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逃课助手”VS“点名软件”的“战争”

2013年12月16日 14:14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超级逃课助手”蹿红 高校接招发明点名神器

一款名为“超级逃课助手”的APP软件近日在广州高校里蹿红。同学们可在手机上免费下载该软件(支持安卓和苹果用户),并找到同校同学进行有偿代课。

不过,学生有“逃课神器”,老师也有“点名神器”。暨南大学近日在部分教室试点安装“教学辅助系统”,拥有座位实名定位、抢答问题等多种功能,被学生称为“点名神器”,学生感慨以后逃课更难了。

条件:请人代课须填“回报”

据了解,“超级逃课助手”是由四川一名大学生在九月研发的,其并不是鼓励逃课,而是认为大学生应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所以这款APP就应运而生了。

“@超级逃课助手”的负责人杨仁全告诉记者,截至10月29日“超级逃课助手”共有46000注册用户,单日在线最多人数是8400人,用户量主要集中在四川、山东、西安、山东等地,广东目前注册用户正在发展中。

记者下载了“超级逃课助手”的APP进行体验,用户可以使用腾讯微博登录,此外还要留下手机号码(方便帮你逃课的人联系你)、学校等信息,系统还显示“保证帮忙代课的人是同校的”。进入逃课平台,必须要填写“回报”这一项才可以成功发布信息,回报多为请对方吃饭、看电影等,还可以“自定义”。

逃课者:有些课程太无聊

随后记者点入暨大系统看到,该校学生在逃课平台上一个月时间里共有21条求代课信息。其中,高数和计算机的逃课信息最多。学生给予的回报也多以请吃饭、看电影为主,也有答应给100块/次的。

@小柯表示,自己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没时间去上课,况且有些课程实在是太无聊了,老师成天念PPT,英文发音也差,但又总点名,所以才想请人帮忙代课。

也有个别网友发布无偿帮忙上课的信息,“@melody”称:“我已经工作了,就是想回校体验一下上课的感觉……不求回报。”

 

老师出招:上课提问下课签名

针对有学生找人代课,并利用逃课软件的招数,老师们也各有神通。不仅课堂上点名提问,还要求学生在下课前签名。“这是为了严肃学风”。有老师如此表示。

此外,近日有暨大学生在微博上反映,本部教学楼部分教室安装了“点名神器”,逃课会变得更加困难。

记者走访暨大校本部教学楼,发现在505和603教室的每个课桌抽屉里,均安装了这款“点名神器”,其外形如同普通手机般大小,有液晶显示屏和数字按键,此外还设置有“YES”、“NO”、“OK”等功能键。学生表示,上课点名时学生从抽屉拉出“神器”,只需键入学号密码既可完成签到,但由于目前该系统还处于测试阶段,未见老师使用其点名。记者发现,老师在该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点名方式考勤。

暨大教务处老师表示,“点名神器”实为“课堂教学辅助系统”,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点名防逃课只是其功能之一。通过该系统,老师将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使用按键器答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班级的出勤率以及每个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该系统拟在暨大部分教室试点后推广。

逃课“升级”实为焦虑

“大四空巢”是老问题,但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最近一款APP软件“超级逃课助手”走红。表面上看“逃课助手”很有意思,但背后折射出的“大四空巢”问题却不容忽视。

“大四空巢”升级

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应届毕业生张骁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专门为大四学生设计的APP软件“超级逃课助手”。张骁介绍说,这款软件最早起源于川渝一带,最近在长春的大学生群体中也逐渐流行起来,一般每代替“雇主”上一节课,就能得到30元-80元不等的酬劳。

吉林大学邓老师甚至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数据挖掘”理念,升级了自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上的点名软件。“该软件分为不同的点名方式:选择铺天盖地式,则选课的全体同学都会被挨个点到名字;选择重点选拔式,则针对记录中经常缺课的同学进行点名。”

竞争压力前移

不少大四学生无奈地表示,如今面对着求职、考研等种种压力,他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吉林大学毕业生孙晴认为,表面上看“逃课助手”和“点名软件”的“战争”很有意思,但背后折射出的“大四空巢”问题却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每逢毕业季,应届生面对是否逃课只能是纠结、焦虑。

“上午有实习、下午有面试,就算起晚了,也不想去上课。”孙晴分析说,实际上大四的逃课也有很多与实习、面试和自习都没有关系,有些纯属从众心态作祟。

此外仍有不少网友认为,如今沉重的就业压力仍是导致“大四空巢”现象的根本原因,因为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前移,所以学生为了加速就业或暂时升学逃避就业,都选择提早告别课堂,进入求职或考研复习的阶段。

 

