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中东欧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2013年11月29日 12:4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6日上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之后,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正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欧合作,相向而行”三个原则为指引,着力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
(图片: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加勒斯特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讲话。)
增强经济与友谊的“粘合度”
国际战略学者沃尔特·罗素·米德认为,在世界级大国的诸多实力当中,“粘合力”是一种能使不同国家和睦共处的源动力。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正是这种“粘合力”的一个体现。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所以能够增强“粘合度”,首先在于广泛的双向经济需要。正如米德所察,所谓“粘合”,主要是以经济的至关紧要性使各方携手成为一体。与会领导人一致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契合了各自发展特点与合作需求,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八项内容当中,经济合作是毋庸置疑的主角。从促进投资贸易合作、扩大金融合作,到推进互联互通合作,再到拓展科技创新环保能源领域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纽带连起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两大界面。许多合作,如匈塞铁路的建设已经结出实果。
除了物质层面的联手,许多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思路更感兴趣。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中国是唯一保持快速增长的世界大型经济体。“中国为什么做得到?”各国都在探寻。国际观察家还指出,中国的发展红利连接世界。挖掘扩展与中国的利益交汇,探求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对此有着共识。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能够增强“粘合度”,还因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友谊。在会晤之前,李克强总理在中东欧国家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谈到,60多年前,中东欧国家率先承认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彼此友好合作的新篇章。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取得积极成效,相互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最新的合作纲要当中,活跃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一项。国之交在民相亲,人文交流增强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友谊。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增强“粘合度”,更在于顺应了国际时势潮流。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所言:“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历史机遇之门已经敞开,未来的合作规划蓝图正展现在眼前。
(图片: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三届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推进互联互通与绿色合作
在中国—中东欧加强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双方之间人员和货物流通顺畅,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李克强指出,加快推进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各方物流畅通,拉动经济发展。
中东欧地区连接亚欧两大洲,地理位置优越,但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以提升运输能力。
此次访问期间,李克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将以此为契机,展开更多合作,开辟中国和欧洲之间海陆联动的运输新通道。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装备走出国门,特别是加强与中东欧新兴市场合作,既可帮助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实现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提高装备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中欧物流新动脉。
李克强总理26日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了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也再次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主角。
(图片: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在罗马尼亚议会宫共同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
在谈到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绿色合作时,李克强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中东欧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不少中东欧国家致力于电厂升级改造,而中国核电、水电、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电力设备和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电力工程和设备有望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亮点。
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正当时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能源、金融、投资和农业,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格局初显,也给志在“走出去”的中企开辟了广阔前景。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工商会主席索林·迪米特留认为,中东欧地区大多数国家目前特别需要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强投资,而正在谋求经济结构调整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拥有相应的技术和必要的资本。
保加利亚信息技术大学教授登切夫认为,中国在创新、高科技及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而中东欧各国在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等领域发展较快。中国企业可向中东欧各国食品加工业、农牧业等领域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据悉,下月天津农垦集团有望与保加利亚一农业公司正式签约,购买和租赁土地种植玉米和苜蓿。相关人士透露,此举旨在借助当地农业生产环境,将农产品返销国内,同时利用保加利亚欧盟成员国的便利将产品打入欧洲市场。
中东欧国家渴望搭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对与中国的合作充满期待。斯洛文尼亚官员表示,在罗马尼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倡导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斯洛文尼亚企业正将目光转向中国。(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9/7484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