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德国大联合政府呼之欲出 待磨合应对经济挑战
2013年11月30日 13:11
经过一个多月“马拉松式”的谈判,德国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与社民党高层领导人27日就联合组阁协议达成一致。分析人士认为,这份协议平衡反映了各党的诉求,有利于保证欧洲及欧元区的稳定,但缺乏刺激增长和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而且,理念不甚相同的两党在今后联合执政过程中,也必然会有诸多需要磨合之处。
(图片:11月27日,在德国柏林,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现任联邦总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从左至右)出席新闻发布会。)
国内政策妥协与坚持并存
联盟党与社民党发布的联合组阁协议题为《塑造德国未来》,长达185页,内容包括新一届政府内阁组成及未来四年主要施政纲领,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内容,各党在其中既有妥协也有坚持。
根据协议,默克尔将继续出任德国联邦政府总理。新一届联邦内阁中,基民盟将占据5席,基社盟3席,社民党将获得6个席位。具体内阁成员名单将于12月中旬公布。
税收政策、最低工资政策、养老保险等是联盟党与社民党组阁谈判的主要博弈点。就达成的协议来看,联盟党坚持新政府不增税,作为妥协,社民党的主要政策主张——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每小时8.5欧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被采纳。社民党视最低工资政策为联合组阁“不可改变的原则”。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家格罗·诺伊格鲍尔认为,各党在满足各自政治诉求方面都是赢家:基民盟需要权力,基社盟主张征收养路费,社民党力求获得基层党员支持。德国各界对这种党派博弈达成的“平衡”褒贬不一。
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彼得·博芬格说,联合组阁协议反映了各党希望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愿望,但政府应采取更多激活经济的措施。
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米夏埃尔·佐默说,协议在改善工作条件方面迈出一大步,特别是引入最低工资标准,将有利于劳动者与企业进行谈判。
企业界态度则截然相反。德国工业协会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说,协议使德国经济面临新的压力且威胁到德国企业竞争力。
(图片:11月27日,在德国柏林,德国总理、基民盟主席默克尔(中)展示组阁协议书,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左一)与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握手。)
欧洲政策多共识
联盟党和社民党在国内政策上分歧颇多,但在欧洲政策上却有着基本共识,即德国与欧洲不可分割。
基民盟主席、现任总理默克尔说:“欧洲强,则德国强。一个稳定且没有债务的欧洲对德国有重要意义。”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说:“大联合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欧洲及欧元区稳定。”
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新政府的欧洲政策既无“大变化”,也无“大惊喜”。德国贝伦贝格-戈勒斯银行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舒尔茨说:“新政府将延续近年来成功的欧元区政策,帮助债务国渡过危机,并要求其实施经济改革和财政紧缩措施。”
新政府“以不变应万变”的欧洲政策也招来一些批评。博芬格说,德国应致力于推动欧元区建立财政联盟和政治一体化,使欧洲央行摆脱“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但大联合政府错过了最好时机。
新政府在内政方面的举措也被认为给欧洲树立了“坏榜样”。英国斯皮罗主权战略咨询公司首席专家尼古拉斯·斯皮罗说,当欧元区其他国家都在实行削减福利的改革时,德国显然在回避此问题。实行最低工资、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改革背道而驰。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没有做到“以身作则”。
(图片:德国社民党(SPD)和联盟党(CDU/CSU)的标识)
大联合政府仍待磨合
尽管联盟党与社民党已签署联合组阁协议,但大联合政府距离成功组阁仍有最后一道坎:社民党基层党员表决。
社民党党内一直有两个声音:以加布里尔为代表的党内高层希望通过同联盟党联合执政,实现社民党的政治主张,在下届选举中赢得更多支持;而部分基层社民党人则认为,社民党作为在野党能更好地表达自身诉求,联合执政只能使社民党被默克尔的光环所掩盖。
社民党约47万名党员将于下月初表决是否批准联合组阁协议。加布里尔说,他有信心,社民党一定会通过该协议。然而,万一联合组阁协议未能赢得多数社民党党员支持,默克尔只剩两个选择:与绿党开启组阁谈判,或者重新选举。
若联盟党与社民党如愿牵手,这将是两党自二战后第三次组成大联合政府。从此次组阁谈判艰难进程不难看出,“中右”的联盟党与“中左”的社民党未来仍需更好地磨合。
德国媒体普遍认为,大联合政府未来最严峻挑战来自经济领域,新政府在协议中更多是提出“承诺”和“计划”,鲜少有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措施。更令人失望的是,联盟党与社民党并没有利用联邦议院绝对多数席位在协议中提出有关德国长远发展的改革措施。
根据联合组阁协议,至2017年,新政府将为养老保险、能源转型等改革措施增加约230亿欧元支出,但政府不会提高税收。德国N-TV电视台认为,新政府将问题抛给了未来,今后四年政府在不增税的情况下能否承担高额财政支出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30/748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