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10岁女孩摔打男童:我们灌溉“花朵成长”忽略了什么?

2013年12月07日 17:55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0岁女孩摔打男婴致其25楼坠落

12月4日深夜,新浪发布的一段重庆电视台27日的新闻视频显示:11月25日,重庆市长寿区吴女士带着一岁半的孙子原原从7楼家里下去玩耍。但是在下到一楼时,吴女士搬着童车走出电梯,原原却被关在了电梯里面。短短5分钟之后,大家竟然看到原原浑身是血地躺在居民楼下。原原昏迷到12月4日才醒来,目前仍在医院重症室。

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十来岁的小女孩摔打原原,最后将他扔出电梯。

事件回顾

男童与女孩被关进电梯从一楼到了25

据吴女士介绍,事情发生在11月25日下午4点多钟,她带着孙子乘电梯下楼。电梯抵达一楼的时候,她拉着孙子的小车率先走出了电梯。

吴女士刚刚出去,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走进电梯,她把孩子抱起。吴女士把车子推出去,转身过来抱孩子时,电梯关了,吴女士赶忙按电梯就来不及了。

吴女士非常着急,看电梯停在了25楼,随即赶了上去。到了25楼,吴女士正好发现刚才那个小女孩从25楼6号居民房走出来。

吴女士回忆说:“我说妹儿,孩子在哪里?快点给我说嘛,我去找,她还拍我一下,阿姨你不着急。她说被一个男孩抱走了,一会儿又说被一个女孩抱走了。我说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抱走了,她说没看清。”

小女孩带着吴女士乘坐电梯下楼之后,两人分头寻找,5分钟后,小区的保安发现了吴女士的孙子。原原躺在楼下的地砖上,浑身是血。

吴女士:眼睛是鼓起的,头上到处肿很大,已经人事不省了,脸上这些到处都是血。

吴女士急忙将原原送往附近的长寿区人民医院抢救。因为伤情严重后来被转往了重庆市儿童医院救治。

原原亲属12月5日证实,12月4日下午5时左右,原原从昏迷中苏醒,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家属透露,原原颅骨骨折,肺部出血。目前原原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医院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近日将为原原进行手术。医生跟家属说,“此次手术风险极大。”

 

录像显示女孩摔打男童把他丢出电梯

孩子关进电梯之后的短短5分钟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和原原一起在电梯里的那个小女孩和这件事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原原的家人查看了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事实的真相让众人大吃一惊。

小区电梯内的监控录像显示,吴女士是下午4点12分乘坐电梯下楼。正如吴女士自己描述的那样,在她走出电梯后,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走进电梯抱起了她的孙子。电梯门就关了。

接下来的一幕让人难以想象,抱起原原的小女孩竟然对原原进行了凶狠的殴打。原原的家属说:“(女孩)把原原丢在地上,踢孩子,马上又把他提起来摔,踢脑袋。电梯门开了,直接把孩子丢出去,视频里能看到一只手过来把娃抱走了。”

5分钟之后,众人在楼下发现了浑身是血的原原。大家发现孩子所在的位置七八米远的草丛中,有一个巨大的空当,上面的树枝也被折断了。

从现场的情况和原原的伤情大家揣测,孩子是从居民楼高处跌落在草丛中,之后被人挪到旁边的。

原原的家属表示:“刑警队还在调查,我们也不好说,但从逻辑上判断是从阳台上掉下来的。”

警方通报

她将原原抱至阳台上逗玩致原原坠落

长寿警方12月5日通报称,警方已初步查明事件情况。

经查,11月25日16时10分,该小区一住户家10岁女孩李某放学回家,至小区2栋2单元电梯时,遇原原(乳名,男,1岁)与其奶奶外出。李某在原原奶奶出电梯时,将原原抱起,电梯门自动关上。电梯监控视频显示,李某在电梯里对原原进行了殴打。

据李某陈述,她将原原从电梯抱回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上对原原实施殴打,后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致原原从阳台栏杆坠落。

