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对于淘宝“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

2013年12月12日 09:27

 

【网络传媒案例】

【事件介绍】

“骂人服务”现身淘宝 5分钟收费20元话费自理

在“代人道歉”、“代人表白”、“代人沟通”等出现在市民视线中后,“骂人服务”又在淘宝上悄然出现。

有人说,出了问题可以找家人朋友倾诉,何必要花钱去找个靶子骂一通,再说了,即便骂爽了,回过头来还得面对现实,购买这样的服务究竟图什么。近日,记者采访了出售“骂人服务”的店家和购买这项服务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淘宝现“骂人服务”

11月29日,记者在淘宝网搜索“骂人服务”,跳出320个网店。

记者按照销量进行排名后,进入了销量排名第一的商铺。该店家在商品详情里告知消费者,骂人前先确定好骂人的对象,如果消费者不善于骂人,也可以把商家当作倾诉对象,把烦心事情都说出来。商家同时向消费者承诺,个人信息决不外泄。

骂人服务收费更从0.2元、1元、10元、20元不等,商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了不同形式的收费标准。

一级可拨打电话骂,20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40元,一次最多可拍60元,话费自出。二级QQ上骂,10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20元,15分钟30元,配合文字。三级旺旺上骂,1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2元,15分钟3元,配合文字。

记者咨询多家提供骂人服务的淘宝商家,他们表示自己提供被骂、互骂及安慰的服务,但绝不提供骂第三方的服务。

买方:骂完了还是要面对现实

什么人会花钱找个靶子骂?通过成交记录,记者找到一位购买了这项服务的消费者。

我在一线城市做销售方面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压力很大。不管做得好不好,都要被客户骂,有时候是被经理骂。

之前,碰到这种情况我通常自己憋着。也试图和朋友说,但说多了朋友也不想搭理我了。更何况,你也不能总麻烦朋友吧。

我选择的是在QQ上和客服对骂,把平时对客户和经理的不满都发泄出来了,客服虽然也骂我,但更多的是安慰。我知道骂完了还是要面对现实,可这时火气也没有原来那么大了,骂人短时间是有效果的,心态也好了不少。

 

卖方:让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家名为“清凉柠檬88”的商家。

提供骂人服务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购买的人不多,有男的有女的。男的多数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女的则更多是因为感情方面的问题。

我是学心理学的,从事心理咨询师已经有八年时间。在平时工作中我发现,现在人们压力太大了,没有地方发泄。找朋友发泄吧,怕朋友觉得烦。我提供这样的服务,一方面自己多一点收入,另一方面也让亲们得到发泄的平台。

心理学家有话说

记者就“骂人服务”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雷丽。

不可否认,有需求的出现,就会有相应的服务产生。

有人可能会质疑,有情绪可以选择其他发泄方式,何必买这个服务呢?把客服人员当成假想敌,你说出去的话不用负责任,可是毕竟对方只是一个假想敌。你和真实世界中的人和事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

选择网络上的“骂人”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购买者社交能力不足。他有可能是怕和人沟通,怕面对真实世界的人等等。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不同的人有不同应对压力的办法,骂人并不能完全消除不良情绪。建议大家培养更多的爱好,分散不良情绪,还可以通过购物、运动、旅游、摄影等方式调节心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他人及时、有效沟通。

“骂人服务”乃七伤拳 练者乃独孤求贱

淘宝惊现代骂、找骂、对骂、一元任骂服务,这种买卖的确很无聊,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七伤拳,并且深信,参与这种游戏的买家与卖家,都是“独孤求贱”。“独孤求贱”是句骂,在此免费奉送骂人服务经营链条上的人。

七伤拳出自金庸武侠《倚天屠龙记》,相当厉害,但其有一特点,就是既伤敌,也伤己,而且是先伤自己,再伤别人。骂人服务也如此,法律专家所称的这或将犯侮辱罪,且不说了,单就道义层面,便对自己有多重伤害。

