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炯炯族:以微小力量传递正能量
2013年12月14日 20:15
【中国梦想案例】
【事件介绍】
央视报道郑州炯炯族称其热心公益传递正能量
11月4日下午1点28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室播出了郑州的一条新闻《炯炯族:用行动传递正能量》。主持人播报:“最近,郑州出现了一个爱心公益团体炯炯族,团体里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阳光时尚、充满活力、乐于助人。”
新闻中,主要讲述了他们发起“梨缘行动”,帮助遭遇困难的果农一家,并把买来的1000斤梨子送给交通协警和环卫工的事情。片中,他们主动购买有虫眼和破了口的梨子,把好梨留给果农继续出售的细节感动了很多观众。
11月5日下午,郑州晚报记者采访了“炯炯族”的发起人,1989年出生的美女张煜晗,了解到了“炯炯族”更多的故事,还有他们的新梦想。
渴望自我实现,成立“炯炯族”
张煜晗说,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但由于是独生子女,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从小生活都是被家长安排好的。虽然不满意被安排好的生活,却又不敢走出“安全圈”,她与周围有同样经历的年轻人经常在一起吐槽,后来又在网上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骑行、出游、聊天谈理想,慢慢地,生活有了改变。
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等互动方式,他们这个圈子已有200多人。有一次,大家商量给圈子起个好听的名字,一个朋友说“这也太囧了吧”。这个“囧”字让张煜晗想到了“炯炯有神”的“炯”,她觉得“炯”的左边是个火字,代表着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能量。“炯炯族”由此正式成立,并很快有了自己购买设计的统一服装,区别是男孩蓝色,女孩玫红色。
10月14日,“炯炯族”首次走上街头亮相,针对当时网络上假消息盛行、谣言满天飞的状况,他们在紫荆山广场表演街舞,用编创的歌曲表达自己的心声:
每天/有各种消息充斥在耳边/真真假假的总让我无法分辨/我的善念有时像扇子的两面/可能助纣为虐也可能及时行善/如此纷乱的局面蒙蔽我双眼/我想要真相我不想要谣言
…… ……
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炯炯族”就让人眼前一亮。
传递正能量,影响他人
购买爱心梨、支持协警疏导交通、看望80后白血病爸爸……他们一直在行动。
他们助人为乐
10月25日,“炯炯族”成员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则经过媒体证实的求助消息:【郑州:富硒梨2元1斤 帮帮这对兄妹吧】郑州西郊西四环与科学大道处有一个7亩地的梨园,家里的男主人去年中秋节不幸去世,女主人患有严重高血压卧床不起,只能靠一对儿女沿街叫卖。一旦霜降,剩下的两三亩梨就会烂在地里。如果可以,买些梨帮帮这对姐弟吧。
“炯炯族”的官微很快发出号召:明早跟着炯族人一起走近这对坚强的姐弟吧!”