原原奶奶看到电梯直接运行至25楼停下,遂赶至25楼寻找,遇李某从家中走出,遂向李某询问原原下落,李某谎称原原已被他人抱走,李某与原原奶奶一同乘电梯下楼寻找。下楼后两人分行,李某绕行至原原坠落地处,将灌木丛中的原原挪至七八米外的小道上,然后返回自己家中。

因行为人李某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

李某父母均系某化工企业职工,事发时,家中只有放学回家的李某一人。12月2日,李某母亲调至该企业新疆分公司,李某一同前往。临行前,办案民警将李某母女赴新疆事向原原家人及其律师进行了当面告知。公安部门将进一步核查事件相关具体情况,并严格依法处理。

救治医院通报: 124日,原原已苏醒,拟于近日接受手术。

区教委通报:事件发生后,区教委立即要求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摸排情况,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区政府发言人表示:一是对发生此事深感痛惜,感谢社会各界与网友的关心,责令李某监护人依法履行法定责任,截止目前,李某监护人已支付原原医药费7.8万元。二是积极协助医院尽全力做好对原原的救治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三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继续责成区公安部门进一步核查事实,依法处理。四是责成区教育部门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严防类似事故的发生。五是司法等相关部门为原原方提供法律援助,支持原原方依法维权。12月4日,原原家人已向长寿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区法院已受理此案。

 

焦点

在女孩家发生什么?

家长称男童疑因受狗叫惊吓从阳台坠楼

监控录像只能看到女孩在电梯里对男童实施殴打,之后电梯门关闭,再发现原原,就是在路边的水泥地了。斯先生在电梯间及小女孩所在的25楼都发现了血迹,遂怀疑原原是被小女孩故意摔下楼的。

据发现原原的小区保安陈家庆称,现场有挪动痕迹,楼底一处明显凹陷的树丛,树枝是新断的,该坠落点上方也正是小女孩家所在方位。

女孩父亲李先生不认同“女儿故意将男童摔下25楼”的说法。他说,参与调查的警察告诉他,当时女儿在阳台对男童有踢打动作。至于男童坠楼的原因,李先生表示,他女儿对他说,事发时突然传出几声狗叫,“男童受惊吓自己坠楼”。

那么,在女孩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昨日,警方通报称,据李某陈述,她将原原从电梯抱回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上对原原实施殴打,后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致原原从阳台栏杆处坠落。

女孩为何离开重庆?

事发后其母赴新疆工作,女孩一同前往

12月5日,女孩已随母亲前往新疆的消息引发网友质疑,在原原坠楼原因不明的前提下,当事女孩为何可以远赴新疆?

5日晚,警方通报称,李某父母均系某化工企业职工,事发时,家中只有放学回家的李某一人。12月2日,李某母亲调至该企业新疆分公司,李某一同前往。临行前,办案民警将李某母女赴新疆事向原原家人及其律师进行了当面告知。公安部门将进一步核查事件相关具体情况,并严格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已及时将调查结果向双方当事人及其监护人进行了通报,因行为人李某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

原原家的代理律师、渝州律师事务所的但兴明称,由于涉事女孩还未满14岁,系未成年人,无论造成何种后果,均不能追究她的刑事责任。

但是父母对女孩有监护责任,可以依法向他们家提出民事索赔。但兴明透露,原原母亲曾燕已提交起诉书要求民事赔偿,但具体数字还要依照小孩的恢复状况作出判断,详细数额要等原原出院后再作最终计算。

各方说法

女孩家长:女儿常挨打性格受影响

5日,小女孩父亲李先生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事发后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也乐意原原家属到法院起诉,“会积极配合后续赔偿工作,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先生称,自己的女儿平常很喜欢小孩和小动物,“但表达方式有问题。”李先生说,事发后他问女儿为什么要踢打男童,“女儿说男童跟她做鬼脸、不友好”。李先生认为,伤害男童只是女儿表达感情的方式,“她希望男童对她笑,对她友好。”

