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凝聚改革正能量增强发展新活力
2013年12月05日 13: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吹响了新一轮改革进军的号角。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芜湖的发展定位,坚定信心、一鼓作气,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率先发展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芜湖改革开放35年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靠的就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动摇。芜湖因水而兴,历史上就有着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传统,从傻子瓜子,到奇瑞、方特,芜湖人的创新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我们坚持每隔两到三年,就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无论是“改革开放的芜湖人”、“怎样看神秘的温州人”,还是“弘扬创新文化”大讨论,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芜湖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芜湖面临新一轮改革机遇,我们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首先是强化责任意识。芜湖能有今天率先发展的良好势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给我们搭建的一系列战略平台;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抓,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形成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今天,改革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强烈的责任感,冲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芜湖继续保持率先发展的强劲势头。其次是强化进取意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芜湖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新阶段,更加需要我们增强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我们将把推动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加快跨江发展作为关系芜湖未来的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把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再次是强化机遇意识。我们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对芜湖来说,就是要抓住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和跨江发展等重大机遇,千方百计把政策用足,把平台用好,把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化为芜湖率先发展的现实成果,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创新发展是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上,芜湖于1996年成为第一批“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对国有资本实施战略性重组,对中小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全市23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分流安置职工10万余人。在改制的基础上,实行“放水养鱼”,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1519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88.4%。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奇瑞为龙头,集聚了400多家零部件企业。奇瑞汽车在一张白纸上创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去年销量57万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奇瑞捷豹路虎、观致等合资项目积极推进,农机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板块发展迅速。材料产业以海螺、新兴铸管为代表,海螺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60多亿元,水泥、型材产能均居世界前列,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电子电器产业以美的、格力、日立为支撑,芜湖已经成为美的最大的生产基地。电线电缆产业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正在朝着千亿元产业基地迈进。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抢抓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引进创新团队、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等方面加大扶持,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芜湖实现转化,更多芜湖本土创新企业加快成长,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源泉在芜湖充分涌流、竞相迸发。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综合改革,推动土地、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今年,我们重点谋划了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循环经济等八大产业园和触控显示产业链,市本级财政计划每年安排10亿元扶持资金,撬动500亿元项目投资,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形成几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三、公平正义是标尺,和谐发展是保障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聚民心,广大群众才会衷心拥护。公平正义是检验改革发展的尺度,不仅影响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社会建设,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等一系列改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将继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急事先办、务求实效的原则,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急”、“难”、“病”、“弱”等民生问题,发挥政策托底功效,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对于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敞开大门、主动登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努力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大气力打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弹簧门”、“玻璃门”,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环境。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常态工作常抓不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以作风建设的良好成效,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芜湖各项改革,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5/7485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