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请不要用样貌评“校园女神”好吗?

2013年12月01日 15:14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高校设“女神奖学金” 长得好看就能拿奖

“谁是校园女神?”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张校园活动横幅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活动方表示将评选出“校园女神”,并发放5000元作为奖学金。活动一经宣传,便引发了不少质疑。随后,活动承办方北师大珠海分校化妆协会回应,表示“女神奖学金”为商家所安排,协会也并不完全赞同该做法。

“奖学金”来袭

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校园内,“谁是校园女神”“5000元女神励志奖学金”的宣传横幅近日可谓赚足了眼球。横幅显示,该活动由北师大珠海分校A m elie化妆协会承办。不少学生在微博上议论,“是不是要公开评校花了?”“到时候一定要去看女神”。而“5000元女神奖学金”也吸引了不少女生围观,“如何选”“什么样的女生才是公认的女神”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标准大跌眼镜

北师大珠海分校学三食堂前一个粉红色的帐篷,就是该活动的“基地”了。一大群女生在玩转盘抽奖,免费拿面膜,并请现场的专业化妆师化妆,免费拍闺密亲密照。而到晚上,这里就是校园“女神”的争夺地了。

参赛的女生需现场报名并且素颜抵达指定场地,在专业化妆师的指导下,现场化淡妆,由专业化妆师挑选出12位“女神候选人”。再由六位彩妆达人、淘女郎等组成的评委团从候选人中选出“女神”。余下的候选人则再接受现场观众的投票,票数最高三位各获得价值一千元的彩妆礼包。不过,“校园女神”的评选标准让在场的不少学生直呼“不公平”:根据评审团的介绍,“女神”的标准仅仅是综合参赛者的妆容气质与妆容而最终评定。

“万万没想到,女神居然不是由我们这些现场的男生选出。”现场不少男生对评选表达了失望。

 

商业气息太重

大四女生周宣含也参加了这次女神评选活动,她表示,“我理解的女神不是一种高高在上高傲自满的,而是心地善良、清新自然的女孩。参加这次比赛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不过比赛结束她发现,比赛标准与自己对女神的理解完全不同。

女神奖学金大奖最后由来自物流学院的2013级侯宇同学获得,获奖后,侯宇直言“只是过来看看,没想到会拿到这个奖学金”。

记者了解到,“女神奖学金”活动是由国内某化妆品网络零售商冠名赞助,北师大珠海分校A m elie化妆协会承办,其实质上只是一场现场妆容大赛,而并非宣传上的同学们所认为的奖学金比赛。这次活动为全国高校巡展—珠海站,该活动将经过包括天津、大连、杭州、重庆等12个城市36所高校,通过现场妆容大赛评比校园女神。

对于这次活动,A m elie化妆协会会长温碧芬向记者表示,她认为此次活动商业气息太浓,而且对同学们存在一些宣传上的误导,对于这样的活动方式和理念,自己并不认同,而且女神评比规则也并不公平,今后在承接活动上自己将会注意。

争议

为什么不是品学兼优者?

此次活动也引发了另外的争议:拿奖学金的理由是“长得好看”,而不是“品学兼优”,是否合适?主持人现场提问参赛的女神候选人时,她们几乎全都表示会拿这笔钱来请客吃饭、买新衣服,而这个商业活动与学习毫无关联,“励志奖学金”的说法有所失实。

对于这一点,温碧芬表示自己也意识到了,“其实就是奖金,谈不上奖学金”。不少同学也认为,“女神”“奖学金”几乎都与本次活动并无太大关联,“只是商业噱头”,“吸引人的不过是5000元现金而已”。

北师大珠海分校传播学教师也对该活动表达了不赞同的意见,他表示,用“励志奖学金”这种营销策略和产品本身的定位本身并不合适,反而容易招致反感。不过,也有同学认为,这样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给女生们一次展示自己魅力的机会,让不自信的在校女孩学会简单的化妆知识,获得自信,而且不少学生确实领了不少免费的实用奖品。

高校设女神奖学金奖励“女神”别以奖学金名义

女神奖学金最好别太过

类似于“女神奖学金”的商业运作,校园中并不鲜见。比如,游戏商家为了提升游戏热度,就经常搞游戏竞技大赛。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丰富校园生活,给学生带来快乐,也是正常的校园文化现象。不过“饭吃七分饱,水解三分渴”,任何事情都应当有个度。

女神奖学金之所以引起热议,最大的争议焦点无非是,该活动对青年人的成长能起到积极影响吗?选女神,说到底无非就是拼容貌、拼基因。读大学主业在学习,其存在逻辑是“知识改变命运”,而女神评选呈现出的取向是“爹妈决定未来”,两者背道而驰。

大学生活,确实不应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应是多元价值的熔炉,它向社会敞开一个口子倒也无妨。但是,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进校园,进了校园后应该框在何种尺度内,都应有个谨慎评估。