李先生说,女儿只是不懂得怎么表达爱,“她爱这个东西,不懂得表达出来,有时候反而会伤害她。”

李先生说女儿平时很正常,并无暴力倾向。他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女儿的性格有影响。他家邻居对当地媒体人士称,小女孩的父母都是当地一家工厂的工人,“平常很爱打牌,对小女孩缺乏关爱”,该邻居证实,小女孩家经常传出打骂声。

关于对女儿的教育问题,他表示不愿回应。李先生透露,事发后,女儿一直哭闹,很害怕,目前已被妻子带至新疆安置。

女孩同学:事发前女孩说想摔婴儿

记者了解到,事发前,小女孩是当地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5日,该校校长刘建文向记者证实,11月28日,该女孩已主动申请转学,目前已不在该校就读。

刘建文称,直到12月2日,校方才得知女孩摔婴儿一事。女孩的班主任阳娟介绍说,小女孩相貌普通,身材修长,在同龄人中个头儿偏高。在班级里属于比较乖的学生,“既没有突出的表现、也不会给老师惹事。”

小女孩三年级时转学到该小学,阳娟从她转入时起担任她的班主任至今。阳娟说,女孩妈妈在她刚转入该校时,交代老师多多关照孩子,此后并未有特别嘱托。

阳娟回忆,事发当天,自己还曾去小女孩班级上过语文课,并未发觉小女孩任何异常。

当地一名参与采访的媒体人士称,据邻居透露,小女孩平常就有一些怪异行为。有人曾在小区中看到,女孩故意剐坏他人的车辆。多名邻居称,小女孩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很有兴趣,与其同乘电梯,她会一直捏小朋友的脸,直到把对方捏哭。

 

追问

专家:暴力背后是“被暴力”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教授李玫瑾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在该事件中,李玫瑾认为,小女孩是未成年人,尚属于监护范围,孩子家长负有责任,小女孩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说明她父母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这个小女孩做这件事情不存在道德上的原因,肯定要从医学和生物学上找原因。

皮艺军说,小女孩的生理学指标可能出现问题,主导因素跟她生理学指标的异常有关。他认为小女孩的家庭并不算恶劣,因为事发后他们家很快赔了7万多块钱。

对于小女孩摔打男童的行为,知名心理专家海蓝博士分析称,每一个孩子实施暴力的背后都是被暴力过的。被打的孩子心理发育相对来讲都比较迟缓,她对事实的后果没有一个判断。

谈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海蓝博士认为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上。

就该事件而言,海蓝博士分析,从人的本能反应来讲,这不是预谋,而是一系列激发的过程。“很可能是当电梯关上门之后,小孩一看奶奶不在,哇的一声就哭了,一哭小女孩就会挺烦,于是实施了一系列暴力行为。”

反思

10岁女孩摔打男童”的背后——

我们灌溉“花朵成长”缺了什么?

随着“10岁女孩摔打男童”新闻在网上迅速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关于未成年人教育这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讨论。网友普遍认同,影响孩子心理产生改变的因素,主要来自媒介、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成人化媒介内容入侵孩子的感官世界

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介传播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爸爸妈妈们发现,如今的影视节目的尺度越来越大,甚至连儿童节目也开始出现成人化的趋势。

网友“刘一手2211”说,风靡全球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其实在美国是严禁6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因为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镜头。甚至在动漫产业非常发达的日本,动画片也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年龄跨越从4岁到60岁。

今年4月,连云港市一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与小哥俩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兄弟俩被火严重烧伤。专家认为,暴力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过度使用,无形中会助长孩子们的暴力倾向和行为,甚至会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

“高大上”思德教育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网友“三五月的天空”认为:“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大多处于被动的状态,我们过于重视填鸭式的灌输,却忽略了互动,也没有注重效果。”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教授曾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阐述过四个误区。陆士桢认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教育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教育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陆士桢曾公开表示:“当受众对内容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感兴趣时,学习、接受和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过去把道德教育看为强势化的灌输,现在所谓的道德能力是你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教育者不能把道德教育看成对青少年的压制和灌输,而应该变成一种辅导。”

