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加速宿州改革发展
2013年12月02日 09:4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巨大勇气,体现了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担当。我们要把贯彻会议精神与实际市情相结合,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点燃效能激情,提振改革勇气,凝聚发展力量,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把改革蓝图转化为人民福祉,加快建设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
坚持整体承接,以开放促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宿州市整体承接产业转移,既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又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宿州以开放促改革,就要依托自身优势,顺承产业转移大势,整体承接沿海产业集群转移,实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凝心聚力地发展壮大制鞋、服装、家居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扩张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带动效应,在整体承接中壮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宿州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双轮驱动,促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二者紧密结合、良性互动,才能加速宿州后发崛起。宿州市积极探索“产业导向”的城镇化之路,以产业城建设为载体,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良性融合。着力增强工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吸纳城乡人员就业;大力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潜力的小城镇,以稳定的城镇人口保障工业化持续就业需求,实现城镇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就业促安居,以产城一体保障人的全面市民化。
坚持“三区”共进,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宿州市始终坚持 “三集中”、“三优先”(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园区配套项目优先、城乡基础设施优先、民生所需项目优先),推动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三区”共进,城乡一体发展。统筹推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进中心城区和四个县城建设,做强主城、扩展县城,主城区及各县城进一步拉开框架,强化基础,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增强集聚力和竞争力;按照“思想解放先导区、特色产业示范区、优质要素富集区、幸福生活新城区”的“四区”目标,明确主导和重点产业,实施错位竞争,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工业扩张、承接转移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强增长极;新型农村社区坚持量力而行、主动作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搞形式主义,重经济适用、重整治提升、重可持续建设,考核验收一批、整体规划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启动建设一批、“三线三边”整治一批、统筹推进一批,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皖北特色的建设模式。力争通过5到8年努力,基本建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四化”同步,促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宿州市注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共享收益。坚持以工业化引领发展,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追究制度化,毫不动摇坚持“工业、项目、招商、园区”四位一体的工作法,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扩张主路径,把项目作为工业扩张主抓手,推动工业发展扩总量、提质量、上水平,努力形成主导产业顶天立地、全民创业铺天盖地、新兴产业惊天动地之势,以工业支撑城镇,反哺农业。坚持以城镇化助推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配套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鼓励产业工人通过学历和技能提升,提高收入,改变生活,融入城市,以城镇化扩大内需,以城镇生产要素支持农村发展。坚持以信息化提升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保障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加快培训职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人地挂钩促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突破,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层次破解“人往哪里去、地往哪儿转、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以“四化”同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作者系中共宿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2/748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