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社保
接地气 知地气 发展养老服务业
2013年12月02日 13:40
为了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参加市民政局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提出“要有‘接地气、知地气’的责任,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服务群众的人性化”的要求。近日,笔者结合分管的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到我市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和部分老年人当中,对全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抓好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落实、实现我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作了一些研究。
一、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户籍人口为769.56万,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38.7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80岁以上户籍高龄老人24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7.3%。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户籍老年人将达到16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将达20%左右。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多措并举,加大推进力度,养老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发展。近两年来,我市和各区(市)政府每年投入6300多万元,为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目前全市养老机构230家、床位3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2张。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2500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1.86万人。
二是社区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我市和各区 (市)政府每年投入3100多万元,为社区养老场所发放运营补助。目前,全市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51处,有18000多名老人参与活动。其中78个日间照料中心设置了社区大食堂等助餐配餐功能,享受午餐服务的老人达3000多人。市内三区建立社区养老互助点2110处,周边1万多名老人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参与了娱乐休闲活动。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拓展。我市和各区 (市)政府每年出资4400多万元,为5877名“三无”、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由城区向农村的延伸。服务内容主要是家政、清洁、陪诊、送餐、精神慰藉等。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市养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对养老服务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二是养老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不够、规模总量不足;三是养老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运营难;四是高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
二、超前设计,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要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老有颐养”的目标,这些都为全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七个问题。
一是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绩效考核力度,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二是超前谋划,编制养老规划。编制2013—2020年《青岛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解决养老基础设施“在哪儿建、谁来建、建多少、建成什么样、谁来运营”的问题,今年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任务,拟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从而使我市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区、街、居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是加大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从2012年开始,我市规划实施了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养老项目建设,到2016年,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面积100万平方米,拉动投资100亿元以上。2012年市办实事9处敬老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主体工程全部竣工,2014年将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更好地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保底和示范作用。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将达5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2张。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将失能半失能老人纳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覆盖范围。
四是注重普惠,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到2014年,全市1.2万名城乡困难老人全部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从助困型向普惠型发展,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上门为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低偿、有偿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发挥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依托和支持作用,到2015年,实现全部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拥有社区日间照料服务。
五是落实政策,促进健康发展。针对养老用地的问题,应加大协调力度,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针对投融资难的问题,建立由市、区(市)两级财政出资、社会捐助、融资等多渠道筹资的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和贴息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养老机构运营难的问题,对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减轻养老机构意外伤害赔偿责任。不断提高护理员工资待遇,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树一批先进典型,着力提高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
六是着眼需求,发展养老产业。围绕老年人需求,支持企业参与老年营养保健、医疗康复、饮食服装、休闲旅游、文化传媒等养老产业,积极开发老年保健、老年照护、老年康复器具、老年宜居社区等产品。通过政府招标,引入保险公司作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意外伤害保险经办机构,有效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协调工商部门,研究制定营利性养老机构、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研发生产企业登记办法,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营造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
七是加快立法,规范养老服务。争取把我市养老服务方面的规定、做法尽快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地方立法加以推进。民政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养老立法调研工作,加快出台《青岛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各方责任,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2/748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