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对我知识产权打击呈现新趋势

2013年12月01日 14:50

 

“337调查”是美国利用知识产权纠纷,阻止或限制外国企业或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旦就涉案产品发出普遍或者有限排除令,我国企业生产的涉案产品将无法出口到美国市场。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实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美对我知识产权阻击战呈现新趋势。

商业秘密诉讼案件增多

“337调查”是指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修正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主要针对侵犯专利权或者商标权行为,也包括侵犯著作权、半导体芯片模板以及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等行为。我国一直是近年来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2007-2012年,我国企业遭遇美国“337调查”占其全球调查总量的1/3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在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以及美国国内法院针对我国企业的商业秘密诉讼案件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今年2月20日,美国白宫发布“反外国盗取商业秘密策略”的报告,虽然号称“并不专门针对某个国家”,但鉴于该报告多次以我国企业或自然人等“盗取美国商业秘密”举例,华尔街日报、CNN等认为此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我国政府和企业施压。这份长达141页的报告非常明确地将美国商业秘密的保护提高到其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开宗名义地提出,保护美国商业秘密是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和支持就业”。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表示,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其法律争议更复杂,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百慕大三角”。专利、商标、著作权是显性的、相对公开的,而商业秘密是“背靠背”的,信息不对外公布;专利权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符合条件再申请相关权利。而商业秘密信息相对屏蔽,其界定有更大的弹性和余地。因此,以商业秘密为由对中国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对我国企业的杀伤力更突出。

1

(图为7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左二)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左一)与美国财政部部长雅各布·卢(右二)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右一)共同出席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

 

针对中国创新企业

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是,随着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美国在感到“威胁”的同时,加强运用知识产权武器,对中国“新秀”露头就打,以期在“苗头”阶段就对我形成“扼制效应”。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海尔集成”)成立于2000年,其自主研发的8位通用MCU(微控制器)系列芯片,自2007年起广泛应用于家电、手机、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汽车等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集成电路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这一成长趋势威胁了美国微芯科技在中国的市场利益和发展前景。自2007年起,美国微芯科技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著作权行政诉讼,同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对23件专利提出了逾70项/次无效请求和行政诉讼。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秘书长赵建忠表示,美国微芯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微控制器(MCU)和模拟半导体供应商,曾占据中国半导体市场芯片供应商的10%左右的份额。相比而言,上海海尔集成2012年销售额仅1.43亿元,仍是一个“小企业”。但海尔集成的创新能力让微芯感到了威胁,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在萌芽阶段,打压和扼制上海海尔集成电路的MCU自主技术及其市场的快速扩张与发展。

陶鑫良指出,当我国企业同时具备“产品属于主流产业、高新技术或者朝阳产业,市场份额已经或者潜在威胁到相关跨国公司,尚缺乏据以对抗或交叉许可的专利等知识储备”这三个条件,就几乎一定会被相关国际巨鳄推上知识产权侵权被告席。

2

(这是2012年9月19日,第二届中美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资料图。)

 

用“拉锯战”拖垮对手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耗时长、成本高,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惯用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双方力量悬殊对比,对我国科技创新企业运用“组合拳”“连环腿”,试图用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拉锯战”拖垮刚起步的对手,让中国企业疲于应付、市场受阻。

2007年7月,微芯公司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海尔集成10余款HR6P系列微控制器(MCU)侵犯其PIC16CXXX微控制器相关的微程序、指令集和数据手册著作权。经过6年的审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最终于2013年4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微芯公司的诉讼请求。

但微芯公司在上海起诉的同时,向国家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海尔集成的23件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最终专利复审委作出审查决定,维持海尔集成的专利权有效。随后,微芯公司不仅针对无效审查决定提出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二审败诉后提出再审申请,还向专利复审委针对这23件专利提出第二轮无效宣告请求,在专利复审委再次做出决定维持专利权有效后,微芯公司又一次提出了行政诉讼。在一轮轮“专利无效申请-行政诉讼-再审”的车轮战中,海尔集成不堪其扰,市场拓展受阻。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裁张晓诗说:“尽管海尔赢得了知识产权诉讼,但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海尔每年用于应付诉讼的成本高达1000万元,而我们2012年利税总额才2393万元。公司为诉讼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迫延缓了内部研发进展和市场拓展步伐。这对中国民族企业乃至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都是巨大的损失。”(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1/7485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