 

奖励“女神”别以奖学金名义

为鼓励和扶助一些有特殊成绩或需求的学生,国家和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奖学金是纯公益性的,是对学生的学术鼓励,希望他们能借此做出更大的成绩,以回报社会公众。而北师大珠海分校所谓的“女神励志奖学金”却是商业味道十足。

流着商业之血的营销活动,却挂着“奖学金”的名义,这容易令不明实情的校外人士产生误解。女神可以奖励,但是因为长得美获奖和学习没有关系,就不要说这是“奖学金”。

校园商业营销应当有个标准,商家一定要hold住自己,拿捏好营销尺度,不要把“奖学金”当卖点。

其实选美本无对错,营销也没有原罪,只不过各有边界,不该混为一谈。

高校设“女神奖学金” 仅凭相貌有失公平

长相决定一切?你心中的“女神”什么标准?虽然长得好不好看是判断“女神”的重要标准,但是“独立却不失温和的性格,匀称而恰到好处的身材,得体且有品位的穿着,以及良好的品德,都是‘女神’的必备条件。”她认为,“没品位没气质道德无下限,长得好看也不能‘封神’。”对于“男神”,其实不少女生心中,“矮挫富”也是一个追捧的目标:“会规划人生、肯吃苦、懂奋斗,这样的男生,也可以称为‘男神’。”

高校公开选女神,本不足为奇,毕竟大学是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只要你敢上去秀就说明你有实力,美貌本身也是一种优势,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女生从自己身上找到自信。但如果仅以外表为标准,恐怕有点偏颇,女神是公众选出来追捧的对象,更多是为传达一种正能量,我觉得自信、独立、青春的女生即可称为女神,但如果内心消极或者低俗无下限,即使长得再好,也只可远观而已。

商业味太浓也是此次活动备受争议的地方。“女神”跟“奖学金”本来毫不相干却偏偏扯到一块,原本的学术氛围也被套上炒作的色彩,这与学校本身的初衷相差太远。报道中同学也称,拿到“奖学金”也只是请客吃饭买衣服,用到学习上的恐怕没多少甚至就没有,这样娱乐大众的活动何来“励志”只说,所以与其称其为“奖学金”不如直接叫“奖金”,这样的商业噱头还是避免在学校出现。

【启示与思考】

当今社会,“唯貌是举”之风日盛:商家促销做广告,往往搬出美女装门面博眼球;一些单位企业招聘,以貌取人者屡见不鲜;就连某些政府部门,也公开招美女搞接待……人长得英俊漂亮当然是好事,某些岗位或场合也的确需要一些帅哥美女撑场面,但在大学里搞“校园女神”评选,并煞有其事设立所谓“女神奖学金”,此风却不可长。学校是学知识长本领的地方,要比也该比学习比才干,引导学生求学上进。倘若一名学生仅仅因长得漂亮便捧走奖学金,那岂非暗示学生“学得好不如长得好”?

曾有大学生感叹“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被网友称为“多么痛的领悟”。其实,这一声叹息引起的共鸣,恰恰折射出不少学子的价值观已被扭曲。如此背景下,大学还搞什么“女神奖学金”,显然是一种雪上加霜的负面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化妆协会,尽管说不完全赞同商家在高校设“女神奖学金”、长得好看就能拿奖的做法,但只要与商家联手了,难脱对此活动热情策划和参与之嫌。如此回应,有矫情的成分。

长得好看不是女生的错,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信没有哪个女孩不愿意当校花或女神。高校化妆协会举办“女神励志奖学金”大赛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可以给女生们一次展示自己魅力的机会,让不自信的在校女孩学到一些化妆知识,懂得自我包装,从而获得自信。

不过,此次活动又存在诸多不妥。其一,该活动商业气息似乎太浓。商家能堂而皇之进校园,而且整出很大的动静,除了“女神”获得了5000元的奖品外,众多学生不自觉地充当了商业广告中的免费演员,让商家大大赚足了眼球。其二,该活动存在一些宣传上的误导。商家喜欢玩商业噱头,此次活动也不例外。看看“5000元女神励志奖学金”的活动横幅,怎么看怎么觉得商家是多么的精明甚至狡黠——将化妆与“励志”联系起来,绝对言过其实;同时,以“奖学金”之“粉”去涂抹商业活动,更是显得不伦不类。该活动无论是方式还是理念,其负面影响决不可小觑。

高校不该死气沉沉,但也不可浮躁骚动。高校毕竟是知识的殿堂,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高校的大门洞开,允许商家趾高气扬地进入搞宣传,搞营销,校园何来书香之气?学生何来清心寡欲?高校最好还是远离商家,远离铜臭,以良好的校风学风示人。必须看到,一次不恰当的校园选美,某种程度上会滋长学生的攀比甚至妒忌之心,学生会沉浸在虚幻的想象中难以自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1/7486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