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真正心系群众

2013年12月13日 09:56

最近,各地都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只有真正心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取得实效,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参与、支持和肯定。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只有深入到群众中间,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把握群众的情绪,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一要真心实意听民声。要眼睛向下,和群众打成一片,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多与群众交朋友;要带着深厚的感情,乐意听、耐心听、虚心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调研上深入群众;要用真诚换真心,以平和的心态与群众敞开心扉拉家常,直面群众冷暖,听真话、摸实情、求真谛。二要拓宽渠道听民声。要完善传统表达渠道,深化“民情日记”、“民情恳谈会”等群众欢迎的表达形式,更好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探索网络表达渠道,进一步健全政府重大工作网上公开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网上论坛制度,为更多的互联网群众提供便捷的表达渠道;要重视新闻表达渠道,引导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反映出来。三要健全制度听民声。要把群众利益诉求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通过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的落实;通过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联系群众制度,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社情民意渠道的畅通。

二、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做好工作的“第一目标”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自觉树立群众利益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要解民忧。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事事处处从群众出发,体百姓辛苦,察群众疾苦,知人间冷暖,强化忧民意识,始终把群众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点,致力于解决事关百姓利益、事关百姓生活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各类民生问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二要保民安。为政之道在于安民,人和才能政通,民安才能国泰。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要始终把化解群众的各种矛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正视矛盾,尊重事实,以诚待人,耐心细致地化解群众中间的矛盾,安定民心。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政策等手段及时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把实情告诉群众,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三要帮民富。强国必先富民,富民需要发展,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为民富民惠民作为推进工作的出发点,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中,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指点致富门路,增加群众收入。政府要加强政策的引导,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抓好群众就业、劳动者报酬提高、社会保障健全等问题,为群众谋生和致富创造条件和环境。

三、 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尺度”。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欢迎作为我们衡量教育实践成果的第一尺度,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一要树立为民的政绩观。“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造政绩,由人民评价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和灵魂。要大力倡导亲民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二要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要把党的群众工作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来抓,作为执政党的为政之要、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来抓,始终坚持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万事民为先的理念,用政策聚人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从而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要注重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意愿,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善于总结群众在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加以提高、推广,积极发挥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3/7505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