其一,降低自己的修养,让自己变得粗鄙不堪,给钱者泄的是暴戾之愤,将有限的生命与精力消耗在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服务者搭上的是内心的自我品行认同,让自己瞬间成为市井小人,没格调没人品没尊严,赚蝇头不义之财,却养成坏习惯,而坏习惯若不知悔改,终将有一天“恶人受恶人磨”,这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其二,哪怕不用主流价值观评价,而采用江湖游戏规则,这骂人服务也是很不汉子的一件事,连大坏蛋真小人都看不起,这种躲在暗处安全地施放冷箭,玩的是阴毒之招,就像茅十八骂韦小宝撒石灰帮他打架,犯了江湖大忌,这样的犯忌,黑白两道都恨。鲁迅说过,勇者愤怒时,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时,却抽刃向更弱者。而给钱找代骂人,无疑属于孱头式愤怒了。

人过一百,形形色色,奇葩贱人常有,而奇葩贱人上淘宝公开卖却不常有。骂人服务,击中了公德软肋,冲撞着公序良俗底线,甚至损害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规矩与共识性原则,实乃自作聪明浅薄之至,而且肯定失大于得。

 

【启示与思考】

最近,“骂人服务”在网上生意很火。登录淘宝网,输入“骂人”词汇搜索,一下子就搜出了近200个“骂人”网店。“骂人”也跟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按级别从低到高,收费也水涨船高,从0.1元到50元不等。特别是,一些“骂人”网店不仅业绩可观,好评如潮,令人忍俊不禁。然而,“骂人”毕竟与公共道德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即便其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问题商品”。

从纾解压力的角度来看,花钱“买骂”,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缓压方式,治标不治本。人们经常说的压力,往往所指的都是心理压力。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负担,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而我们又不能逃避,所以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自己排压、减压。而花钱“买骂”,表面上看是在纾解压力,但实质上是在逃避现实和压力。特别是,花钱“买骂”,表明其处世态度也不够积极,一旦有的人“挨骂”上瘾,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在社会认知等方面误入歧途。

从社会文明的层面来讲,无论是“骂人服务”,还是花钱“买骂”,均有损人格尊严,与现代道德精神相悖。更何况,“不许打架骂人”,本身是一种道德规范,公民理应无条件遵守。因此,“骂人服务”或花钱“买骂”,对个人来讲,不利于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对社会来讲,污染了公共环境,有违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

因此,既然“骂人服务”是一种“问题商品”,有关部门就应当及时叫停。事实上,正确的减压方法有很多种,如找身边的亲友沟通、交流和开导,同好友喝茶、出门旅行,通过音乐、书画、运动健身等方式来合理科学减压,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更快乐地生活。而不是采取花钱“买骂”等另类方式,非但对减压毫无帮助,反而沦为“骂人”网店倾销语言垃圾的“垃圾桶”。

骂人成服务终究是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是涉嫌违法的活儿。因为骂人都是以言语侮辱他人为快感,不管是骂店主,或者店主骂买家,或者骂第三方,尺度紧一点的可以是歇斯底里,尺度松一点的很可能就成了侮辱诽谤,这不仅破坏了语言环境,更严重的可能诱发新的纷争,尤其是代骂第三方,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攻击,甚至是报复。

所以,网上“骂人服务”不仅不能提倡,相反应引起高度重视,不管是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规范商业竞争秩序的角度,都需予以禁止。特别是淘宝网,作为网络商业运作的平台,应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予以快速整治,止于未然,避免泛滥。

不过,“骂人服务”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应的服务需求,才是业务存在土壤。骂人的实质是一种发泄,不管是骂假想的他人,还是没事找抽骂自己,都在表达心里的不满,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可见,“骂人服务”折射出的人们心理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在笔者看来,对于“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一方面要正视现实生存环境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经济、婚姻、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导致心理与心态的变化,需要从观念、制度等层面改善生存环境,给社会减压,消除群体的剥夺感、冷落感和无助感;另一方面给予负面心理合理释放的渠道。即便再完美的人也有负面情绪,对负面情绪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任由其积累、强化,最终爆发,走向对抗。要重视对现实中个体的关爱,特别是从业环境中注重与每个个体的沟通,让他们享有充分的表达权。此外,应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畅通群体心理咨询、抚慰的通道,给予必要的疏导。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2/7503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