大部分网友认为,目前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过于形式化,“学校的课堂上教的很多都是‘高大上’的内容,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尊重生命”。

家庭教育对人性塑造极其重要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5日发微博称:“小女孩虐待男童一事,是对我们所有人敲响的警钟。小女孩的家庭,肯定是超变态级别的。看看你周围是否有超变态家庭。大人还好,因有克制力,而孩子可能是没任何底线的。仅警惕还差很远,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要重视对所有孩子的保护,被严重伤害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暴力狂。”

武志红此前曾关注过这类群体。她认为,几乎每个施虐狂都可以从他们的童年中找到这样的答案:他们也曾是被严重虐待的对象。并且,被虐待得越厉害,就越有可能成为可怕的施虐者。“养育者粗暴地对待孩子并丝毫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分裂的人格,他也由此经常生活在强烈的心理冲突中,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引发他激烈的反应。”

@苏菲的Sky评价称:“人性黑暗其实无下限,只因有高等思维的支配,原生家庭对人性塑造非常重要。家庭可以是爱的港湾,也可以是恨的根源。”

 

【启示与思考】

一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见到杀鸡都要害怕的年纪,却对一个活生生的一岁男童又摔又打,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也给整个世界出了一个最残忍的人性之谜。事后面对急着寻找孩子的老人时的镇静,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作出如此举动的个中缘由,也许只有小女孩自己最清楚。不过,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在当事人那里,或许自有其“讲得通”的逻辑。

摔打原原的凶狠残忍,足以让这个小女孩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恶童”。毕竟,这个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天生就是“恶魔”。小女孩的父亲也说,她很喜欢小孩和小动物。问题是,包括这个小女孩在内,现在的确又有不少孩子也露出人性可怕的一面,成为连大人都害怕的“恶童”。

其实,“恶童”只是少数现象,小女孩摔童事件也只是偶发的极端事件,但考虑到近些年时常出同的暴力事件,以及很多人身上存在的暴戾之气,在作为个案来研究之外,我们还需要探究这一事件之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找到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也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尽可能地对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此类问题孩子的产生,让这个世界没有伤害,也没有被伤害。

回到本案中,小女孩的父亲说,他们经常打骂孩子。或许,这种家暴行为,就是在给小女孩内心种植恶念。没有得到充分的教化,孩子也会虐待比他更小、更弱、更没有反抗力的东西。女孩摔打男童,无疑就是对此最好的印证。当然,反思原因,也不能只指向家长对孩子施暴。现实生活中种种恃强凌弱、暴力蛮霸现象,其实也都是在提供一个训练“恶童”的大环境。

“训练恶童”,在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著名小说《恶童日记》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本书里,以纯真天性面世的儿童,因为活在恶狠狠的世道里,最后被逼成令人触目惊心的“恶童”。小说里那对双胞胎兄弟,身边有一个肮脏、吝啬、凶恶,甚至是凶手的“外婆”,不断将他们扔在残酷的生活中,做出各种恶行,最终让他们展示出孩子人性极其残忍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恶童日记》中的孩子,呈现的是“双面人生”,一边是“恶童”的残忍,一边又在生存夹缝中不时浮现人性之光。重庆虐童的小女孩父亲也说孩子喜欢小孩和小动物,而电梯摔婴也暴露人性相反的一面。这样的分裂,本身就说明,孩子经常会处于人性一个善恶交战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引导向善的力量足够强大,就能驱除恶念,展示善行;反之,则很可能被训练成“恶童”。如果说,过去小女孩父亲的家暴是一种恶的训练,社会上存在种种野蛮丑陋的恶行也是对孩子向恶的教化,那么,现在如何从个体人心到整个社会,都蕴蓄着一种引导孩子向善向美的环境,来训练他们的内心走向更加善良美好,可以说刻不容缓。也只有祛除那种训练孩子向恶的社会元素,才能提供一种孩童之道,让童心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所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07/7496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