26日,20多名“炯炯族”成员就走进梨园买了2000元的梨,而且都是自己摘、自己称、自己包装。自己吃的专挑不好的梨,把买的好梨送给交通协警和环卫工。
他们热心公益
“炯炯族”的成员争当交通志愿者,鲜艳的“炯炯族”T恤在车流中如同亮丽的风景。
他们还慰问身患白血病、在省人民医院治疗、已经做了爸爸的80后范福伟,给他的孩子买了棉衣、米粉……
他们想传递正能量
张煜晗说:“我们知道,自己目前的力量还很弱小,但是我们从不放弃努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内部坚守的十六字箴言是: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影响他人,改变社会。”
目前,成立了3个月的“炯炯族”保持着平均每周一次聚会和活动,时刻关注着微博动向和媒体报道,力所能及地做好事。
《中国梦想秀》向“炯炯族”发出邀请
他们“炯炯有神”的人生态度和行动引起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的关注,前不久,节目组向他们发出邀请,要帮助他们登上舞台实现梦想。
张煜晗说:“真的没有想到,这么短时间就接到了《中国梦想秀》栏目组的邀请,让我和小伙伴们突然觉得,原来我们可以影响这么多人。”
不过,“炯炯族”觉得自己的理想很小很简单,就是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议可以联系他们,他们将帮助亟待实现梦想的人圆梦。他们官博上已发出“征集梦想”主题帖。
截至11月5日下午6点,本来不足百人的“炯炯族”新浪官微突破了2000人。欣喜的张煜晗和小伙伴们向所有的80后、90后发出邀请,希望大家都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做有意义的事,一起做快乐向上的青年。
揭秘郑州“炯炯族”背后的创业故事
郑州一帮90后青年,自发组织“炯炯族”,大力倡导传递正能量,短短两三个月,便引起广泛关注。近日,他们接到邀请,12月初将赴北京参加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
“90后”,这个正在成长并不断壮大的新群体,备受关注。他们年轻、活跃、时尚、勇于接受新事物,曾被大众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东方今报记者连续多日走近这个群体。
【现象】90后正能量崛起并壮大
从“净化网络环境”到“梨园行动”,从“文明出行”到“探望白血病患者”,郑州“炯炯族”——这一个以90后为主自发组成的组织,正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从今年8月份宣传筹备,到10月正式启动,炯炯族已经影响了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正式加入的人员已达300人。“炯炯族”负责人张煜晗介绍,有一半为90后。
“和90后接触,你会发现,他们不是我们常说的颓废的一代,他们阳光积极,充满活力,有很强的执行力,对事情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张煜晗说,从成员们的身上,她看到了正在崛起并不断壮大的90后正能量。
【群像】90后代表个个都不简单
正能量之“有想法”
人物:99个合伙人
故事:为梦想 合伙开咖啡馆
在郑州市金水区,有一间小小的咖啡馆,那是99个青年的梦想所在地。在99个合伙人中,90后居多。
从2012年末发布招股书,到今年3月50多个股东召开了第一次签约会、推介会,从咖啡馆的风格、选址到99个股东300股60万元筹措到位,每一步都是“梦想”的牵引。
99个合伙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把咖啡馆当作自己的副业,一个梦想的基地,分工明晰,努力经营着自己当初“想拥有一个咖啡馆”的梦想。
“只要咖啡馆存在,我们的梦想就存在。”这是采访中众多90后合伙人的表态,“即便有一天我调到外地,但郑州总有这么一个咖啡馆,是我的窝。”
和99个青年一样,高校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创业热潮”,一个练摊位,一间格子铺,或者是一把乐器,都可以是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起点。
河南大学大二的刘悦,在河大西门一个精品店中设置属于自己的一间格子铺,发卡、毛衣链、装饰腕表、项链……一个只有15立方厘米的格子,点燃着她的创业梦想。“做我想做的,学习之余增加了很多生活乐趣”。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这是90后正能量的呐喊。
正能量之“有爱心”
人物:代军
故事:做社区老人的“周末儿女”
郑州大学燎原服务队,对郑大工学院社区的人们来说,是邻居,更是亲人。
这支团队有几千人,均为90后,他们利用节假日,免费为社区的老人们修电脑、做电脑知识培训。
“有事找燎原,一个电话解决电脑难题。”负责人代军说,在与老人们相处中,他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很多“修身养性”方面的熏陶。
河南农大林学院雷锋站、铁道警官学院青志协、文明交通协管等,高校中公益服务团体愈来愈多,日益影响着80后,甚至70后。郑州的养老院,也成为高校90后志愿服务团体的阵地,“与其说有爱心,不如说是感恩,感恩有这样的养老院让我们去探望,给他们带去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增加社会阅历,引导我们的认知。”90后志愿者胡媛媛说。
正能量之“坚强,不服输”
人物:刘交交 李桃
故事:背着母亲去上学
商丘师范学院大四学生刘交交,高考那年失去父亲,母亲又身患残疾,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靠自己微薄的助学金和打工收入维持着生活和学业,她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屋子,把母亲接来一起住,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她。
刘交交说,母亲是她面对一切困难的动力。
这个坚强、有孝心的90后姑娘,感动了全校师生。“不服输”是90后们的可贵品质。家住河南邓州今年22岁的李桃也是“不服输”的代表。湖北医药学院大三学生李桃,为了照顾瘫痪的母亲,2012年春节刚过,她就把母亲接到学校,一边学习一边照顾母亲。
为了寻求生活来源,李桃跟一家花店签了合同,学习手工折花,一朵花挣6角钱加工费。她计划等她学会后再教给母亲,让她在解闷的同时能赚些钱补贴生活。
