社旗县“三加”模式的做法,感触良多。
实现三农中国梦,必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让亿万农民同步进入小康、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美好家园,这三个方面是我们推进“三农”发展的三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好坏、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成败。实现三农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努力和配合,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社旗县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加协会、党员加农户、产业加基地”的“三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村党支部处于“龙头”的位置,这种模式以本村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引领建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倡导党员自由结合农户,成立帮扶联合体;支持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示范基地。这种模式不仅把党建工作与推动农村发展相结合,而且大大提升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执政能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融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和服务发展的能力。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但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相当低下;虽然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广大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率领群众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基层党组织由于各种原因,办法不多,思路不广。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继续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提升领导发展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社旗县在构建“三加”模式中,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有效增强了基础党组织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通过“支部加协会”,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协会建立、协会帮扶中的作用,为协会建立、运行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通过“党员加农户”和实施“三业”竞赛,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服务和带动农民致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提升领导发展和服务发展能力的过程中,社旗县农村党组织自觉做到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干预、政策引导而不包揽经营,不但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
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微观来说,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有效实现的保障,让每个公民的权利都能得到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幸福梦想都有机会实现。实现三农中国梦,核心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保持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基础。对于传统农区而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而且抑制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社旗县提出的“三加”模式,一方面把农民分散生产、分户经营组织起来,使其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大大提高农户购销行为的可预测性和有序性,克服农户家庭经营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的信息、资金、专业化等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支部”、“协会”、“党员”的重要作用,把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引入农业生产,把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不但改善了农民增收的环境,而且提升了农民集聚财富的能力,扩大了农民自我发展的机会。社旗县2012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5977元,较2005年翻一番,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9/7482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