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空气污染费”为何向百姓收?

2013年12月04日 13:50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保定安国空气污染费绑定暖气费 征收行为遭质疑

继2012年昆明“生态保护费”事件之后,近日“空气污染费”的征收再度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1月26日,有河北网友向相关媒体爆料称,保定安国每家每户收100元空气污染费,绑定暖气费一起收。相关媒体还称,一位安国市政府办的工作人员证实,今年首次按户收取空气污染费,每户100元。

然而,当记者拨打了河北保定安国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询问时,接听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没有接受到任何相关文件表示要征收空气污染费。“我们没有收到征收空气污染费的任何消息。”该工作人员笃定地告诉记者。

收费谜团

记者了解到,爆料的网友家住安国阳光逸景小区,前两天物业收取暖气费的时候说每户要收取100元的空气污染费。他询问了几位亲戚朋友,都有相同遭遇。这位网友质疑,“虽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中央有治污经费,为啥还要百姓买单?”

随后,主管当地供热的安国市建设局办公室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对于此事并不知情。

然而有媒体报道,安国市政府办一位工作人员则回应称,今年确实开始收取空气污染费,类似于垃圾处理费,不论住宅面积大小每户100元。对于收取这笔费用的考虑和安排,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前后矛盾的调查结果令不解,安国收了空气污染费没有?如果收了,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每个居民都可能要为空气污染买单?空气污染费该不该收?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听取意见后并公开执行时间。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出台政策作为收费依据,甚至表示了“不知情”的态度,那么这笔强制性收费就是不合理。“而且,向居民征收空气污染费,意味着污染治理成本转移到居民身上,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即使收费也是向相关的企业征收。”

“这种不按照正常程序推出的‘政策’,强制性的征收侵犯了公民利益。”侯宇轩认为。

一位相关的法律人士告诉记者,可能空气污染费是当地相关部门自行征收的,国家迄今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可以向公民强制征收空气污染费。“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公开征收细节真相,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利。”

 

是否合理

此前不久,环保部公布了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第三季度70个城市出现污染天气,十大污染最重城市河北占7个,而其中就包括保定。

那么征收空气污染费是否为了保护当地环境?又能否起到相关的保护作用?

一位环保学者对此表示怀疑,因为造成河北地区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

“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问题。要保护当地环境,就必须想办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而不是对居民征收所谓的空气管理费。”该学者指出。

侯宇轩则认为,虽然收取空气污染费可以被理解为环境税的一种,但是如何收取、收取多少仍要经过精心设计后才能实施。“中国征收环境税的讨论早已热议,但是迟迟没有落实,说明环境税的征收并不简单。大气流动性强,难以有明显的界限划分,收取空气污染费无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而行业排放标准对减排的约束力度更大,所以收取空气污染费可行性并不高。”

在侯宇轩看来,尽管解决空气污染人人有责,但政府应分清楚污染重要源头来自工业,因此空气污染治理的落脚点也应是工业。一方面政府加大监管,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收紧行业排放标准,提高行业门槛,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继续生存就要注重环保。

“不能把环境保护的责任完全强加在群众头上,中央完全可以抽调税费进行环境治理,何必去征收什么环境保护费、空气污染费?”一位律师表示,中央今年已经拨出巨款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记者了解到,10月份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空气污染费”传闻背后的治理命题

安国当局的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但是“辟谣”之后却值得我们深思。经历过云南抚仙湖和滇池先后向游客收取“生态保护费”,以及官员发表“市民烹饪对PM2.5贡献不小”言论之后,公众难免对各类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保持高度的警惕:此次收费是虚惊一场,以后是否会征收?安国不收,其他地方是否会收呢?这些问题,公众希望有个明确的答案。

回过头来说,地方政府部门收费并非想征就征,至少必须要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否则难以服众。

首先,是否具有收费资质。此次网传的“空气污染费”如果是作为供暖费用收取,违反了发改委《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热力企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供热价格,不得擅自提高热价或变相提高热价”的规定;若是作为地方政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县级单位的安国市政府无权设定此类收费权限。

 

其次,是否符合收费程序。一般而言,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制度包括审批、公告、公示、收据管理、财务管理、年审管理等制度,尤其重要的是,无论政府履行管理职能还是向公众提供特定服务时的收费,都必须经过物价部门核准及相关利益方听证,其具体用途应当进行全面充分的公示,以接受公众的监督。从新闻报道仅有的线索来看,这两个条件似乎都不具备。

近年来,河北人民饱受雾霾之苦,包括保定在内的多个城市被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此背景下,中央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今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安排了50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在资金保障方面,应该说问题不大。

地方政府发动民间力量来治理空气污染,并非不可。但关键是,空气污染的主体并非被征收费用的普通公众,而是那些未能达到节能减排标准的企业。“空气污染费”违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本末倒置地向普通公众“伸手”,难免会招来漫天的质疑。

由此看来,在“师出无名”的前提下,无论是生态保护费还是空气污染费,显然都属于地方政府部门“自创”的收费名目。所谓的污染治理费,实在无法不让公众产生“这笔钱落入地方‘小金库’或者官员腰包”的怀疑。值得一提的是,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各种打着“治理环境污染”旗号进行收费的行为,不但是耍流氓,还是实打实的“顶风作案”,在公众心中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政务污染”。

空气污染费暂时成为“虚惊一场”,但公众还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遇到棘手问题,“收费”就成了某些地方和部门的“灵丹妙药”。然而,经济学原理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以收费来遏制污染不过是理论乌托邦。只要排污收益高于收费标准,污染成本可以转移到他人身上,污染制造者就会继续相关的营生。由此看来,“先收费再治理”的思路转换成“先治理后收费”,显得多么重要。

百元空气污染费,百姓该不该掏?