李桃始终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待她学业有成,一切困难便迎刃而解。
正能量之“主人翁意识”
人物:王林
故事:为城市清洁,热心关注环保
王林是郑州大学水利环境学院一名大四毕业生,同时也是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和河南省金牌志愿者。
从大一起,王林就是郑大环境保护者协会的一员,“参加几次活动后,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环境。”王林说,这个关注不仅是因为她的专业,更有对郑州这个城市及河南的热爱。
从大二起,王林组织“绿色银行”活动,“用空瓶子兑换植物、不锈钢筷子等。”王林说,一个瓶子5分钱,一盆花草2块钱,40个瓶子可兑换一盆花草,学生很喜欢。“这个活动一直延续下来,今年10月份,我们搜集到1000多个瓶子”。
大三后,王林当上环境友好使者,在环保部年度创新比赛中,她和团队合作的“清尘,我们在路上”获得好评。
作为90后,王林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或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不图名利,不图回报,就是纯粹的很踏实的付出贡献,因为我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炯炯族”用行动追逐梦想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奋斗是什么,奋斗就是追逐梦想,如果青春是一条奔向大海流的小河,那么梦想就是前行的路标。在我们的近代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标签:革命岁月,青年追梦的标签就是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建设时期青年追梦的标签就是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改革开放初期青年追梦的标签就是站在改革发展潮头的弄潮儿;当前青年的追梦标签也许很多,但时尚、阳光的80、90后用行动追逐梦想,一定能为这个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
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完全可以选择。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在价值多元、观念迭新的今天,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外在诱惑、成长困惑、生活压力,远比过去更为复杂。社会转型、矛盾凸显,也使青年人的追梦历程多了许多艰辛,但这正是需要我们矢志追梦的理由。一些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永远赶不上“官二代”和“富二代”;一些年轻人中觉得“干的好不如生的好”,“自己再努力,不如有个好爹最给力”。殊不知,躺在前辈创造的成绩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生命的花朵终将枯萎。如果我们整天都在幻想等待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降临,都在幻想躺在前人的功劳薄上不劳而获,那他注定只会在于事无补的抱怨中浪费青春,在碌碌无为的享受中渐渐老去。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炯炯族”用行动追逐梦想这是普通的,普通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同样,“炯炯族”用行动追逐梦想又是闪光的,闪光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追逐梦想。
【启示与思考】
他们之所以叫“炯炯族”,其实与现在网络上盛行的“囧”字脱不开关系。其实“炯”与“囧”本来是通用的,只是到了最近,“囧”字被赋予了其他的含义。然则“囧”“炯”之间,人们显然更欣赏后者。“炯”字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们给自己命名为“炯炯族”。
“炯炯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之前社会对于“80后”和“90后”的刻板印象,以实际行动宣告了他们不是垮掉的或叛逆的一代。他们成长的环境优越,但这些只是这个年代群体印象的一部分,“炯炯族”张扬个性,富有活力,同时关注社会、热心公益,他们对正能量的追求不仅停留在口号上,还积极付诸行动,这些都迎合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准,满足了社会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和集体意识的定位,自然就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可以说,“炯炯族”具备让社会和媒体眼前为之一亮的素质。
目前正处于社会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炯炯族”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他们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当流行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时候,往往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于80后90后而言,当脱“囧”入“炯”,与时代接轨,努力上进。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非“炯”不可。对于更多的80后90后来说,应该一起学习炯炯族,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青春飞扬。生活原本炯炯有神,何必人在囧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4/750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