如何克服毕业焦虑

“大四空巢是老问题,但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严肃纪律还是“网开一面”,长期以来一直都只是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方案。两种方案争论不休,“大四空巢”便悬而未决,长此以往,“大四空巢”已逐渐沦为老生常谈。

“在新媒体时代,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金昕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东北师大的毕业生就能通过手机即时定制招聘信息,通过“网上视频洽谈系统”,足不出校便可在用人单位“面前”完成试讲、面试等环节。

“最近,我们又推出了微信‘微就业’软件,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统计和搜集,我们已基本实现对学生找工作的完全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金昕说,“服务细化了,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淡化了,学生留在学校就能找到好工作的话,大四空巢 的概率就小了许多。”与单纯关注课堂空巢现象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毕业生在就业季的心理动态、思想状态,用精细化的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逃课神器蹿红折射了什么?

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逃课更是司空见惯。在有的课堂上,一眼望去,除了最后几排,前面都是空荡荡的桌椅,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要么在和周公聊天,要么在玩手机。

“空巢大四”已经引起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于是,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期末成绩甚至能否取得毕业证直接挂钩。虽然逃课的现象因此有所好转,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对于知识和技术都不缺的大学生,于是,逃课软件横空出世并且受到了广大逃课学生的青睐。“代课”二字,以往都是出现在教师队伍中,而今,这两个字对于学生也同样适用。逃课神器的蹿红,不单单是大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这个现象的背后,有不少的问题正在拷问着我们的大学教育。

首先,最应该受到批评的,是逃课的学生。出勤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如果确有重要事件,完全可以向老师请假,相信老师们也是通情达理的,不会误了学生应聘的机会。不可否认的是,并非所有的缺席者都是为了找工作,恐怕还有一大部分人是为了其他的缘由:懒床的,玩游戏的,约会的……不论何种理由,请人“代课”,就不只是缺席的问题,而是一种欺骗,再者,花钱请来的“临时工”虽然能够敬业的把课听完,但是却不能把知识打包回来塞进逃课学生的脑子里。

其次,教师和学校也应该反思。如果老师能够准确的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那无论什么样的软件也不能蒙上老师的双眼。有的老师对学生逃课的现象听之任之,不管不顾,每天拿着课本站在讲台上做汇报,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与台下的“观众”做沟通。有的老师搞研究是把好手,讲课却极其枯燥乏味,自然学生会避之而唯恐不及。

逃课神器的走红,不单单是学生们上演的一出闹剧,更是教育不可不深入研究、彻底解决的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不把刀磨好,不在大学里做好丰富的知识储备,今后如何面对社会的残酷竞争?

 

【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生逃课已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面对频频逃课,校方绞尽脑汁试图将学生留在课堂,突击点名、按学号排座、指纹打卡器、蓝牙手机定位点名、出勤率与考试成绩挂钩等等。由此可见为了留住学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但尽管如此,学生逃课现象并未得到根治,而且愈演愈烈。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生们为达到逃课的目的,如今开发了“超级逃课神器”。

无论是校方的防逃课措施还是如今走红的“逃课神器”的出现,折射的是畸形的校园生态,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悲哀。学生逃课现象屡屡出现,其基本原因在于一些课堂吸引力不够,要么是教学内容陈旧,要么是教师照本宣科。有的高校在教学中甚至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现象:个别教师上课之前不备课不写教案,讲课用的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的,在课堂上东一句、西一句,经常讲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被白白消耗掉,等到临近下课时用幻灯片匆匆讲完本章节的标题和知识点,这节课就算讲完了。教师的如此责任心必然会抑制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由此说来,大学生逃课不单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校方也负有很大责任,是学校教育的严重功利化、空心化,滋生了这种现象。大学没有给学生健康的教育,反而让学生习得“潜规则”,如此教育怎么能不令人担忧?

而另一方面,尽管逃课是不对的,但是面对求职、考研等种种压力,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一到毕业季,在学生面临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的“两难”抉择时,上课还是逃课就让人感到头疼。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如今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因为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前移,所以学生为了加速就业或暂时升学逃避就业,选择提早告别课堂,进入求职或考研复习的阶段。

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情本无可厚非,大四是就业或升学的预备期,在这个时间段拿出一定的时间、精力为未来做准备也可以理解。但是毕业季招聘会天天开,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天天找工作。圆满的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有人建议学校应进一步严格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以致用,如果片面强调教学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在毕业季中,学校就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问题,帮他们走好从大学生过渡为社会人的重要一步,这比单纯关注课堂要有意义的多。

无论是谁的错,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可以代你上课,但却不可以代你学习。逃课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混了自己、伤了教师、毁了学校、害了社会,混来的文凭终究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奉劝大学生们:为了自己的将来,请慎用“超级逃课神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6/750908.shtml