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习近平念对联“以古鉴今”浅显之中寓深意
2013年12月16日 09:32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习近平念对联: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11月26日,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园,习近平拿起一瓶牡丹籽油,打开瓶盖闻了闻,询问定价、产销情况。
据新华视点报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在菏泽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要实干苦干稳扎稳打
习近平26日在菏泽召开座谈会,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他表示,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过去确定的东西,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当然随着认识加深,不正确、考虑不到位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保稳定的重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干工作搞事业都要靠这一点,这才是“永动机”,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勤奋工作,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考察牡丹园称“长见识”
习近平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首先要好好吃透精神,报告的每句话都蕴含着很深内涵,要反复琢磨,把握准,不要似是而非。再就是要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思想,保持昂扬奋进状态,看准的事情大胆干。
习近平26日来到菏泽市尧舜牡丹产业园考察。得知牡丹不仅可观赏、药用,还开发出茶、精油、食品等,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他表示,长了见识,令人印象深刻。
链接
所念对联源自河南内乡
据悉,习近平总书记所念对联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4A级旅游景点—内乡县衙,为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县知县高以永撰写,挂在县衙的三堂。
据内乡县政府网站介绍,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据《内乡县志》记载,内乡县衙是迄今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该网站介绍,高以永,浙江嘉兴人,北宋名将高琼第22世孙。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十二年(1673年)中进士,十八年(1679年)调任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二十七年(1688年)升任直隶省安州知州并兼新安县事。三十一年(1692年)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后因劳于政务而病卒于官邸,时年63岁。
该对联中,上联鄙视一官之得失荣辱,但决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深知一地全靠一官,提出要重视一官,凸显了以民为重的立意,意思是为官者要淡化“官本位”,以勤政为己任。下联是,官员也是百姓中的一员,故不可欺压百姓,指出官之衣食来源于百姓的依从关系,就是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
内乡县衙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对联上得以展现。其他精彩的还有,大堂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屏门匾额“天理、国法、人情”等。
习近平给官员念对联有何寓意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要给市、县委书记们念这副对联呢?因为这幅对联用浅显易懂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官员如何做官、做事、做人的道理以及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进退去留,都要淡薄名利,都要把自己看成是最普通的人,都要把人民的利益看的比天还要高,都要把百姓当亲人,都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看待。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或开明的统治者都会把老百姓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美好的愿望往往很难实现或实现的时间不长。比如,孔子的“仁”、“礼”,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的“君,舟也;人,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思想。从历史上来看,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者更没有好下场。什么时候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了突出的位置,群众就会拥护他,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社会就能进步。否则,那就要灭亡。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理论上讲,那种“历史兴衰周期律”将不会再演。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各级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
历史雄辩地证明,自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弱小的政党成功夺取全国政权,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建设出一个举世瞩目的强国,靠的正是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正是任何时代、任何体制、任何政党中都无法找出的千千万万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表现为光明磊落、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纵览新中国建设史,我们能看到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能看到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时代楷模孔繁森;能看到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的为民书记郑培民;能看到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好干部牛玉儒……在他们身上,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实践证明,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本色。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牺牲。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党员干部竟然将党的宗旨忘得一干二净——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其私欲膨胀,利欲熏心,荣耻颠倒;正气在他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党纪国法已被他们抛之九霄云外。他们完全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干着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玩弄妇女……如果不加以治理,那的确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为此,党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部分党员身上出现的严重脱离群众的的问题和现象。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把党中央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始终,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干部在“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从历史中吸取精华汲取教训,以提高境界,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从习近平念对联细品“官”念
在笔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念的对联,念出的是一种从政为官的理念、信念,姑且简称为“官”念。这是朴素而又不失深刻的为官之道,细细品来,它所涵盖的思想精粹,仍然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好好体会、反思、升华。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层意旨,可资品鉴。
一是对待权力要有平常之心。掌握权力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所谓“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清代学者申居郧就有这么一句话:“做官时,要往前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这与“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位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才不至于有所得时,得意忘形;有所失时,失魂落魄。
二是对待责任要有进取之心。从政为官,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就要担其责。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如何、履职情况怎样,对党员和群众会产生导向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作风和成效。这就是“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意义所指。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必须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想主意、做决策、带队伍、聚人心,发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发展,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对待成长要有感恩之心。一个干部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有所作为,固然与个人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以及家人的支持。现实中,有些干部太把自己当成“官”了,任职文件一下来就官架子十足,趾高气扬,忘了自己是“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的人民“公仆”。要知道“离开了位子,你什么都不是”,没有人民群众授予的权力和职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领导干部本事再大也是“无用武之地”。
四是对待群众要有敬重之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共产党员是先锋战士,但是永远不能忘记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显然,只有清醒认识“自己也是百姓”,才能真心做到“莫以百姓可欺”。那些心中没有群众的人,必然是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甚至欺压群众,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最终遭到历史唾弃。
【启示与思考】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期间,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所念的,对联的语言虽然浅显,但是却在浅显中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的正确关系。座谈中,习总书记还“以古鉴今”道出了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员的殷切期盼,即“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总书记念的这副对联,是在告诫官员既要淡化“官念”,不要把官位看的太重,把当官看作是一种荣耀,失了官位就表现的灰溜溜;又要强化“官念”,不要说为官无用,地方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官的责任才是最重大的。同时,这副对联也深刻地诠释了正确的官民关系,当官者来自于民,被老百姓养活,就应当为百姓办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做欺负老百姓的事。没有群众,哪来的官?笔者认为,习总书记浅显的话语中饱含着深意,就是在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为官者必须要增强群众观念,勤政为民,造福一方。
官民之情乃“鱼水之情”,古今为官者都知道这个浅显的“为官之道”,但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为官者才需要去深刻领悟。当下,有一些党员干部却没有摆正自己的正确位置,过分地突出了“官”,而忽视了“民”;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己的“锦绣前程”放在了首位;没有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而是在走“当官路线”;没有在做“惠民工程”,而是在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等,因而得不到群众的“好口碑”。其实为官之道很简单,只要你一心为民、勤政为民,群众就会拥护你、支持你。
古者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就不能有这样的为民情怀,有忠于党的决心?习总书记念的这副对联,浅显之中饱含着深意,无疑是对全体党员干部贴心的告诫与殷切的期盼,相信我们的党员干部们一定会读懂习总书记的深刻用心,会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心去为民谋福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6/750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