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乌克兰临时变卦令峰会成果缩水 未来俄欧博弈仍将继续
2013年11月30日 13:23
11月28日至29日,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欧盟曾期待东扩计划在本次峰会上开花结果,但乌克兰在会前出人意料地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峰会成果大幅缩水几成定局。对于乌克兰的突然变卦,俄罗斯和欧盟双方互相指责。可以预见,未来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仍将继续上演。
乌克兰“临阵退缩”令峰会成果缩水
此次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唱主角的本应是乌克兰。但就在峰会前夕,乌克兰突然宣布不会在峰会期间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成为准欧盟成员国。如此一来,峰会最有望取得的成果也就是欧盟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草签联系国协定。
在峰会开幕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了会谈。有外交官向媒体透露,会谈未能取得进展。
(11月21日乌克兰突然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
为凸显欧盟对东部伙伴国的重视,除了欧盟机构领导人外,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都出席了此次会议。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抵达会场时对记者说:“我对这次与乌克兰签署协定不抱希望,但欧盟大门依然敞开。”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对记者说,乌克兰必须决定未来是加入俄罗斯的关税同盟,还是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他认为,欧盟的大门应该向乌克兰敞开。
此间舆论认为,乌克兰立场变化与俄罗斯施加压力直接相关。俄罗斯曾警告说,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俄罗斯将采取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乌克兰产品。
当事方心中各有“账”
对于乌克兰临时变卦,大失所望的欧盟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最终迫使乌克兰就范。对此,俄方反唇相讥,指责欧盟向乌克兰施加压力并进行恫吓。
俄罗斯虽在这场“阻击战”中暂居上风,与欧盟的地缘政治博弈却远未结束。因为在战略层面上,欧盟不会放弃东扩,仍将利用峰会机制来推动东部伙伴关系。在欧盟看来,东扩的进展直接关系到欧盟东部成员国,尤其是波罗的海和东欧成员国的安全利益。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大多对俄罗斯抱有戒心,一直希望欧盟边界向东延伸,为本国安全多加一道保险。
(11月25日,乌克兰民众在利沃夫市举行示威集会,抗议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准成员国协定的筹备进程。)
而对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乌克兰来说,暂停入盟进程不意味着它要彻底倒向俄罗斯。欧盟和俄罗斯都是乌克兰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向东还是向西问题上,乌克兰需要找到恰当的利益平衡点,但大方向还是清晰的。乌总理阿扎罗夫已表示,乌克兰的决定是“战术性”的,外交政策没有转向,国家战略仍是与欧盟实现一体化。欧盟委员会委员斯特凡·菲勒也表示,欧盟的大门依然向乌克兰敞开。
此次“阻击战”中,俄欧在原苏联地区相互防范、缺乏互信的心态显露无遗。俄罗斯建议与欧盟和乌克兰举行三方会谈,但尚未获得欧盟响应。显然,只要欧盟试图改变其东部地缘政治版图的长期战略目标不变,其与俄罗斯围绕这一地区关键国家走向的博弈还会继续上演。
俄欧博弈仍将继续
冷战结束后,美欧一直积极向东扩展,主要方式是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2008年,俄罗斯通过对亲西方的格鲁吉亚发动战争,表明强硬立场,有效阻止了北约东扩进程。
在这种大背景下,欧盟2009年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六国签署《东部伙伴关系宣言》,开出的价码颇有诱惑力——经济上,这些国家在达到相关标准后,可以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从而获准进入欧洲市场;政治上则可以向欧盟靠拢,乃至像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一样最终加入欧盟。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和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右)。)
当时就有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欧盟东部伙伴计划是北约东扩的替代品。虽然这一计划少了咄咄逼人的军事色彩,但战略目标仍然是吸引这些国家“脱俄入欧”,倒向西方。对此,俄罗斯也心知肚明,并在2010年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建立“关税同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覆盖原苏联地区的欧亚经济联盟。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认为,乌克兰出人意料地叫停“入欧”准备工作,令欧盟外交政策受到严重挫折。与乌克兰签署协议的失败,令欧盟拉近东欧国家促其与欧盟实现更大一体化的战略出现内容空白。(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130/7485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