今年以来,很多地区被雾霾笼罩,范围之广,持续之长,危害之大,极为罕见,以至于人们谈“霾”色变。而国家对雾霾问题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关于雾霾的成因,中国社科院11月4日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称: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而一些所谓专家却把这个问题推向了民间。前不久,北京市政府外办主任赵会民就说“中国人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如今,安国市又将空气污染费与暖气费捆绑收取。老百姓的家庭烹饪、开车尾气等,确实加重了PM2.5的浓度,但这微乎其微且是生活必须的污染量,和一些企业的违规生产、超量排污相比,能占上几成?崔永元炮轰北京限私车治霾说,机动车尾气排放对首都雾霾的影响,就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小区里放了个屁,真正是话糙理不糙。

收取空气污染费,名为治理环境,实为法理不容。10月,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河北倾斜。就目前情况下,空气污染的大头是企业,再怎么治理,也轮不到老百姓掏腰包。况且,大气污染治理费来自财政拨款,这意味着其主要来源是税收,如今,再向老百姓征收治理费用,显然不合情理。

同时,治理空气污染显然不只是一个钱的问题,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强污染管控、扶植绿色产业、设立治理基金、施行区域联防联控等。安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一拍脑袋想出的办法,恐怕是既伤民,又徒劳。

辟谣“空气污染费”请拿出有力证据

在雾霾时常笼罩中东部地区、全力治霾迫在眉睫的当下,身处京津冀地区的河北保定安国市按户收取空气污染费的消息,很快就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甚至引发众怒。普通家庭就那么几口人,平常除了烹饪做饭产生点油烟之外,也就喘个气啥的,怎么就污染空气了?安国市民爆料称,“空气污染费”与取暖费捆绑征收,这种捆绑式收费的做法,合理吗?而且,征收这样一项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费用也应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怎能偷偷摸摸地委托物业公司说收就收……

 

面对舆论质疑,安国市政府办的态度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对收取空气污染费一事矢口否认,称此次收取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指责媒体报道与事实不符。可是,之前市民言之凿凿的爆料与政府办工作人员理直气壮的回应,如何解释?而且,根据《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管理办法》,“两费”应遵循简便、有效、易操作的原则,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按月计征,可以委托服务机构(供水、供电、燃气)、居民委员会或物业服务单位代收代缴。既然如此,安国市综合执法局为何要拖到年底才不辞劳苦地集中“单独征收”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国市政府办的此番否认过于简单,空口无凭甚至有些悖逆常识,难以让人信服。

到底是爆料市民及相关媒体在说谎,还是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死不承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真相肯定只有一个。鉴于此事已经引发广泛关注,相关方面就应当尽快拿出有力证据以正视听。倘若安国市政府真收取了空气污染费,就请曾经揭发此事的相关媒体及爆料人拿出相应的采访录音及收费凭证,让政府部门的辟谣不攻自破;如果安国市政府真的“从未收取过空气污染费”,此次收取的只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费,也请相关部门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启示与思考】

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空气污染愈加严重;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目前,河北保定安国向每家每户收取100元空气污染费的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社会上对空气污染费的收取出现较大分歧,是否应该收取空气污染费成为争论的焦点。

征税行为本身并不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空气污染费到底该不该收?笔者认为该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破坏了空气环境,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处罚。其二是用集体所得的国家财政来支付空气防治费用对没有造成空气污染的社会群体不公。其三是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征收空气污染费成功治理污染的先例。

但具体到怎么征收空气污染费,我们应该慎之又慎。因为任何一次税收的征收,都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关乎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河北安国市的空气污染费的征收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征收金额随意、征费用途待定,把空气污染简单粗暴的归为百姓责任,转嫁污染负担,从百姓利益下手,对弱势群体开刀,这样的税收政策安能得民心、顺民意?在征税前,我们应该明确空气污染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对可能存在的空气污染行为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本着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合理法律法规,针对具体空气污染源,规范化征收空气污染费。

而按着“谁污染谁买单”的常识与惯例,环境污染收费,就轮不到百姓头上。一方面,百姓虽然也可能污染了环境,如烹饪、开车等,但百姓个人的污染量,其实还是很小的,污染的大头,永远是一些企业的违规生产、超量排污,这点谁也无法否认;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的资金已经安排,据悉,10月份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内蒙古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一面是百姓不是最大污染源,另一面又有中央财政支持,那保定安国向百姓收污染费,便显得有点“趁污染打劫”的意思。而且在笔者看来,即使采暖锅炉与空气污染有关,污染者应该是供暖企业而非居民。

在环境污染方面如果不能厘清是非,大众不仅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还会成为冤枉的买单者。更重要的是,如果大众替污染者买了单,那么“污染者得利”的状况就无法扭转,这必然会鼓励污染者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污染下去。如此,治理污染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雾霾依然挥之不去。

今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省市也出台了自己的治理方案,比如河北出台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治理空气污染,必须以相关法律为依据,以这样的方案为指引,不能随意收费,不能转嫁责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4/7491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