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2013年12月06日 13:08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甘肃怎么办?改革开放35年来,纵向看,甘肃经济的发展质量与速度都有显著提升,但横向看,甘肃与全国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甘肃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加快推进甘肃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结构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演化的阶段和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高低。
2001年,甘肃省GDP为107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为19.3%,第二产业占44.9%,第三产业占35.8%。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9.55%,第二产业占18.46%,第三产业占21.99%。这组数字说明,甘肃省的劳动力结构呈现出典型的“一三二”型,而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甘肃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但却容纳了近60%的就业人口,说明我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存在偏离程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农业人均配备的资本严重低于其他产业,造成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导致甘肃省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隐含着“虚高度化”的因素。
可以预计,到2020年,我省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会继续下降;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第二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都不会有多少增长;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增长,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人数都将增加。因此,我省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立足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现代农业的升级,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建设新型的生态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要求分层次推进。
在我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风电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医药工业、建材轻纺等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重塑竞争平台,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和规模化,促进现有产业由条块分割向集约整合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
甘肃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关联低,产业链条短,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相当突出,这种发展方式不转变,最终将难以为继。转变甘肃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企业、政府和市场等环节入手,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完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尤其是要从传统的资源驱动模式中走出来,向资本积累以及创新驱动模式转变。
要大力推动石化、钢铁和重型机械装备等重点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及联盟,不断推进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充分利用甘肃装备制造业具有的良好基础,发挥在设备、技术、人才、产品和市场方面的独特优势,应面向国际市场,与国外装备制造业接轨,从国内外经济圈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合作开发,提高电机、电器、石油炼化设备、石油钻采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及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大型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集中;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下功夫
甘肃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于城镇化。目前,甘肃尚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甘肃省总人口260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占近70%,城镇化率30%左右,远低于全国近50%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15年有望达到40%。甘肃的小城镇地处偏远,分布稀疏,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个城市,不及全国平均密度(0.7)的一半。由此可见,甘肃城镇化率以及完全城镇化率,尤其是公安部门登记的城镇户籍的真正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仍有很大的差距。甘肃的城镇结构主要是以小城市(镇)为群体,在特大与中等城市之间存在着断层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提升中心城市、做大中等城市、强化小城市、扩张小城镇的思路来改变城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上下功夫
近年来,新型小微金融组织的发展是甘肃创新金融体制的一个亮点,也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省已批准设立了35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31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并逐渐发展成为覆盖全省各市州、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
不过,融资难仍是一些经济实体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应解决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脱离、金融资产错配和资产泡沫放大的问题,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快和规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以及面向小微企业、面向“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满足不同类型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要整合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6/749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