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 辉煌成就

强军之路——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发展纪实

2013年12月12日 10:24

 

如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一样,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也是人民军队建设在改革中阔步前进,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

从人员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到武器装备的长足发展,从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到政策制度的调整完善,30年间,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不断增强。

这一切,源于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源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运筹帷幄和坚强领导,源于三军将士始终保持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回眸3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不平凡发展历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条清晰脉络——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创精兵之路

是邓小平一个富有远见的战略判断,把人民军队导向了和平时期的建设航程。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的阴云还笼罩在人们头上,邓小平敏锐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他鲜明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我们总的判断是: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他告诫全党全军,“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我们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不可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也不可能确定建军的正确原则和方向。”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判断,中华民族把握住了又一次发展契机——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判断,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开始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

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思想,无不是基于对这一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而展开的。

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人民军队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1981年秋天,在同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参演部队。面对征尘未洗的将士,邓小平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作出高度概括: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革命化是首位、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证,三个方面辩证统一,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1985年6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

这一年,全世界军费总开支达到创纪录的9440亿美元。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已从地球表面延伸到了太空。

在这样背景下裁军百万,不能不引来一些疑虑。

——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要“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减少一百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安全应该置于什么位置?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同样,这三化也离不开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三个现代化?”

——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我军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战略方针?

“我们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面对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我军长期赖以制胜的法宝是否依然有效?

“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他同时提醒,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量。

……

实事求是,因势而变,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指明了我军建设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早在1978年5月13日,邓小平同总参谋部领导谈话时,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曾形象地指出:“我们军队的状况,还是一九七五年讲的,就是三种状况:软、懒、散;五个字:肿、散、骄、奢、惰。”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么庞大的指挥机构,指挥战争是要打败仗的。”

以“消肿”为突破口,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

1980年至1981年,裁并了各级机关重叠机构,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野战军步兵师改为简编师。

1982年至1983年,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改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军区直属的炮兵、坦克和野战工兵部队,大部划归陆军军建制;将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驻省、自治区、直辖市。

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

经过三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员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11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

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

一个判断,一个目标,一条道路,清晰地显示出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逻辑演进和时代内涵。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由此步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从领导百色起义开始,经历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漫长历程的邓小平,对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尤其是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

1975年,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的邓小平第一次对军队讲话开篇就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1989年11月,在他离开军委主席岗位之际,向全军指战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依然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他说:“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始终把现代化建设放在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他多次强调,谋划军队建设全局,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在邓小平的关心下,100多所军队院校得以恢复,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从未有过的快车道。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在原“哈军工”的基础上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使该校成为培养新型高级科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1985年底,邓小平又亲自决策,将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也就在这一年,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由邓小平主持的调整,使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64.9岁下降到56.7岁。

1987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部队训练要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根据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中央军委要求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与革命化和现代化一样,正规化同样被邓小平置于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他强调,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越高,越需要加强正规化建设;军队建设的所有领域、所有方面,都要订出章程,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

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怀仁堂。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后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民解放军17位高级将领。重新实行军衔制度,是全军官兵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重要步骤。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领导人民军队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无一不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提高战斗力。

改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改革,振兴了人民军队。

 

与时俱进——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以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爆发为标志,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

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军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我军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

“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江泽民一直关注的两个历史性课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军之道,新的国际格局中的强军之举,新的战争形态下的制胜之策,只有在不懈求索中寻找。

与时俱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以广阔的世界视野,精心谋划继往开来的建军治军方略。

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指明了方向。

主持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争取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从指导方针到总体思路,从根本途径到战略步骤,从发展动力到政治保证……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集中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

与时俱进——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贯穿在江泽民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我军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

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经商活动,加快改革保障体制和保障方式,启动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

改革完善院校培训机制,压缩院校规模,合并撤销一批军队院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

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高素质人才机制,走开军队干部由自己培养与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

兵役制度改革、军官服役制度改革、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陆续出台……我军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放眼世界,江泽民敏锐洞悉到,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他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抓信息化这个本质和核心。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和改革全局,人民军队开始迈上跨越式发展之路。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1995年春,正值赣江两岸杜鹃花红的时节,江泽民沿着毛泽东创建人民军队的足迹,一路风尘从湖南来到江西。走过这片浸透着先辈鲜血的土地,江泽民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使我们这支军队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听党的话。

“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他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到“军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军作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本质所在。

在继承中发展,优良传统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创新,政治优势永葆生机。江泽民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军队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和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1994年,他亲自部署和领导了在全军范围开展的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四个教育。

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199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0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这一系列重大举措,集中体现了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鲜经验,推动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

如同巍峨长城的坚实基座一样,军队建设的基础在基层。江泽民情注基层官兵,海拔4100米的冰峰哨卡印下了他的足迹,零下30摄氏度的北疆军营留下了他的问候……从西北边关到南国小岛,在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间,他看望过200多个基层连队。

情系百万兵,深情铸长城。15年间,我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明显增强——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1997年成功进驻香港,两年后又成功进驻澳门,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8年夏,30万子弟兵决战三江,与人民群众一同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强大战斗力。

1999年,当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时候,人民军队以崭新的风采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三军将士的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精良装备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15年继往开来,15年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越走越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稳步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履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军队拓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赋予军队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才能应对。2004年年末,在同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

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军职能使命有了新的拓展,军队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审时度势,党中央、中央军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落实“五句话”总要求,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深化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军事篇”,成为人民军队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支军队,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全军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军委、总部相继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讨会,编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系列读本,下发《关于全军部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见》;颁布重新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2007年年初,北国春城,天寒地冻。正在吉林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专程来到以学理论闻名全军全国的沈阳军区某部“红九连”。在与官兵交谈中,他仔细询问连队理论学习情况,叮嘱连队干部继承和发扬学理论的光荣传统,用理论学习成果建连育人……

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坚定地站在党的旗帜下,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2006年金秋时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把我军优良传统高度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强军务必兴训,兴训才能强军。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号召全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通过大抓军事训练推动我军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全域战场……2006年以来,全军各部队共举办信息化讲座和高新技术知识培训班23000余场次,大江南北的演兵场处处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特征。

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新型军事人才,中央军委和四总部不断加大人才战略工程实施力度。

从加速培养造就新型军事人才,到积极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到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前行在科学发展轨道上的人民军队,生机勃勃。

2007年建军节前夕,走过80年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量体裁衣、尺寸合体的军服折射出了诸多人性化的新理念。

如同军装的变化一样,人民解放军的吃、住、行、医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基层官兵的饮食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边海防一线,昔日的木制、铁塔式哨楼,已被永久式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哨楼所代替;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把全军众多医院连在了一起;即使在青藏高原,先进的取暖设备也能使海拔三四千米的营房在冬季保持20摄氏度的室温,官兵不再靠烧牛粪取暖……

2007年新年刚过,经中央军委批准,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打破军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人民解放军后勤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目前,全军5200多个营区实行供水供电供热等社会化管理;160多个单位停开了通勤班车,依托地方公交资源保障;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撤销了2000多个食堂的人员编制,60多万人的饮食保障由社会承担……

武器装备注重顶层设计,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能使命,维护和平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2005年8月,中俄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两年后,走过80年历程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成建制、多军种、大规模走出国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显示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2008年是人民共和国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里,人民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再一次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从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支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人民子弟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在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续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辉煌……

一个民族,总是在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

一支军队,总是在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中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党领导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阔步向前。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2/7504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