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国感恩节购物季盛宴或难续
2013年11月29日 13:42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感恩节的第二天“黑色星期五”是购物旺季的起点,每年感恩节到圣诞节前后是美国传统上最主要的购物季,这段时间内全美零售额通常占全年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虽然各大商家铆劲促销,但却遭遇购物季的“先天不足”。加上媒体揭露打折黑幕,让商家、消费者获得了更加全面的信息,为他们日后作出更加理性的抉择打下基础。
购物季“先天不足”
如此重要的消费盛宴,商家自然是摩拳擦掌,铆足了劲,但今年的购物季却有几分“先天不足”。
首先,在家庭财富回暖速度缓慢和工资增幅迟缓的美国,众多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变化,省字当头成为很多工薪族的新持家之道。涵盖信用卡消费的周转性信贷是美国民众消费热情的晴雨表,今年9月周转性信贷降至8469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远低于2008年的约1万亿美元。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在重要的经济报告中可以找到痕迹,也在深刻影响美国商家的经营思路。
从2010年一季度至今年三季度共15个季度中,个人消费开支增速超过当季实际GDP增速的仅有7个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不给力,美国总体经济增长的表现难以抢眼。居民消费谨慎也导致在过去15个季度中,私营部门的补库存热情不旺在5个季度中拖累经济增长。反映美国商家对未来销售预期的企业库存销售比率自2010年以来始终在1.25至1.30的窄幅区间内波动,远低于2008年末接近1.50的水平,这说明商家并不期待民众的消费热情会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11月26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宁厄姆镇,一辆汽车在雪中行驶。)
其次,消费者信心不足。2013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股市、楼市涨幅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持续改善。但是,美国两党的恶斗也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在今年的购物旺季到来前发布的一些行业预测数据并不算乐观。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预测,今年购物季打算上街或者上网购物的美国人有近1.4亿,略低于去年的1.47亿。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26日公布的11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3个月下跌,降至7个月低点。该机构经济指标部门主任琳恩·弗朗哥认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今年的节日购物季对零售商而言可能充满了挑战。
最后,今年购物季天气也不太“给力”。据悉,今年的感恩节是2002年以来最晚的,今年年末购物季比去年缩短了6天。而且,感恩节期间的天气也不理想。据美国国家气象局25日预报,感恩节期间,美国南部、东北部都将遭遇雨雪天气。气象局专家丹彼得森说,尤其对五大湖地区和东北部的人们来说,这个感恩节假期恐怕要迎来大风和寒冷天气。
商家卖力打折
虽然有种种不利因素,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商家们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推销自己的商品。老天将购物季缩短了一周,那就人为将购物季提前一周开始。
感恩节为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购物时间传统上是从周四晚凌晨开始,从而拉开“黑色星期五”的销售大幕。今年,不少商家如沃尔玛、亚马逊等直接将“黑色星期五”的优惠活动提前至周一,并取名为“黑色星期五周”。而拥有大量实体店的商家如沃尔玛、反斗城、百思买等还表示将周四晚上的开门时间提前。
(图为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著名角色“小黄人”手提梅西百货购物袋。)
为了应对感恩节期间不好的天气和网络销售的不断攀升,众多商家还加强了网络销售,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购物季的巨大折扣。据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的调查,今年,超过半数的商家会至少提前5天在网络上安排购物季的促销活动。
感恩节未到,Groupon团购网已经打出了“‘黑色星期五’现在开始”的广告,百思买公司推出“黑色星期五前夕”折扣活动,沃尔玛的感恩节打折商品清单早已剧透……美国众商家利用各种方式延长购物季,希望从偏爱物美价廉商品的消费者身上最大程度“吸金”。
媒体揭露打折黑幕
虽然商家在想尽办法迎合消费者,推销商品。但不少业内人士和媒体还是在给这场盛宴泼冷水,有分析人士认为商家提早营业,增加的成本可能多于收益。ShopperTrack公司首席执行官比尔马丁就表示,“商家要支付员工的加班费、晚餐费、商品的折扣费用,这些花费完全可能吃掉早开门数小时赚得的利润。”
此外,《华尔街日报》网站26日载文揭露美国商家的打折黑幕,提醒消费者理性购物。文章说,商品打折的实质是“大型零售商会在背后与供应商协调定价,将价格设定在打折后照样能够获得其所需利润的水平”。
(11月26日,美国洛杉矶一沃尔玛超市内的电视上显示着“距离黑色星期五还有两天”。)
文章引证说,相关机构的统计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美国31个百货和服装零售巨头的打折活动增加了63%,平均打折幅度从25%提高至36%,但同期这些零售商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27.9%,假日促销几乎未导致利润下降。
在提前拉开帷幕的年末购物季中,当商家们奋力推销商品、消费者沉浸在购物狂欢时,不同的声音肯定会跳出来,相互质疑,虽然有几分不和谐,但却让商家、消费者获得了更加全面的信息,为他们日后作出更加理性的抉择打下基础。(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29/7485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